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1-24 18:57:00
E.局部止血
A.激动心脏l受体
B.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C.激动血管a受体
D.激动血管多巴胺受体
E.大剂量可使肾血管舒张
A.对刺激前庭引起的呕吐有效
B.可使正常人体温下降
C.可加强苯二氮草类药物的催眠作用
D.可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
E.可抑制促皮质激素的分泌
A.抑制中枢PG合成
B.抑制外周PG合成
C.抑制中枢PG降解
D.抑制外周PG降解
E.增加中枢PG释放
A.可乐定
B.普萘洛尔
C.利多卡因
D.硝酸甘油
E.氢氯噻嗪
A.强心苷(甙)
B.奎尼丁
C.利多卡因
D.维拉帕米
E.普萘洛尔
A.低血钾
B.消化性溃疡
C.水钠潴留
D.粒细胞减少
E.体位性低血压
A.螺内酯
B.氨苯蝶啶
C.甘露醇
D.呋塞米
E.氢氯噻嗪
A.阻碍凝血因子Ⅱ、Ⅶ、Ⅸ、X的合成
B.抑制血小板聚集
C.增强ATⅢ对凝血因子的灭活作用
D.降低血中钙离子浓度
E.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A.茶碱
B.肾上腺素
C.沙丁胺醇
D.色甘酸钠
E.异丙肾上腺素
A.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B.血小板减少症
C.中毒性休克
D.骨质疏松
E.脑(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A.利福平
B.异烟肼
C.阿昔洛韦
D.吡嗪酰胺
E.卡那霉素
A.酶浓度
B.底物浓度
C.抑制剂浓度
D.激活剂浓度
E.产物浓度
A.生物体内的无机催化剂
B.催化活性都需要特异的辅酶
C.对底物都有绝对专一性
D.能显著地降低反应活化能
E.在体内发挥催化作用时,不受任何调控
A.FAD
B.NADP+
C.CoQ
D.FMN
E.FH4
A.清蛋白
B.a1-球蛋白
C.a2-球蛋白
D.-球蛋白
E.r-球蛋白
A.循环一周生成4对NADH
B.循环一周可生成2ATP
C.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转变成草酰乙酸
D.循环过程中消耗氧分子
E.循环一周生成2分子C02
A.细胞色素
B.细胞色素c
C.细胞色素c1
D.细胞色素aa3
E.辅酶Q
A.酶系存在于线粒体中
B.不发生脱水反应
C.需要FAD及NAD+为受氢体
D.脂肪酸的活化是必要的步骤
E.每进行一次-氧化产生2分子乙酰CoA
A.草酰乙酸,羟丁酸,丙酮
B.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酸
C.乙酰乙酸,氨基丁酸,丙酮酸
D.乙酰乙酸,r羟丁酸,丙酮
E.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
A.HMGCoA合酶
B.HMGCoA裂解酶
C.HMGCoA还原酶
D.MVA激酶
E.鲨烯还原酶
A.dAMP、dGMP、dCMP、dTMP
B.dADP、dGDP、dCDP、dTDP
C.dATP、dGTP、dCTP、dTrP
D.AMP、GMP、CMP、TMP
E.ADP、GDP、CDP、TDP
A.转录抑制因子
B.转录激活因子
C.O因子
D.因子
E.增强子
A.叶酸
B.二氢叶酸
C.四氢叶酸
D.NADPH
E.NADH
A.清蛋白
B.al-球蛋白
C.a2-球蛋白
D.-球蛋白
E.r-球蛋白
A.肝
B.肾
C.脾
D.骨髓
E.血液
A.盐键
B.疏水键
C.氢键
D.肽键
E.二硫键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E.6种
A.甘氨酸
B.组氨酸
C.苏氨酸
D.脯氨酸
E.丝氨酸
A.柠檬酸
B.草酰乙酸
C.丙二酸
D.a-酮戊二酸
E.琥珀酸
A.软脂酸
B.亚麻酸
C.硬脂酸
D.油酸
E.月桂酸
A.脑
B.肌肉
C.肾
D.肝
E.心
A.产气荚膜梭菌a毒素
B.红疹毒素
C.肉毒毒素
D.白喉毒素
E.葡萄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TSST-1)
A.风疹病毒
B.麻疹病毒
C.狂犬病毒
D.髓灰质炎病毒
E.EB病毒
A.酵母菌、淋球菌
B.放线菌、破伤风梭菌
C.链球菌、念珠菌
D.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
E.小孢子菌、大肠埃希菌
A.裂解细胞壁聚糖骨架上的-1,4糖苷键
B.抑制细胞壁肽聚糖上四肽侧链与五肽桥的交联
C.抑制细菌mRNA表达
D.抑制细菌DNA转录
E.破坏细胞壁上的磷壁酸
A.志贺菌
B.伤寒沙门菌
C.新型肠道病毒70型
D.大肠埃希菌0157型
E.轮状病毒A组
A.核酸和刺突、
B.衣壳和包膜
C.基质蛋白和衣壳
D.核酸和衣壳
E.核酸和包膜
A.葡萄糖
B.麦芽糖
C.蔗糖
D.菊糖
E.乳糖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用甲醛脱毒可制成类毒素
C.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D.性质稳定,耐热
E.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
A.芽胞
B.肽聚糖(粘肽)
C.荚膜
D.核糖体
E.异染颗粒
A.乙型肝炎
B.丙型肝炎
C.丁型肝炎
D.戊型肝炎
E.艾滋病
A.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作用
B.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
C.增强NK细胞、单核细胞的杀伤活性
D.抑制THl细胞分泌IFN-7
E.诱导LAK细胞生成
A.CD4+T细胞
B.CD8+T细胞
C.红细胞
D.B细胞
E.浆细胞
A.识别抗原受体
B.C3受体
C.细胞因子受体
D.CD3分子
E.有丝分裂原受体
A.L链
B.H链
C.二硫键数目
D.单体数
E.分子量大小
A.识别、活化、效应三个阶段
B.识别、活化、排斥三个阶段
C.识别、活化、反应三个阶段
D.识别、活化、增殖三个阶段
E.识别、活化、应答三个阶段
A.只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
B.只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
C.既无免疫原性,又无免疫反应性
D.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
E.不能激发细胞免疫应答
A.C2
B.C3
C.C5
D.C2a
E.C4a
A.IL-1
B.IL-2
C.IL-4
D.IL-5
E.IL-10
A.HLA-I类分子的重链(o链)
B.HLA-I类分子的轻链(:m)
C.HLA-Ⅱ类分子的O链
D.HLA-Ⅱ类分子的链
E.B因子
A.由IgG介导
B.属迟发型超敏反应
C.与NK细胞无关
D.与巨噬细胞无关
E.不破坏细胞
A.左侧中央前、后回
B.右侧中央前回
C.左侧内囊
D.右侧内囊
E.右侧中央后回
A.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
B.吸气时肺弹性阻力减小,呼气时肺弹性阻力增大
C.吸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减小,呼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增大
D.吸气时气道阻力减小,呼气时气道阻力增大
E.吸气时胸内负压减小,呼气时胸内负压增大
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肾小管中溶质浓度增加
C.肾小管分泌增加
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E.醛固酮分泌增加
A.血管容积减少,相对循环血量增多
B.颈动脉窦受到牵拉刺激
C.颈动脉体受到牵拉刺激
D.颈动脉窦内压力降低
E.颈动脉体内压力降低
A.体温调定点上调
B.皮肤血管扩张
C.散热中枢兴奋
D.产热中枢抑制
E.体温调节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