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7-08-25 21:15: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薛宝钗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林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评价“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面问题。
送柴侍卿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王诗中诗人不为离别而悲伤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同样表现了别友之情,所表达的情感及表达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试做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山花子?春恨?陈子龙①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②。寂寞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碟化彩衣金缕尽③,虫衔画粉玉楼空。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注:①陈子龙:明末清初爱国名士,史家称誉“生而文章名世,没而忠义传世。”②五更钟:亡国丧音③碟化彩衣:《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彩蝶的故事,此处形容明皇族贵胄死后的萧瑟悲凉。
8.词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9.“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层寓意?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半闻横管
[宋]程俱①
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一声横玉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
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金谷②草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
  [注]①程俱:在南宋小朝廷为官,正直敢言,颇著气节。②金谷:即金谷园,位于中原洛阳。
(1)此诗对笛声的描写出色,请你指出笛声描写的主要艺术手法并概括笛声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夜半闻笛感慨万千,请你简要分析七、八两句中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田黄雀行
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削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泉下谢少年。
1.这首诗抒写了一则寓言故事,请简要概述故事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叙说寓言故事之前。为什么要写“利剑不在掌”一句?你怎样理解前四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