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11-03 08:25:51
A.IgA
B.SIgA
C.IgM
D.IgE
E.IgG
A.急性期可应用激素
B.保证足够的热量及液体
C.必要时抽放脑脊液以降压
D.及时退热,控制惊厥发作
E.及早选用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
A.胎毒
B.风邪
C.外感麻毒
D.胎毒加疠气
E.胎毒加风邪
A.应用免疫球蛋白
B.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
C.应用胎盘球蛋白
D.应用成人血浆
E.应用维生素A
A.痧毒疫疠蕴于肺胃
B.麻疹热毒犯于肺卫
C.麻疹热毒蕴于脾胃
D.痧毒疫疠侵犯肝胆
E.以上都不是
A.窒息史
B.产伤史
C.脑性尖叫
D.前囟紧张
E.脑脊液检查正常可除外颅内出血
A.1~2岁
B.3岁以下
C.3~5岁
D.5岁以下
E.6~10岁
A.外感风邪
B.外感寒邪
C.外感热邪
D.外感麻毒
E.痧毒疫疠
A.细胞数增高,蛋白正常,糖降低
B.细胞数增高,蛋白增高,糖降低
C.细胞数正常,蛋白正常,糖降低
D.细胞数增高,蛋白升高,糖升高
E.细胞数增高,蛋白正常,糖正常
A.6个月~1岁
B.6个月~3岁
C.6个月~5岁
D.6个月~7岁
E.6个月~10岁
A.出生时胎龄满37~42周
B.体重在2500g以上
C.身长在47cm以上
D.头围在36cm以上
E.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新生儿
A.惊
B.风
C.湿
D.痰
E.热
A.氯霉素
B.大剂量青霉素
C.大剂量氨苄青霉素
D.青霉素+氨苄青霉素
E.头孢三嗪或头孢噻肟
A.流感杆菌
B.肺炎链球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B组流感嗜血杆菌
E.B组溶血性链球菌
A.麻疹
B.风疹
C.猩红热
D.幼儿急疹
E.以上都是
A.春秋
B.冬春
C.秋冬
D.春夏
E.夏秋
A.发病初起1~2天内,即可出现腮部肿大
B.腮部肿大有两侧或仅限于一侧者
C.局部触之有压痛及弹性感
D.肿胀以耳垂为中心漫肿
E.可破溃成脓
A.春秋
B.冬春
C.秋冬
D.春夏
E.夏秋
A.两侧颈部
B.两侧耳后
C.两侧颌下
D.两侧面部
E.耳垂为中心
A.糖定量降低
B.脑脊液检菌阳性
C.脑膜刺激征阳性
D.脑脊液细胞数显著增加
E.脑脊液外观混浊或脓性
A.3天
B.5天
C.7天
D.10天
E.14天
A.肝火上炎
B.阴虚阳亢
C.易动肝风
D.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
E.小儿为纯阳之体,患病易出现高热,惊风证
A.儿童
B.新生儿
C.婴幼儿
D.学龄前
E.所有的儿童
A.3天
B.5天
C.7天
D.9天
E.14天
A.皮疹一起发出
B.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C.疹色红润,疱浆清亮
D.丘疹于1天左右变为疱疹
E.发热当天或1~2天出现皮疹
A.心肺
B.肝肾
C.心肝
D.脾肺
E.脾肾
A.升
B.散
C.清
D.透
E.和
A.抽搐神清
B.抽搐伴神昏
C.四肢抽搐,口吐涎沫
D.四肢抽搐或作猪羊叫
E.突然仆倒,昏不知人
A.毛发稀疏发黄
B.典型血象改变
C.皮肤色黄、虚胖
D.血清叶酸含量降低
E.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
A.搐、搦
B.痰、热
C.反、引
D.窜、视
E.颤、掣
A.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B.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C.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
D.绿脓杆菌,β溶血性链球菌
E.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A.颈肌尚不发达
B.机体的反应能力差
C.大脑处于抑制状态
D.脑膜炎症不如年长儿强
E.颅缝及前囟未闭,对颅内压升高起缓冲作用
A.青霉素
B.氯霉素
C.庆大霉素
D.先锋霉素
E.氨苄青霉素
A.红色细小丘疹
B.暗红色斑丘疹
C.玫瑰色小丘疹
D.鲜红色斑丘疹
E.淡粉红色斑丘疹
A.五色素斑痕及脱屑
B.无色素斑痕,可见脱屑
C.有色素斑痕,可见脱屑
D.有色素斑痕,无脱屑
E.有色素斑痕,并有麦麸状细微脱屑
A.桑菊饮
B.大连翘汤
C.透疹凉解汤
D.柴葛解肌汤
E.宣毒发表汤
