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02 20:28:28
又 , ③
而,
,
,所以
与
共线等价于
.
将②③代入上式,解得.
由(Ⅰ) 知或
,故没有符合题意的常数k.
10.(Ⅰ) 由椭圆定义知,
,
所以.
又由已知,c=1,
所以椭圆C的离心率.
(Ⅱ) 由(Ⅰ) 知,椭圆C的方程为=1.
设点Q的坐标为(x,y).
(1) 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直线l与椭圆C交于(0,1),(0,-1)两点,
此时点Q的坐标为.
(2) 当直线l与x轴不垂直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2.
因为M,N在直线l上,可设点M,N的坐标分别为(x1, kx1+2),(x2,kx2+2),则
|AM|2=,|AN|2=
.
又 |AQ|2==
,
由,得
,即
. ①
将y=kx+2代入=1中,得
. ②
由△=,得
.
由②可知,,
,
代入①中并化简,得 x2=. ③
因为点Q在直线y=kx+2上,所以k=,代入③中并化简,得
.
由③及k2>,可知0<x2<
,即
.
又满足
,故
.
由题意,点Q(x,y)在椭圆C内,所以-1≤y≤1.
又由,有
且-1≤y≤1,则
.
所以,点Q的轨迹方程为,其中
,
.
11.由已知得圆M的圆心为M(-1,0),半径;圆N的圆心为N(1,0),半径
.
设圆P的圆心为P(x,y),半径为R.
(Ⅰ) 因为圆P与圆M外切并且与圆N内切,所以
.
由椭圆的定义可知,曲线C是以M,N为左,右焦点,长半轴长为2,短半轴长为的椭圆(左顶点除外),其方程为
.
(Ⅱ) 对于曲线C上任意一点,
由于,所以R
2,
当且仅当圆P的圆心为(2,0)时,R=2,所以当圆P的半径最长时,
其方程为.
若l的倾斜角为90°,则l与y轴重合,可得.
若l的倾斜角不为90°,则知l不平行于x轴,设l与x轴的交点为Q,
则,可求得Q(-4,0),所以可设l:y=k(x+4).由l与圆M相切
,
解得k=±.
当k=时,将y=
x+
代入
,并整理得
,
解得,所以
.
当k=时,由图形的对称性可知,
.
综上所述,.
12.(Ⅰ) 由已知可得
解得,
,
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是.
(Ⅱ) (ⅰ)由(Ⅰ)可得,F的坐标是,设T点的坐标为
.
则直线TF的斜率kTF.
当时,直线PQ的斜率kPQ
.直线PQ的方程是
.
当时,直线PQ的方程是
,也符合
的形式.
设,
,将直线PQ的方程与椭圆C的方程联立,得
消去x,得,
其判别式.
所以,
,
.
所以PQ的中点M的坐标为.
所以直线OM的斜率kOM ,
又直线OT的斜率kOT ,所以点M在直线OT上,
因此OT平分线段PQ.
(ⅱ)由(ⅰ)可得,
|TF|,
|PQ|
.
所以≥
.
当且仅当,即
时,等号成立,此时
取得最小值.
所以当最小时,T点的坐标是
或
.
13.(Ⅰ) 对函数求导,可得
.
令得
.
故,且有
.
因此,.
由此可得,.
记,则
,
所以在
上单调递增.
即当时,
;当
时,
.
综上所述,的解析式为
,且单调递增区间为
,单调递减区间为
.
(Ⅱ) 记.
由已知,可得
.
(1)当时,当
且
时,
,与
矛盾.
(2)当时,
.
(3)当时,
对求导可得
.
若,则
;若
,则
.
故当时,
.
则有.
令,则
.
当时,
;当
时,
.
所以,当时,
;
从而.
当时,
.
综上,的最大值为
.
14.(Ⅰ) 函数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单调递增区间为
和
.
(Ⅱ) 由导数的几何意义可知,点A处的切线斜率为,点B处的切线斜率为
,
故当点A处的切线与点B处的切线垂直时,有.
当x<0时,对函数f(x)求导,得.
因为时, 所以
,
所以,
.
因此,
当且仅当,即
时等号成立.
所以,函数f(x)的图象在点A,B处的切线互相垂直时,的最小值为1.
(Ⅲ) 当或
时,
,故
.
当时,函数f(x)的图象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为
,即
.
当时,函数f(x)的图象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为
,即
.
两切线重合的充要条件是
由①及知,
.
由①②得,.
设,则
.
所以,是减函数.
则,
所以.
又当且趋近于-1时,
无限增大,
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
故当函数f(x)的图象在点A,B处的切线重合时,a的取值范围是.
15.(Ⅰ) 由,有
.
所以.
因此,当时,
.
当≤
时,
≥0,所以
在
上单调递增,
因此在
上的最小值是
;
当≥
时,
≤0,所以
在
上单调递减,
因此在
上的最小值是
;
当<
时,令
,得
.
所以函数在区间
上单调递减,在区间
上单调递增.
于是,在
上的最小值是
.
综上所述,当≤
时,
在
上的最小值是
;
当<
时,
在
上的最小值是
;
当≥
时,
在
上的最小值是
.
(Ⅱ) 设为
在区间(0,1)内的一个零点,则由
可知,
在区间
上不可能单调递增,也不可能单调递减.
则不可能恒为正,也不可能恒为负.
故在区间
内存在零点
.
同理在区间
内存在零点
.
所以在区间
内至少有两个零点.
由(Ⅰ)知,当≤
时,
在
上单调递增,故
在
内至多有一个零点.
当≥
时,
在
上单调递减,故
在
内至多有一个零点.
所以<
<
.
此时在区间
上单调递减,在区间
上单调递增.
因此,
,必有
>0,
>0.
由有
<2,有
>0,
>0.
解得 <
<1.
当<
<1时,
在区间
内有最小值
.
若≥0,则
≥0(
),
从而在区间
单调递增,这与
矛盾,所以
<0.
又>0,
>0,
故此时在
和
内各只有一个零点
和
.
由此可知在
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在
上单调递增.
所以>
,
<
,
故在
内有零点.
综上可知,a的取值范围是.
16.(Ⅰ) =
,等号仅当
时成立.
所以在
单调递增.
(Ⅱ) =
,
=
=
.
( i ) 当时,
,等号仅当
时成立,所以
在
单调递增.而
=0,所以对任意
.
( ii ) 当时,若
满足
,即
时,
<0.而
=0,因此当
时,
<0,不满足题意.
综上,b的最大值为2.
(Ⅲ) 由(Ⅱ)知,.
当b=2时,>0;
>
>0.6928;
当时,
,
=
<0,
<
<0.6934.
所以的近似值为0.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