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10-30 05:52:20
A.1倍
B.5倍
C.12倍
D.18倍
E.21倍
A.刺激强度小于基强度时,延长刺激时间即可引起组织兴奋
B.刺激强度等于基强度时,缩短刺激时间即可引起组织兴奋
C.刺激时间等于时值时,刺激强度为基础度即可引起组织兴奋
D.刺激时间小于时值时,无论刺激强度有多么的大,均不能引起组织兴奋
E.以上说法都不是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E.等于正常
A.钠平衡电位
B.钾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
E.锋电位与超射之差
A.内向
B.外向
C.内、外向迅速交变
D.内、外向电流均可
E.内、外电流相等
A.Ca2+
B.Mg2+
C.Na+
D.K+
E.Cl-
A.肌原纤维
B.肌小节
C.肌纤维
D.粗肌丝
E.细肌丝
A.横管
B.肌膜
C.线粒体膜
D.肌浆网膜
E.粗面内质网
A.易受各种体液因素的影响
B.不呈现骨骼肌和心肌那样的横纹
C.细肌丝结构中含有肌钙蛋白
D.肌浆网不如骨骼肌中的发达
E.细胞内未发现类似骨骼肌那样的乙线
A.40L与 4L
B.30L与4L、
C.20L与 4L
D.30L与 2.5L
E.20L与 2.5L
A.缺少铁
B.缺少铁和蛋白质
C.缺少维生素B和叶酸
D.缺少促红细胞生成素
E.缺少雄激素
A.因子Ⅲ
B.因子Ⅶ
C.PF3
D.Ca2+
E.凝血酶原
A.血凝块中纤维蛋白收缩
B.红细胞发生叠连而压缩
C.白细胞发生变形运动
D.血小板的收缩蛋白发生收缩
E.纤维蛋白降解
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层的类型
A.IgG与IgA
B.IgA与lgM
C.IgG与IgM
D.IgG与IgD
E.IgG与IgE
A.O型,Rh阳性
B.A型,Rh阴性
C.B型,Rh阳性
D.AB型,Rh阴性
E.AB型,Rh阳性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E.B亚型
A.等容收缩期末
B.心室收缩期初
C.等容舒张期初
D.等容收缩期初
E.等容舒张期末
A.回心血量
B.每分输出量
C.等容积舒张期容积
D.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A.心肌的静息张力较小
B.心肌的伸展性较大
C.心肌的伸展性较小
D.心肌的贮备能量较好
E.心肌收缩为潜在能力较大
A.激活和失活的速度都很快
B.选择性较强,只有Na+可以通过
C.通透性很高
D.在去极化到―40mV时被激活,
E.被河脉毒(TTX)阻断
A.收缩期开始
B.收缩期中间
C.舒张期开始
D.舒张期结束
E.舒张期结束以后
A.心肌细胞O期去极速度明显减慢
B.心肌不应期延长
C.快钠通道失活
D.静息电位的绝对值指增大
E.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A.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B.阂电位绝对值增大
C.窦房结最大复极电位也增大
D.窦房结4期自动除极速度减慢
E.动作电位时程缩短
A.交感胆碱能纤维兴奋
B.组胺释放
C.C02和乳酸增多
D.升压素分泌减少
E.血管紧张素Ⅱ增多
A.脑
B.心脏
C.肾脏
D.皮肤
E.骨骼肌
A.心迷走神经兴奋时
B.动脉血压升高时。
C.由直立转为平卧时
D.颈动脉窦区血压升高时
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少时
A.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B.远曲小管上皮细胞
C.人球小动脉肌上皮样细胞
D.近球小体间质细胞
E.远曲小管上皮细胞
A.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B.大气压+跨肺压
C.肺内压+跨胸壁压
D.大气压-肺回缩力
E.大气压+肺回缩力
A.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肺泡气二氧化碳的分压
B.肺泡气二氧化碳分压约两倍于大气二氧化碳分压
C.肺泡水汽压约为肺泡二氧化碳分压的1/2
