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02 20:28:28
13.495 14.-1 15.0.030,3 16.①④
17.①③④
三、解答题
1.设该数列的公差为
,前n项和为Sn.
由已知,可得
,
.
所以,
,
,
解得
或
,即数列{an}首项为4,公差为0,或首项为1,公差为3.
所以,数列的前
项和
或
.
2.(Ⅰ) 由题设知
,
,
两式相减得
,
由于
,所以
.
(Ⅱ) 由题知
,
,可得
.
由(Ⅰ)知,
.
令
,解得
.
故
,由此可得
是首项为1,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
是首项为3,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
所以
,
,
因此存在
,使得
为等差数列.
3.(Ⅰ) 当日需求量
时,利润
.
所以y关于n的函数解析式为:
.
(Ⅱ) (i)
可能的取值为
,
,
,并且
.
的分布列为
|
X |
60 |
70 |
80 |
|
P |
0.1 |
0.2 |
0.7 |
的数学期望为
.
的方差为:
.
(ii)答案一:
花店应购进16枝玫瑰花.理由如下:
若花店一天购进17枝玫瑰花,Y表示当天的利润(单位:元),那么Y的分布列为
|
Y |
55 |
65 |
75 |
85 |
|
P |
0.1 |
0.2 |
0.16 |
0.54 |
Y的数学期望为
.
Y的方差为
DY=
=112.04.
由以上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DX<DY,即购进16枝玫瑰花时,利润波动相对较小.另外,虽然EX<EY,但两者相差不大.故花店应购进16枝玫瑰花.
答案二:
花店应购进17枝玫瑰花.理由如下:
若花店一天购进17枝玫瑰花,Y表示当天的利润(单位:元),那么Y的分布列为
|
Y |
55 |
65 |
75 |
85 |
|
P |
0.1 |
0.2 |
0.16 |
0.54 |
Y的数学期望为
.
由以上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EX<EY,即购进17枝玫瑰花时的平均利润大于购进16枝时的平均利润.故花店应购进17枝玫瑰花.
4.(Ⅰ)
可能的取值为:10,20,100,
.根据题意,有
,
,
,
.
所以
的分布列为
|
|
10 |
20 |
100 |
-200 |
|
|
|
|
|
|
(Ⅱ) 设“第i盘游戏没有出现音乐”为事件Ai(i=1,2,3),则
.
所以,“三盘游戏中至少有一次出现音乐”的概率为
.
因此,玩三盘游戏至少有一盘出现音乐的概率是
.
(III)
的数学期望为
.
这表明,获得分数X的均值为负,
因此,多次游戏之后分数减少的可能性更大.
5.(Ⅰ) 由
,得
,
即
,
则
,即
.
(Ⅱ) 由
,
,得
,
由正弦定理,有
,所以,
.
由题知
,则
,故
,
根据余弦定理,有
,
解得
或
(舍去).
故向量
在
方向上的投影为
.
6.(Ⅰ) 在△ABC中,
,

,
.
,
.
所以索道AB的长为1040米.
(Ⅱ) 由(Ⅰ) 及已知有,
米.
设乙出发
分钟后,甲到了
处,乙到了E处,
则有
,
.
根据余弦定理
,
即
.
当
时,
有最小值.
故乙出发
分钟后,乙在缆车上与甲的距离最短.
(Ⅲ) 设甲所用时间为
,乙所用时间为
,乙步行速度为
.
由题意
,
,
所以,
.
解不等式得
.
故为使两位旅客在C处相互等待的事件不超过3分钟,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
(单位:米/分钟)范围内.
7.(Ⅰ) 如图所示,在平面ABC内,过P作直线l∥BC,因为l在平面A1BC外,BC在平面A1BC内,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l∥平面A1BC.
由已知,AB=AC,D是BC的中点,
所以,BC⊥AD,则直线l⊥AD.
因为AA1⊥平面ABC,所以AA1⊥直线l.
又因为AD,AA1在平面ADD1A1内,且AD与AA1相交.
所以直线l⊥平面ADD1A1.
(Ⅱ) 解法一:
连接A1P,过A作AE⊥A1P于E,过E作EF⊥A1M于F,连接AF.
由(Ⅰ) 知,MN⊥平面AEA1,所以平面AEA1⊥平面A1MN.
所以AE⊥平面A1MN,则A1M⊥AE.
所以A1M⊥平面AEF,则A1M⊥AF.
故∠AFE为二面角A—A1M—N的平面角(设为θ).
设AA1=1,则由AB=AC= 2AA1,∠BAC=120°,有∠BAD=60°,AB=2,AD=1.
又P为AD的中点,所以M为AB的中点,且
,AM=1,
所以,在Rt△AA1P中,A1P=
;在Rt△A1AM中,A1M=
.
从而
=
,
=
,
所以sinq =
.
所以cosq =
=
=
.
故二面角A—A1M—N的余弦值为
.
解法二:
设AA1=1,如图所示,过A1作A1E平行于B1C1,以A1为坐标原点,以
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点O与点A1重合).
则A1(0,0,0),A(0,0,1).
因为P为AD的中点,所以M,N分别为AB,AC的中点,
故M(
),N(
),
所以
,
,
.
设平面AA1M的一个法向量
,则
即
故有

