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2 13:12:57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 晚
[宋]左纬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
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
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
【小题1】这首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颔联描绘了一幅蝴蝶随着落花飞舞,燕子掠水而飞,拂过水面,荡起波纹的晚春画卷。(2分)颔联所写之景围绕“春晚”二字展开,动态逼真,轻灵飘逸,写出春色美好(1分),并引起下文抒情(2分)。
【小题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晚春时节,居住在池上柳边的倚仗老翁的形象。(2分)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无奈感伤之意,(2分)以及朋友多已故去,交游日渐稀少的寂寞孤独之情。 (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先找出描写的意象,感受诗歌意境,描述画面。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回答人物形象时用“特点+身份”的形式表述。后两联集中抒发感情,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无奈感伤,交游日渐稀少的寂寞孤独。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1~2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处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对两首词的词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驿处”、“断桥”、“黄昏”、“更著风和雨”,写出了梅花所处环境的荒凉、恶劣,写出了受到打击的情景。
B.“一任群芳妒”,表明了作者面对排斥、打击而无可奈何的心境,孤独苦闷的心情。
C.毛泽东的词用“飞雪”、“悬崖”、“百丈冰”,写出了梅花凌风傲雪,不畏严寒的品质。
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意为当春天来临,百花盛开之时,梅花虽已凋谢,但凋落的花瓣处在万花丛中,仍露出欣慰的笑容。
2.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词均以写景入手,通过景物描写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梅花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效的背景。
B.两首词都表现出梅花不与百花争春,甘愿自己经风着雨,也要保持高尚品德的优秀品格。
C.两首词的意境是不同的。陆游的词流露出寂寞无奈、孤芳自赏的消极心态,毛泽东的词则表现了与群芳同春、积极向上的思想。
D.毛泽东词中的梅花是威武不屈的,迎着严寒冰雪,傲然挺立,坚持真理的革命者形象,陆游词中的梅花则是封建士大夫既保持节操,又消极无奈情景的写照
参考答案:1.D?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完成①—③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在诗的结尾与这两句诗相对应的诗句是:??。(3分)
②“误落尘网中”一句,为什么用“尘网”而不用“罗网”?(4分)
答:??
③作者归隐田园后的心情是怎样的?这种心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4分)
答:??
参考答案:①第一空,对入仕的悔恨(1分),对归隐的向往(1分)
第二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分)
②“尘网”是尘世的罗网,比喻尘世的拘束,罗网没有这层意思,而本诗突出表现地是作者对仕途的厌恶,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作者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解词各自1分,能紧扣本诗主旨2分)
③作者心情是愉悦(轻松、闲适)的。?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也有直接抒发出来的,从“无尘杂”/有余闲/久/复种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归隐田园的自由、安逸、喜悦之情。以上三分,适当分析再加一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小题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词写出了“赤壁”的什么特点?它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2:概括下片中周瑜形象的特点,简析作者描写周瑜的手法,说说作者写周瑜的目的。
参考答案:小题:“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三句词写出了“赤壁”景色雄奇壮观的特点。
这三句词不仅写出了“赤壁”景色雄奇壮观的特点,而且还让人联想到三国时期复杂动荡的时代特征和赤壁大战时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为英雄人物的出场提供了一个环境背景,渲染了气氛,烘托了英雄人物的气概和精神,同时,还表现了作者苏轼博大的胸襟。
小题:下片中塑造的周瑜是一个风流倜傥、年轻有为的英雄形象。作者把周瑜放在赤壁大战的背景下,通过肖像装束描写(羽扇纶巾)、衬托(美女衬英雄: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和夸张(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变形的艺术手法,塑造这一英雄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和作者自己进行对比,写出自己老大无成的现实处境和内心的感慨。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8分)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背景:开成二年(837),作者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了。
小题1:(1分)诗中与“约后期”照应的诗句是?。
小题2:(3分)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以反问的形式写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B.颔联使人想见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时的情景。
C.尾联中“君”指的是梦得,“陶然”是舒畅快乐的意思。
D.尾联通过雄奇浪漫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有色有味的秋日共醉图。
小题3:(4分)两位老人“闲吟”、“闲征”,从“共君一醉一陶然”中,你能体味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小题1: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小题2:D
小题3:(1)刘白之间深厚的友谊。(2)醉乡中才能陶然,流露出极为深重的哀伤和愁苦。(“闲”是身闲而心未尝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