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3-17 23:29:18
A.K+、CO32-、Cl-、NO3- B.H+、NH4+、Al3+、SO42-
C.Na+、S2-、OH-、SO42- D.Na+、C6H5O-、CH3COO-、HCO3-
14.褪黑素是一种内源性生物钟调节剂,在人体内由食物中的色氨酸转化得到。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色氨酸分子中存在氨基和羧基,可形成内盐,具有较高的熔点
B.在色氨酸水溶液中,可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其形成晶体析出
C.在一定条件下,色氨酸可发生缩聚反应
D.褪黑素与色氨酸结构相似,也具有两性化合物的特性
|
A.c(CN—)>c(HS—)>c(OH—)
B. c(HS—)>c(CN—)>c(H+)
C. c(Na+)+c(H+)=c(HS—)+ c(CN—)+ c(OH—)
D. c(HCN)+ c(CN—)= c(HS—)+ c(H2S)
[来源:Z#xx#k.Com]
16.有关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
HNO3分解生成了NO2 |
B |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
原溶液中无NH4+ |
C |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
原溶液中有Na+、无K+ |
D |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 |
析出了NaHCO3 |
17.向一定量的Mg2+、NH4 +、Al3+混合溶液中加入Na2O2的量与生成沉淀和气体的量(纵坐标)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溶液中Mg2+、NH4+、Al3+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2
B. 2∶2∶1
C. 1∶2∶ 2
D.9∶2∶4
[来源:Z,xx,k.Com]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8.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 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右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t1=△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大于b~c段
19.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加了56g,反应中有关物质的物理量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
|
二氧化碳 |
氧气 |
转移的电子 |
A |
2mol |
22.4L |
|
B |
|
1mol |
2NA |
C |
|
16g |
NA |
D |
88g |
|
2mol |
20.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滴中的Cl—由b区向a区迁移
B.液滴边缘是负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 脱水形成铁锈
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 →Cu2+
21.对表中有关离子方程式书写评价合理的是( )。
选项 |
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 |
评价 |
A |
Fe3O4与过量稀硝酸反应:Fe3O4+8H+→2Fe3++Fe2++4H2O |
正确 |
B |
在复盐NH4Fe(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 2Fe3++ 3SO42-+ 3Ba2++6OH-→3BaSO4↓+ 2Fe(OH)3↓ |
正确 |
C |
在稀氨水中通入过量CO2:NH3·H2O+CO2→NH +HCO |
正确 |
D |
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 2Fe2++2Br—+2Cl2→2Fe3++4Cl—+Br2 |
错误,Fe2+与Br—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 |
22.在一定条件下,使H2和O2的混合气体26g充分发生反应,所得产物在适当温度下跟足量的固体Na2O2反应,使固体增重2g。原混合气体中H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
A.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