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11-03 08:25:39
A.尿比重偏低
B.近端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完全恢复
C.代谢毒物的渗透性利尿
D.易出现电解质紊乱
E.易并发感染
A.高血压
B.糖尿病肾病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E.梗阻性肾病
A.3周
B.4周
C.5周
D.6周
E.7周
A.下焦湿热
B.热毒伤络
C.肺胃热炽
D.肝胆郁热
E.邪恋正虚
A.防己黄芪汤合春泽汤
B.济生肾气丸
C.归芍地黄汤
D.三仁汤
E.胃苓汤
A.原位免疫复合物介导
B.循环免疫复合物介导
C.抗基底膜抗体介导
D.细胞免疫介导
E.其他炎症因子介导
A.血尿的多少可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
B.血尿可引起肾衰
C.血红蛋白尿可引起肾衰
D.正常人尿液中可有血红蛋白
E.血红蛋白以中分子形式存在
A.湿热毒蕴
B.湿热壅盛
C.水湿浸渍
D.膀胱蕴热
E.以上均是
A.龙胆泻肝汤
B.八正散
C.小蓟饮子
D.白虎汤合清肺饮
E.参芪地黄汤
A.尿量、体温、血压、体重
B.血清尿素氮、肌酐
C.有无消化道出血
D.血白细胞的变化
E.有无脱发
A.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
B.膜性肾病为主的肾炎
C.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炎
D.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E.狼疮性肾炎
A.5000个
B.6000个
C.7000个
D.8000个
E.10000个
A.酒色
B.饮食
C.劳累
D.外感客邪
E.以上均是
A.前段尿中含有血液
B.前段尿中含有血液
C.三杯尿中均含有血液
D.尿道口滴血
E.以上都不是
A.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B.仅扩张入球小动脉
C.仅扩张出球小动脉
D.扩张入球小动脉的作用强于出球小动脉
E.可导致缓激肽的减少
A.蛋白丢失,血浆蛋白降低而致胶体渗透压下降
B.继发性醛固酮及ADH增多
C.心功能不全
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E.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A.新鲜晨尿
B.中段尿
C.导尿
D.膀穿尿
E.随机尿
A.IgA弥漫分布
B.IgA呈颗粒状沉积
C.多伴有C3的沉积
D.IgA主要沉积于系膜区及血管袢
E.IgA呈飘带状沉积
A.膜性病变
B.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C.肾小球系膜增生性肾炎
D.局灶节段坏死性肾炎
E.膜增生性病变
A.多于感染后起病
B.典型的以肉眼血尿为首发症状
C.病理上表现为弥漫性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
D.蛋白尿可以很少
E.不导致肾功能不全
A.真性细菌尿表明有尿感存在
B.排除假阳性的前提基础上膀穿尿定性培养细菌阳性
C.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105ml
D.如无尿感症状则二次培养细菌菌落>105ml
E.二次培养可不是同一菌种
A.钠水潴留
B.肾素分泌增多
C.肾实质损害后肾内降压物质分泌减少
D.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
E.大量蛋白尿
A.1L尿中含0.1ml血即为肉眼血尿
B.肾小球源性血尿多为均一型
C.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多为多形型
D.肾小球源性血尿多为疼痛性
E.肾小球源性血尿常为全程性血尿
A.劳淋
B.肾痨
C.石水
D.精浊
E.以上均是
A.失血
B.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C.缺铁
D.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E.叶酸缺乏
A.有发热、白细胞增多等全身感染症状
B.尿频、尿痛、尿急
C.大量蛋白尿
D.有脓尿或血尿
E.肾区叩击痛
A.尿崩症
B.肾动脉硬化症
C.糖尿病
D.用利尿剂后水肿消退时
E.大量饮水后
A.胃肠液丢失
B.过度的应用利尿剂
C.成人型多囊肾
D.慢性肾小管-间质疾病
E.低钠血症
A.狼疮性肾炎
B.膜增生性肾炎
C.微小病变
D.膜性肾病
E.新月体肾炎
A.心脏
B.肾
C.肺
D.肝
E.胰脏
A.血β2微球蛋白
B.血尿素氮、肌酐
C.放射性肾图
D.内生肌酐清除率
E.24小时尿蛋白定量
A.石水
B.肾水
C.黄水
D.正水
E.风水
A.微小病变
B.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
