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上海卷)历史试题word版(二)

时间:2010-12-05 17:22:4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基于历史事实的回答。·赤壁之战、屯田     答案解析:
1此事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原因之一在于墓主曹操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请你列举两个与曹操有关的史实。
  
参考答案: 对史料性质的分析。答案1:区分了证据的来源或判断证据的真实性、权威性和可靠性。·石枕等都不是直接证据,是二手材料·考古上还未找到直接可以确证曹操身份的资料。对考证方法的分析,答案1:从文献与考古一致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没有达到两重证据的印证·文献记载复杂,与考古地点不吻合。答案2:缺少相互印证或一致性的含义。·文献记载复杂     答案解析:
2从材料一来看,质疑者的依据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
  
参考答案: 知识能力层面。答案1:完整回答文献“三长”。·史学家应具备史才、史学、史识。答案2:回答不完整。·史学家应具备史才、史识。道德品行层面。答案1:准确写出“史德”这一关键词。     答案解析: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史家怎样才能增加学术可信度,写出信史?
   5、34.皇权与相权,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问题:


参考答案: 答案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其他答案:答案次序颠倒;其他制度。·三公九卿制·丞相(中朝)     答案解析: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参考答案: 答案1:归纳出两种方式、准确指出其作用。·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答案2:归纳出两种方式,但对作用的描述只是题干的同义反复。·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加强皇帝权力;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削弱相权。     答案解析: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6、35.从分散到整体,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问题:


参考答案: A一两河流域或美索不达米亚;B一美洲印第安文明或玛雅文明。     答案解析:
1写出地图上A、B两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
  
参考答案: 史实。答案1: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15-16世纪,西欧国家开辟了新航路,进行早期海外殖民扩张,人类社会开始从分散的古代世界向整体的现代世界转折。17-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美相继爆发琡革命,工业革命标志着工业社会的来临。政治与经济革命巩固并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19世纪,资本主义工业化浪潮从西欧推向其他地区;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答案2: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性的边缘知识进行回答。(按与题意相符程度给分)·早期殖民扩张、英国革命、工业革命、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德国统一、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的具体内容。组织。答案1:时间准确,按阶段叙述且成结构。答案2:以上三要素缺一。答案3:只具备以上某一要素。     答案解析:
2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到20世纪初世界已连成一体。叙述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7、37.一份对外“和约”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外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官兵,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问题:


参考答案: 答案1:第八条-《马关条约》;第十九条-《天津条约》。(4分)其他答案:(0分)     答案解析:
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
  
参考答案: 正义的要求。答案1:作出合理的概述或描述·收回国家主权、废除赔款、收回关税主权保守的观念。答案1:能准确地对相关材料进行提炼。·恢复朝贡体系·实行闭关锁国。答案2:能进行简单概括·各国与中国的外交恢复到乾隆时期。答案3:基本照抄“合约”内容·日本照乾隆时期入贡     答案解析:
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
  
参考答案: 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事实进行论述。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抽象视角,如“合约”反映了社会形态更替时农民阶层只能使用传统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进行抗争的无奈现实;又如“合约”反映了现代化后来者在反抗不平的的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运用西方国家“游戏规则”的矛盾心态。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答案解析:
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