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常见题型》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十)

时间:2017-08-25 21:38:5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我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工具”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①进行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器具,如锯、刨,犁、锄。②比喻用以达到目的事物,如: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
请以“工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l)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没注明文体的扣2分)


本题解析:写作此题,可实写某种器具,也可引申开来写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与凭借。如果写某种具体的器具,可以写记叙文,以这一工具为线索写人叙事,写何时何地何因某人与某工具结下不解之缘,表现主旨;当然,写议论文时如果从其比喻义主意,则可写的方面很多,观点可以提炼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用“工具”,物尽其用;“工具”之力不可小觑;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人才有工具,有了工具才促进人的发展等。
可以作如下的辩证思维;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工具。工具发挥什么作用,取决于人对它的操作,是人使工具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如菜刀可切菜、可杀人。如因特网,有人用它发了财,学了知识;有人用它看黄片子,玩游戏,浪费了时间,搭进了钱财,甚至有人连命都搭进去了。
诸如此类,只要打开思路,命题作文也会干脆利落地给学生宽广的写作空间。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以“底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1、首先,要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什么是“底线”?为什么不能越过“底线”(越过“底线”有什么危害?)“底线”这个话题有什么现实意义?怎样才能守住“底线”?万一不小心越过了“底线”,该怎么办?还可以弥补吗?如果可以,该怎样补救?话题材料已经对“底线”的含义作了界定:“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定。”底线的内涵应该包括思想、道德、法律等方面。思想的底线,即健康、向上;道德的底线,即诚实、善良;法律的底线,即奉公、守法。底线就像一道坎,守住底线,就可以确保自己的言行在道德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生存是生命的“底线”,诚信是处世的“底线”,忠诚是爱情的“底线”,尊严是人格的“底线”,而不分裂祖国,是国家对台湾当局的“底线”。反之,越出底线,思想就会蜕变,道德就会沦丧,甚至走上违法或犯罪的道路。准确地把握住话题的内涵,作文就不会跑题。
2、以“……为题”,“题”,可以是“标题”,也可以“主题”、还可以是“话题”;如果是“以……为标题”,则一定不能自己命题。
3、评分标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苏东坡写过一篇《日喻》,说的是:一个天生的盲人不知太阳为何物,问“有目者”。有人告诉他太阳像铜盘,并敲了敲铜盘让他听;过几天,盲人听到钟声,就认为是太阳。又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光芒像蜡烛,并让他摸了摸蜡烛,过几天,盲人摸到了竹笛,又以为是太阳。苏东坡在文章中还说,南方有一种“没人”,能长时间潜在水中,只因为他“日与水居”。“得于水道”,所以“七岁能涉,十岁能游”,十五岁就能“没”了。假如北方一名“从不识水”的勇士来找“没人”学“没”,“没人”给他讲得再好,他“没”到水里也只有死路一条。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讯先生尊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19岁时的一次全国大游历。游淮阴他追踪韩信早年的足迹;访齐鲁他瞻仰孔庙,观察儒风习俗;到彭城,他听取汉高祖刘邦的传说故事;达大梁,他凭吊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中的著名的夷门……可以说司马迁因为青年时有了行万里路的亲身实践,才能著出不朽的史书。
  从前,有个富豪人家的儿子,能够非常流利地背诵航海方法,大家都很信服他。后来他们一起航海,船老大突然病死了。大家自然就请富豪的儿子了。他也义不容辞,当起了船老大。到了回水和急流的地方,他高声背诵驾船的口诀,可是船就是怎么也稳不住,最后终于翻了,全船人都淹死在海水里。
  要求:自定中心,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天,颜回上街看见一个买布的人和一个卖布的人在吵架。买布的说:“明明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个钱?”卖布的说:“三八本来就是二十四,我收你二十四个钱没错。”颜回忍不住上前劝架,他对买布人说:“先生,三八是二十四,你算错了。”没想到那人指着颜回的鼻子说:“你是什么人?敢说我算错了?我就听孔夫子的,咱们找孔夫子评理去。”
颜回带着买布人来见孔子。在路上,买布人问:“如果是你错了怎么办?”“是我错了,我就把我头上这顶新帽子送给你。”颜回反问,“如果是你错了你怎么办?”买布人回答:“如果是我错了,我把脑袋割下来给你。”
听明情况,孔子对颜回严肃地说:“三八本来就是二十三嘛,颜回你输了,快把帽子给人家吧!”
颜回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视若神明的老师居然也糊涂到如此地步,但为了尊重老师,他还是把帽子摘下来,递给了买布人。
等买布人拿着颜回的帽子高高兴兴地走了以后,孔子笑着对一脸乌云的颜回说:“我说你输了,你只是输了一顶帽子;如果我说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没看到那买布人的认真样子吗?你以为是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
颜回恍然大悟,跪到了老师面前说:“老师这是重大道义而不计小是非,学生惭愧万分!”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聪明人自有聪明之见,非常人自有非常之举。圣人孔子在这个是非之争中装作糊涂,而正是他这种“糊涂”显示了圣人的明智。想想看,孔子在人们心中有这么高的威望,他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别人发生影响,如果此时他一定要坚持“真理”,实话实说,那个只记住“三八”是“二十三”的没有文化但又很认真的买布人就要履行诺言丢了性命。孔子在告诉颜回,做人应当重大义讲大节,不应当在芝麻小事上与人较真。在这一点上,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可谓悟得透彻,他竟以“难得糊涂”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