A.面部→躯干→四肢1日出齐
B.颈部→四肢→躯干1日出齐
C.耳后、颈部发际→面部、躯干、上肢→下肢足部3日出齐
D.耳后、颈部发际→面部、躯干、上肢→下肢足部1日出齐
E.面部→四肢→躯干3日出齐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A.外感时邪
B.暴受惊恐
C.食积化热
D.痰热内伏
E.以上都是
A.风疹
B.奶麻
C.猩红热
D.麻疹
E.以上都是
A.也可通过粪便传播
B.麻疹患者是惟一传染源
C.通过喷嚏、咳嗽等由飞沫传播
D.接触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
E.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
A.3天
B.5天
C.7天
D.10天
E.至腺肿消失
A.消化道
B.皮肤黏膜
C.呼吸道侵入
D.新生儿脐部
E.腰骶部皮肤窦道使脑脊液与外界交通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A组α型溶血性链球菌
C.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D.B组α型溶血性链球菌
E.B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A.麻疹
B.风疹
C.猩红热
D.幼儿急疹
E.以上都是
A.病史
B.OT试验
C.脑脊液检查
D.周围血象变化
E.胸部X线检查
A.2~4天开始升高,6~7天达到高峰,2周降至正常
B.3~4天开始升高,7~10天达到高峰,3周降至正常
C.4~5天开始升高,10~15天达到高峰,3周降至正常
D.6~7天开始升高,15~20天达到高峰,4周降至正常
E.1周后开始升高,3周达到高峰,1个月恢复正常
A.明清时期
B.元时期
C.清时期
D.明时期
E.明清以前
A.分类为简单型和复杂型
B.惊厥多在体温骤升时发生
C.包括颅内感染和颅外感染
D.多由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
E.发病年龄多见于6个月~5岁之间
A.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B.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节多见
C.预后良好,感染后可再次发作
D.常并发睾丸炎、胰腺炎、脑膜脑炎
E.临床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及疼痛,发热,轻度全身不适
A.小儿饮食不能自节,易患脾胃病
B.小儿时期生长发育迅速,需要营养迫切,易为饮食所伤
C.小儿时期食滞,呕吐,腹泻等脾胃病多见
D.小儿多见脾胃疾病
E.小儿易为饮食所伤,故脾胃两经疾病多见
A.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B.人类是风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
C.在出疹前、中、后数天内传染性最强
D.风疹病毒耐热,在38℃室温能存活4小时
E.除鼻咽分泌物外,血、尿、粪中也可有病毒存在
A.肢体震颤
B.肝脾轻度肿大
C.头晕眼花耳鸣
D.皮肤、黏膜苍白
E.食欲减退,常有呕吐、腹泻
A.病毒性脑膜炎
B.流行性脑膜炎
C.大肠杆菌脑膜炎
D.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
E.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
A.精神不振,拒食,面色青灰
B.均有高热
C.可有黄疸,肝脾肿大
D.小儿往往有脐炎和皮肤感染
E.可并发核黄疸
A.色素沉着
B.脱皮
C.脱屑
D.瘢痕
E.以上都不是
A.秋冬
B.冬春
C.夏秋
D.春夏
E.春季
A.面颊
B.上肢外侧
C.下腹部
D.臀部
E.小腿
A.麻疹
B.风疹
C.猩红热
D.幼儿急疹
E.以上都是
A.由于炎性渗出物阻碍脑脊液循环而致
B.由于炎症累及下丘脑和垂体
C.由于血脑屏障功能差
D.由于不规律用药
E.以上都不是
A.应做硬膜下穿刺放液
B.加大青霉素剂量
C.加大地塞米松
D.用甘露醇脱水
E.以上都不是
A.低中度发热
B.Kolik斑
C.Patia线
D.皮疹
E.草莓舌
A.骨髓象中出现巨幼红细胞
B.出现神经、精神系统症状
C.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减少
D.血涂片中可见中性粒细胞的多分叶现象
E.MCr,MCH,MCHC改变显示大细胞性贫血
A.初起类似伤风感冒
B.轻度发热,咳嗽
