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8-25 21:15: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8-9题。(共10分。)
春宵? [宋]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
秋千院落夜沉沉。
8.这首诗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4分)
答:                                  
9.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写景和抒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6分)
答:                                  


参考答案:8. 前两句写春夜,花香,月影;后两句写深夜,挂着秋千的寂静的庭院,细细的歌声。(2分)
清丽幽美,景色宜人,光阴宝贵。赏玩者留连光景,沉醉在良宵美景之中。(2分)
9. 抒发了作者对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深深谴责。(3分)
全篇写得明白如话却又立意深沉。在冷静自然的景物描写中,委婉透露出华美、含蓄和讽刺,耐人寻味。(3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景物)?
答:历代文人抒“悲秋之情”,常借用的事物(景物)有:?(答出两点即可)
(2)本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和体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50字左右)
答:?


参考答案:⑴落叶、悲鸿、衰草、枯木⑵刘诗中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
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明君①词
[南朝·陈]陈昭
跨鞍今永诀,垂泪别亲宾。
汉地随行尽,胡关逐望新。
交河拥塞②雾,陇日暗沙尘。
唯有孤明月,犹能送远人。
  [注]①明君:王昭君。②塞:边塞。
1.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颈联通过“拥”字写出了边塞早晨雾气弥漫、凝聚缭绕的样子,“暗”字写出了大漠落日的昏黄暗淡。这两句不仅写景,而且渲染r昭君忧心忡忡、情绪低沉的心境,表现了昭君的孤苦、悲伤。(意对即可)
2.诗人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通过它将昭君对汉地的无尽的思念和在胡地的孤寂和盘托出,同时寄托了诗人对昭君处境的叹惋和同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湘月
龚自珍[注]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注]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对清朝的思想统治不满,不愿和统治者合作,终于在鸦片战争前一年辞官回家。该词作于嘉庆十七年(1812)盛夏,龚自珍由京城返回故乡杭州时。
(1)词中“两般春梦”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首句的写景有什么特点?请具体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指的是“屠狗功名”和“雕龙文卷”(或“为官为文”)两种人生追求。
(2)借景抒情,用日薄西山、惨淡萧条的景象来表现时代的黑暗、心灵的苦闷。(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6分)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小题1:这首诗第二句哪个字用的最为传神?请做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赏析本诗三、四句运用的手法及艺术效果。(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二句中“惊”字最传神(1分)。它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萌芽的惊喜之情。(2分)
小题1:诗人运用了拟人化手法(1),表达了对春雪飞花的欣喜之情,增加了诗的情趣。(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为炼字题,考查炼字的好处。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