D.肺动脉血氧分压约等于肺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E.肺泡气二氧化碳分压高于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A.肺泡气氧分压将增加2倍
B.动脉血氧饱和度将增加2倍
C.动脉血氧饱和度将增加10%
D.肺泡通气也必定增加2倍
E.以上都不对
A.单纯扩散
B.交换扩散
C.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E.出胞作用
A.酸
B.胰蛋白酶
C.组织液
D.肠致活酶
E.糜蛋白酶
A.大量的水分和碳。酸氢盐;而酶的含量却比较少
B.少量的水分和碳酸氢盐,而酶的含量也比较少
C.少量的水分和碳酸氢盐,但是酶的含量很丰富
D.大量的水分,而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却比较少
E.大量的碳酸氢盐,水分和酶的含量也丰富
A.葡萄糖
B.肪脂酸
C.磷酸肌酸
D.二磷酸腺甙
E.三磷酸腺甙
A.完全靠增强散热维持机体热平
B.血流的逆流交换作用增强
C.血体表层发挥隔热器作用
D.交感神经紧张度增强
E.机体代谢率明显降低
A.近曲小管
B.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C.髓袢升支
D.髓袢降支细段
E.骨髓集合管
A.释放肾素
B.分泌醛固酮
C.释放抗利尿激素
D.排泄Na+和C1-
E.浓缩和稀释尿液
A.去抑制极化
B.回返性抑制
C.树突一树突型抑制
D.侧支性抑制
E.突触前抑制
A.交感神经兴奋所致
B.付交感神经兴奋所致
C.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D.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E.非条件反射
A.使血管收缩,维持血压
B.减低肾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C.增加肾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D.促进肾对钠的重吸收
E.促进肾的排钾保钠作用
A.卵泡刺激素(FSH)对生精过程有刺激作用
B.黄体生成素(LH)刺激间质细胞分泌睾酮
C.FSH对生精有始动作用
D.睾酮与雄激素结合球蛋白,促进精田细胞减数分裂
E.睾酮对腺垂体FSH的分泌起负反馈作用
A.它和乙酰胆碱竞争终板膜上的受体
B.它增加接头前膜对Mg2+的通透性
C.抑制Ca2+进入接头前膜
D.抑制囊泡移向接头前膜
E.抑制终板膜的离子通道开放
A.心室后负荷增大
B.心迷走神经兴奋
C.心交感神经兴奋
D.异长调节
E.等长调节
A.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B.支气管痉挛
C.肺纤维增生
D.呼吸中枢发育不全
E.气道阻塞
A.2个Na+移出膜外
B.2个K+移入膜内
C.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D.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E.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A.为零
B.约为K+通透性的2倍
C.约为K+通透性的1/2
D.约为K+通透性的1/100~1/50
E.约为K+通透性的1/1000
A.红细胞比容增大
B.红细胞比容减小
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D.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E.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A.等容舒张期末
B.快速充盆期末
C.快速射血期末
D.心房收缩斯末
E.减慢充盈期末
A.对心脏有紧张性作用
B.使心率加快
C.使冠脉血流量增加
D.使心肌长度一张力曲线右移
E.使旁室传导加快
A.潮气量
B.功能余气量
C.肺活量
D.补吸气量
E.时间肺活量
A.补吸气量
B.补吸气量
C.深吸气量
D.余气量
E.功能余气量
A.交感神经的支配
B.副交感神经节支配
C.壁内神经丛的作用
D.平滑肌本身的特性
E.食物消化产物的刺激作用
A.壁内神经丛
B.中枢神经系统
C.粘膜下神经丛以及中枢神经系统