C.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D.膜性肾病
E.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A.肾脏B超所示肾脏的大小
B.有无贫血
C.肾衰指数
D.SCr与BUN的比值
E.有无高血压
A.卧床休息、避免感染
B.早期强化治疗
C.抗感染治疗
D.透析治疗
E.肾移植
A.胃苓汤
B.疏凿饮子
C.小蓟饮子
D.越婢加术汤
E.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A.肾小球+肾小囊
B.肾小球+肾小管
C.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
D.肾小球+间质+集合管
E.肾小体+系膜组织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慢性肾小球肾炎
C.狼疮性肾炎
D.糖尿病肾病
E.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A.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为主
B.以治疗血尿为主
C.以降低血压应用联合降压药物为主
D.以减轻水肿利尿为主
E.以治疗蛋白尿为主
A.起病时间
B.前者不伴有血清补体的降低
C.血尿
D.高血压
E.肾功能不全
A.脾虚湿困
B.肾气亏虚
C.肝肾阴虚
D.湿热蕴结
E.风水相搏
A.副大肠杆菌
B.大肠杆菌
C.变形杆菌
D.链球菌
E.葡萄球菌
A.组织间隙蛋白含量低
B.多从眼睑、颜面部开始
C.水肿从下肢开始
D.主要原因为蛋白的大量丢失
E.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无关
A.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伴肾功能急剧恶化为特征
B.Ⅱ型又称寡免疫复合物型
C.我国以I型多见
D.B超示肾脏缩小
E.免疫荧光以IgA沉积为主
A.40%
B.50%
C.60%
D.80%
E.90%以上
A.营养不良
B.感染
C.血栓栓塞
D.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E.内分泌紊乱
A.抑制炎症反应
B.抑制免疫反应
C.抑制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D.可产生有烷化作用的代谢产物
E.影响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
A.贫血
B.高血压
C.胃肠道症状
D.心力衰竭
E.出血
A.大量蛋白尿+贫血
B.尿蛋白>3.5g/24h、血浆白蛋白<30g/L
C.低蛋白血症+血尿
D.水肿+高脂血症
E.水肿+高血压
A.紫癜性肾炎
B.膜性肾炎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糖尿病肾病
E.肾淀粉样变性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肾癌
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肾结核
E.慢性盆腔炎
A.肾小球源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B.原发与继发肾小球疾病
C.膀胱癌与泌尿道良性肿瘤
D.泌尿系结石与炎症
E.IgA肾病与过敏性紫癜肾损害
A.风水相搏
B.湿热毒蕴
C.水湿浸渍
D.膀胱蕴热
E.湿热壅盛
A.尿蛋白多于3.5g/24小时
B.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
C.水肿
D.血脂升高
E.肾功能障碍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E.6个
A.起病时间
B.血尿
C.前者早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D.高血压
E.血清补体下降
A.高血压
B.肝肾毒性
C.高尿酸血症
D.出血性膀胱炎
E.多毛、齿龈增生
A.立即
B.1~3周
C.2~4周
D.4~6周
E.8周
A.滤过膜损伤
B.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C.滤过膜负电荷减少
D.先天性薄基底膜
E.滤过膜负电荷增多
A.肾素
B.红细胞生成素
C.肾上腺素
D.1α-羟化酶
E.抗利尿激素
A.阴虚火旺,湿热稽留
B.脾肾两虚,湿浊缠绵
C.气血淤滞,湿热留恋
D.湿热邪毒,复盛急发
E.以上均是
A.血尿素氮、肌酐
B.酚红排泄试验
C.自由水清除率
D.尿β2微球蛋白
E.内生肌酐清除率
A.女性尿急、尿频、尿痛严重,尿白细胞增多疑为尿感
B.可疑尿感者
C.间质性肾炎可有肾区疼痛
D.肾动脉栓塞可有肾区疼痛
E.肾结石可有肾区疼痛
A.喹诺酮类
B.氨基糖甙类
C.三代头孢类
D.氯霉素
E.复方磺胺甲曙唑