从而
取
,则
,所以
.
设平面A1MN的一个法向量
,则
即
故有
从而
取
,则
,所以
.
设二面角A—A1M—N的平面角为θ,又θ为锐角,
则cosθ=
=
=
.
故二面角A—A1M—N的余弦值为
.
8.法一:
(Ⅰ) 设AB的中点为D,AD的中点为O,连结PO、CO、CD.
由已知,
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
.
又平面PAB
平面ABC,平面PAB
平面ABC=AD,
所以
平面ABC.
所以
为直线PC与平面ABC所成的角.
不妨设AB=4,则PD=2,
,OD=1,
.
在Rt△OCD中,
,在Rt△POC中,
.
所以在Rt△POC中,
.
故直线PC与平面ABC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
(Ⅱ) 如图所示,过D作DE⊥PA于点E,连结CE.
由已知可得,
平面PAB,故
.
又
,
,
故
平面CDE.
所以
.
所以∠DEC为二面角
的平面角.
由(Ⅰ) 知,CD=
,又在正△ADP中,DE=
,
在Rt△CDE中,CE=
,所以
.
故二面角
的余弦值为
.
法二:
(Ⅰ) 设AB的中点为D,作PO⊥AB于点O,连结CD.
因为平面PAB⊥平面ABC,平面PAB
平面ABC=AD,
所以PO⊥平面ABC.
所以PO⊥CD.
由AB=BC=CA ,知CD⊥AB.
设E为AC中点,则EO∥CD,从而OE⊥PO,OE⊥AB.
如图所示,以O为坐标原点,
的方向分别为x、y、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不妨设PA=2,由已知可得,AB=4,OA=OD=1,OP=
,CD=2
.
所以O(0,0,0),A(-1,0,0),C(1,2
,0),P(0,0,
).
所以
,而
为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
设
为直线PC与平面ABC所成的角,
则sin
=
=
=
.
故直线PC与平面ABC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
(Ⅱ) 由(Ⅰ) ,有
,
.
设平面APC的一个法向量为
,则



从而
取
,则
,所以
.
设二面角
的平面角为
,易知
为锐角.
而平面ABP的一个法向量为m
,则
![]()

.
故二面角
的余弦值为
.
9.(Ⅰ) 如图,取BD中点O,连接AO,CO.
由侧视图及俯视图知,△ABD,△BCD为正三角形,
因此AO⊥BD,OC⊥BD.
因为AO,OC
平面AOC内,且AO
OC
,
所以BD⊥平面AOC.
又因为AC
平面AOC,所以BD⊥AC.
取BO的中点H,连接NH,PH.
又M,N分别为线段AD,AB的中点,所以NH∥AO,MN∥BD.
因为AO⊥BD,所以NH⊥BD.
因为MN⊥NP,所以NP⊥BD.
因为NH,NP
平面NHP,且NH
NP
,所以BD⊥平面NHP.
又因为HP
平面NHP,所以BD⊥HP.
又OC⊥BD,HP
平面BCD,OC
平面BCD,所以HP∥OC.
因为H为BO中点,
故P为BC中点.
(Ⅱ) 解法一:
如图,作NQ⊥AC于Q,连接MQ.
由(Ⅰ)知,NP∥AC,所以NQ⊥NP.
因为MN⊥NP,所以
为二面角A-NP-M的一个平面角.
由(Ⅰ)知,△ABD,△BCD为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所以
.
由俯视图可知,AO⊥平面BCD.
因为OC
平面BCD,所以AO⊥OC,因此在等腰Rt△AOC中,
.
作BR⊥AC于R,
在△ABC中,AB=BC,所以
.
因为在平面ABC内,NQ⊥AC,BR⊥AC,所以NQ∥BR.
又因为N为AB的中点,所以Q为AR的中点,
因此
.
同理,可得
.
所以在等腰△MNQ中,
.
故二面角A-NP-M的余弦值是
.
解法二:
由俯视图及(Ⅰ)可知,AO⊥平面BCD.
因为OC,OB
平面BCD,所以AO⊥OC,AO⊥OB.
又OC⊥OB,所以直线OA,OB,OC两两垂直.
如图,以O为坐标原点,以
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则A(0,0,
),B(1,0,0),C(0,
,0),D(-1,0,0).
因为M,N分别为线段AD,AB的中点,
又由(Ⅰ)知,P为线段BC的中点,
所以
,
,
.
于是
,
,
,
.
设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
,则
即
有
从而
取
,则
,
,所以
.
设平面MNP的一个法向量
,则
即
有
从而
取
,所以
.
设二面角A-NP-M的大小为
,
则
=
=
.
故二面角A-NP-M的余弦值是
.
10.(Ⅰ) 由已知条件,直线l的方程为
,
将其代入椭圆方程,得
,
整理得
. ①
直线l与椭圆有两个不同的交点P和Q,等价于
,
解得
或
,
即k的取值范围为
.
(Ⅱ) 设
,
,则
.
由方程①,可得
.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