D.肠肌神经丛以及中枢神经系统
E.壁内神经丛以及中枢神经系统
A.刺激迷走神经
B.扩张刺激幽门部粘膜
C.肉汤灌注幽门部粘膜
D.盐酸灌注幽门部粘膜
E.食物刺激小肠上段粘膜
A.肝糖原
B.肌糖原
C.脂肪
D.蛋白质
E.组织脂质
A.是有意识的进行
B.以生理性体温调节为基础
C.创造人工气候环境不属于此调节范畴
D.是对生理性体温调节的补充
E.跑步御寒是该调节的一个例子
A.肾素
B.羟化的维生素D3
C.前列腺素
D.血管舒张素
E.促红细胞红成素
A.低渗的
B.等渗的
C.高渗的
D.低渗或等渗的,但不会是高渗的
E.等渗或高渗的,但不会是低渗的
A.小叶间动脉
B.弓形动脉
C.弓形静脉
D.网形小血管
E.直小血管
A.Ⅲ、Ⅶ、Ⅸ、Ⅹ
B.Ⅲ、Ⅶ、Ⅹ、Ⅺ
C.Ⅲ、Ⅴ、Ⅹ、Ⅺ
D.Ⅴ、Ⅶ、Ⅹ、Ⅺ
E.Ⅲ、Ⅴ、Ⅸ、Ⅹ
A.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
B.与直径成正比
C.与髓鞘的厚度无关
D.不受温度的影响
E.与刺激强度有关
A.蓝斑核
B.中缝核
C.脑桥网状核
D.黑质―纹状体
E.低位脑干
A.感受器相同
B.引起反射的刺激的性质相同
C.前者的效应器为屈肌,后者主要为伸肌
D.都是短暂的反射活动
E.都能引起肢体的位相性运动
A.翻正反射
B.探究反射
C.颈紧张反射
D.迷路紧张反射
E.腱反射
A.发动牵张发射
B.直接支配梭外肌纤维使其收缩
C.使肌梭在肌肉收缩时放电停止
D.直接控制a运动神经元
E.使肌酸感受器处于敏感状态
A.经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发挥作用
B.维持与改变大脑变质的兴奋状态
C.为多突触接替的上行系统
D.弥散投射至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
E.电刺激时出现同步化脑电图
A.对躯体运动的支配有交叉的性质,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多数是双侧性
B.功能定位总的配布是倒置的,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配布为正的
C.肌肉的运动越精细,越复杂,其代表区愈大
D.人工刺激所引起的肌肉运动反应为协同性收缩
E.运动区的基本功能单位呈拄状结构
A.肌紧张增强
B.腱反射亢进
C.肌萎缩明显
D.巴宾斯基征阳性
E.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A.同侧眼
B.对侧眼
C.双眼全部
D.同侧眼颞侧和对侧眼鼻侧
E.同侧眼鼻侧和对侧眼颞侧
A.十烃季胺
B.六烃季胺
C.阿托品
D.心得安
E.酚妥拉明
A.单线式联系
B.辐散式联系
C.聚合式联系
D.环状联系
E.链锁式联系
A.颞上回后部
B.额中回后部
C.额上回前部
D.布洛卡三角区
E.角回
A.运动失语症
B.感觉失语症
C.失读症
D.失写症
E.穿衣失用症
A.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现象
B.与一定的遗传因素有关
C.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D.往往集中在一侧大脑半球
E.成人优势半球受损,常有语言障碍
A.为神经与效应器发生接头联系的结构
B.为神经末梢上的结节状装置
C.内含贮存递质的小泡
D.只存在于肾上腺能神经末梢
E.在中枢内即为突触小体
A.第一级记忆发生扰乱
B.第二级记忆发生扰乱
C.第三级记忆发生扰乱
D.第一级记忆至第二级记忆发生扰乱
E.海马环路的损害
A.逆行性遗忘症
B.顺行性遗忘症
C.近期记忆受损
D.远期记忆增强
E.近期和远期记忆障碍
A.投射纤维
B.联络纤维
C.连合纤维
D.藓苔纤维
E.攀缘纤维
A.失读症
B.失写症
C.感觉性失语症
D.穿衣失用症
E.运动失语症
A.神经元活动的后作用
B.海马环路的活动
C.与脑内新的突触联系的建立有关
D.与脑内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E.与维生素B1的作用有关
A.颞上回后部
B.额中回后部接近中失前回手部代表区
C.大脑皮质顶叶
D.布洛卡三角区
E.大脑皮质角回
A.正中神经支配的肌肉不萎缩
B.正中神经支配的肌肉有自发收缩
C.正中神经支配的肌肉可随意收缩
D.电刺激肘部正中神经可在腕部正中神经处记录到动作电位
E.神经冲动跨过缝接的神经的传导速度正常