A.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减退
B.肾小管滤过功能减退
C.肾血流量较少
D.肾小管排泄功能减退
E.以上都不是
A.肾小球滤过的血量
B.单位时间内肾小球的滤过量
C.单位时间内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液体量
D.肾小球滤过的液体量
E.单位时间内肾小球滤过的液体量
A.起病时间
B.血尿
C.前者持续的血清补体降低
D.高血压
E.肾功能不全
A.气阴两虚,湿热稽留型
B.阴虚火旺,湿热稽留型
C.脾肾两虚,湿浊缠绵型
D.气血淤滞,湿热留恋型
E.湿热邪毒,复盛急发型
A.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
B.病因是清楚的
C.遗传性疾病
D.是细菌感染所致
E.非免疫机制起主要作用
A.每个肾单位中,肾小球受累时所属肾小管也受累
B.全部肾单位同时受损
C.肾单位一部分受损,又再生一批肾单位代偿
D.相当数量肾单位破坏,残余的健存的肾单位代偿
E.肾单位受损后,可以全部再生恢复功能
A.肝肾阴虚
B.脾肾阳虚
C.气阴两虚
D.血淤水停
E.风水相搏
A.是一种降压药
B.降低蛋白尿
C.可以延缓肾功能恶化
D.血肌酐大于350μmol/L时可以应用
E.肾功能不全时应注意防止高血钾
A.血尿
B.高血压
C.少尿
D.浮肿
E.肾功能不全
A.凝血因子的变化
B.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所致的血液浓缩
C.强利尿剂的应用
D.高血压
E.大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A.每日每公斤体重1~2mg
B.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性膀胱炎
C.作用机制为选择性抑制T辅助细胞及T细胞毒效应细胞
D.累及量不能超过6~8g
E.应用时可同时给予止吐药物
A.补益心脾
B.补益脾肾
C.补益肝脾
D.补益肺肾
E.补益肺肝
A.脾阳亏虚
B.肾阳衰微
C.肝肾阴虚
D.阴阳两虚
E.气血两虚
A.先驱感染至发病期间很短(1~3天)
B.明显低蛋白血症与贫血
C.眼底有高血压性视网膜动脉硬化及絮状渗出物
D.少尿与BUN升高
E.肾脏缩小
A.近曲小管主要重吸收葡萄糖、水分及氨基酸
B.远曲小管主要调节酸碱平衡
C.远曲小管主要重吸收葡萄糖及氨基酸
D.髓袢主要参与逆流倍增,与浓缩稀释功能有关
E.远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和钠
A.膜性肾病
B.微小病变病
C.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D.系膜增生性肾炎
E.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A.血清肌酐浓度
B.血清尿素氮浓度
C.血清尿酸浓度
D.内生肌酐清除率
E.尿肌酐浓度
A.功能性蛋白尿
B.肾小管性蛋白尿
C.溢出性蛋白尿
D.组织性蛋白尿
E.肾小球性蛋白尿
A.红细胞
B.蛋白质
C.脓细胞
D.上皮细胞
E.管型
A.肝脏
B.肾脏
C.脑
D.心
E.肺脏
A.厌食、呕吐
B.血肌酐进行性升高
C.补碱纠正酸中毒
D.透析过程
E.输液过程中
A.肺肾
B.脾肾
C.肝脾
D.肝肾
E.心肺
A.100mg
B.150mg
C.200mg
D.250mg
E.300mg
A.β溶血性链球菌
B.大肠杆菌
C.葡萄球菌
D.流感病毒
E.乙型肝炎病毒
A.纠正酸中毒
B.补钙
C.改善贫血
D.降低血磷
E.防止肾性骨营养不良症
A.血容量不足、高血压
B.感染、使用肾毒性药物
C.尿路梗阻、急性应激状态
D.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
E.以上均是
A.50~70ml/mi
B.70~90ml/mi
C.80~100ml/mi
D.120~130ml/mi
E.130~150ml/mi
A.泌尿系统疾病
B.感染
C.血液病
D.药物与化学因素
E.尿路邻近脏器疾病
A.急性肾炎
B.急进性肾炎
C.肾盂肾炎
D.肾病综合征
E.以上都不是
A.停用激素
B.激素减量
C.继续维持原剂量激素治疗
D.激素停用,加用细胞毒药物
E.激素减量,加用环磷酰胺
A.中等程度蛋白尿
B.轻、中度水肿
C.高血压
D.贫血
E.不导致肾功能不全
A.血钾升高
B.血肌酐升高
C.血磷升高,血钙降低
D.高镁血症
E.低钠血症
A.下焦湿热
B.热毒伤络
C.肺胃热炽
D.肝胆郁热
E.以上均是
A.脾虚湿困
B.肾气亏虚
C.肝肾阴虚
D.湿热蕴结
E.以上均是
A.起始量足
B.缓慢减量
C.长期维持
D.突然停用
E.注意观察并发症
A.血尿素氮每日升高8.9mmol/L
B.血肌酐每日升高176.8μmol/L
C.血钾每日升高0.8mmol/L
D.急性肺水肿
E.酸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小于13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