C.特殊的皮疹细小如痧
D.耳后、枕部署核肿大
E.以上都是
A.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B.小脑幕下出血
C.小脑幕上出血
D.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E.新生儿低血糖症
A.1岁左右
B.2~3岁
C.3~7岁
D.7~10岁
E.任何年龄
A.心肺
B.肺脾
C.心脾
D.肺肾
E.心肝
A.心肝二脏
B.脾肺二脏
C.肺肝二脏
D.肺肾二脏
E.肝肾二脏
A.青霉素
B.红霉素
C.先锋霉素
D.氨苄青霉素
E.青霉素+氯霉素
A.麻疹
B.风疹
C.猩红热
D.幼儿急疹
E.以上都是
A.出疹后5天
B.出疹后10天
C.出疹后14天
D.出疹后3周
E.出疹后4周
A.保持安静,抬高头肩部
B.每日静脉滴注10%葡萄糖50~70ml/kg,呕吐严重可加1/5~1/4张含钠液
C.注射维生素K止血,贫血者可输鲜血
D.早期颅内压高不宜用甘露醇降压
E.为补充所需热量尽早予哺乳
A.出疹后3天
B.出疹后5天
C.出疹后7天
D.出疹后10天
E.出疹后14天
A.40%~50%
B.50%~70%
C.70%~90%
D.30%~40%
E.10%~20%
A.初起发热,咽喉红肿糜烂
B.发热数小时到1天内出疹
C.皮疹鲜红密集成片,先见颈、胸然后遍布全身
D.恢复期有色素沉着
E.口周苍白圈,杨梅舌
A.王肯堂著《幼科证治准绳》
B.叶天士著《幼科要略》
C.周振著《幼科指南》
D.吴瑭著《温病条辨》
E.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
A.初热期,辛凉透发
B.见形期,清热解毒
C.恢复期,益气补脾
D.初热期,忌用功下
E.恢复期,忌用大苦大寒
A.DNA合成减少
B.红细胞的分裂增殖时间延长
C.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D.巨幼红细胞在骨髓内易遭破坏
E.红细胞的胞体变大,形成巨幼红细胞
A.麻疹
B.风痧
C.奶麻
D.水痘
E.猩红热
A.5天内
B.7天内
C.10天内
D.12天内
E.14天内
A.0~3分
B.0~5分
C.0~6分
D.0~2分
E.0~4分
A.高热起伏
B.频频咳嗽
C.麻疹黏膜斑
D.玫瑰色斑丘疹
E.目泪汪汪,畏光
A.皮疹
B.脱发
C.血尿
D.骨髓抑制
E.胃肠道反应
A.皮疹完全结痂
B.痂盖全部脱落
C.发热消退后1周
D.疱疹消退后1周
E.疱疹与结痂并见
A.卫分
B.气分
C.营分
D.血分
E.以上都是
A.青霉素+氯霉素
B.青霉素+庆大霉素
C.红霉素+庆大霉素
D.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
E.先锋霉素V+氨苄青霉素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唐时期
D.金元时期
E.宋时期
A.癫痫
B.感染
C.占位
D.低血糖
E.高血压
A.快速止痉
B.预防酸中毒
C.预防脑水肿
D.积极寻找病因
E.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A.《小儿药证直诀》
B.《幼幼新书》
C.《千金方》
D.《颅囟经》
E.《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A.躯干
B.四肢
C.手、足
D.面部、颈部
E.耳后、颈部发际边缘
A.起病急暴,属阳属实
B.中虚
C.属阴
D.属虚
E.以上都不是
A.风热时邪
B.时行疫气
C.时行邪毒
D.风温邪毒
E.暑热时邪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幼童期
E.儿童期
A.巫方
B.孙思邈
C.巢元方
D.扁鹊
E.钱乙
A.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B.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C.纯阳之体
D.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E.稚阴稚阳之体
A.可的松
B.地塞米松
C.氢化可的松
D.去氢化可的松
E.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
A.3天
B.4天
C.5天
D.6天
E.至咽拭子培养阴性
A.麻疹
B.风疹
C.猩红热
D.幼儿急疹
E.以上都是
A.春秋
B.冬春
C.秋冬
D.春夏
E.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