A.红细胞数目为400万个/ml(4.0x1012个/L)
B.红细胞比容为4.5%
C.白细胞数目为4500个/ml
D.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60%
E.红细胞沉降率为20mm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E.R阳性
A.R阳性母亲所生的R阳性婴儿
B.R阳性母亲所生的R阴性婴儿
C.R阴性母亲所生的R阳性婴儿
D.R阴性母亲所生的R阴性婴儿
E.B和C都可能
A.动脉血压↑,脉压↓
B.动脉血压↑,脉压↑
C.动脉血压↑,脉压不变
D.心率加快,血压↑
E.心脏前负荷明显↑
A.给予强心剂,使心功能加强
B.调整输液速度,将输液速度加快
C.调整输液速度,将输液速度减慢
D.与输液速度无关,不需改变输液速度
E.及时观察动脉血压,如正常,输液按原速度进行
A.长期疾病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所致
B.长期心脏病,肾脏供血不足导致功能不好,排出大量蛋白尿,以致血浆蛋白减少
C.长期组织营养不良,大量胶蛋白代偿性增多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长期组织肺淤血,导致两下肢浮肿,肝淤血营养不良
E.长期肝脏疾病,门静脉回流受阻,肝小叶结构破坏,易导致肝硬化
A.相对不应期一绝对不应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
B.绝对不应期一相对不应期一低常期一超常期
C.绝对不应期一低常期一相对不应期一超常期
D.绝对不应期一相对不应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一相对不应期
A.前者小
B.两者相等
C.前者约大5%
D.前者约大10%
E.前者约大20%
A.K+
B.Na+
C.Cl-
D.Ca2+
E.Mg2+
A.1/100
B.1/1000
C.1/8000
D.1/10000
E.1/80000
A.递减信息
B.高耗能信号
C.模拟信号
D.数字式信号
E.易干扰信号
A.磷酸二酯酶
B.腺甙酸环化酶
C.胆碱酯酶
D.ATP酶
E.胆碱乙酰化酶
A.溶血
B.血栓形成
C.叠连加速
D.脆性增加
E.凝集
A.红细胞
B.血小板
C.单核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淋巴细胞
A.肝
B.脾
C.胸腺和骨髓
D.肺
E.淋巴结
A.尿激酶
B.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C.激肽释放酶
D.组织激活物
E.蛋白质
A.组织细胞释放因子皿
B.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在血管外
C.前者只需体因子,后者需外加因子
D.前者只需血浆因子,后者还需组织因子
E.激活因子Ⅸ的途径不同
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A.心房收缩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心室收缩期末
D.快速充盆期末
E.快速射血期
A.2~3L/mi
B.4~6L/mi
C.7~8L/mi
D.9~10L/mi
E.11~12L/mi
A.正上方
B.右上方
C.左上方
D.右下方
E.左下方
A.静息电位仅为―70mV
B.阈电位为―40mV
C.O期去极速度快
D.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平台期
E.4期电位去极速度快
A.交感胆碱能纤维兴奋。
B.组胺释放
C.C02和乳酸增多
D.升压素分泌减少
E.血管紧张素Ⅱ增多
A.当血管半径加倍时,降至原先阻力的1/2
B.当血管半径加倍时,降至原先阻力的1/8
C.取决于血管壁的厚度
D.在血液粘膜滞度增大时升高
E.和血管的长度无关
A.肺的舒缩运动
B.肺的弹性回缩
C.呼吸肌的舒缩
D.胸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E.肺内压和胸内压之差
A.吸气和呼气初
B.吸气末和呼气初
C.呼气初和呼气末
D.呼气末和吸气初
E.呼气末和吸气末
A.补吸气量
B.补呼气量
C.深吸气量
D.余气量
E.功能余气量
A.β1肾上腺受素受体M型的碱受体
B.β1肾上腺素受体和N型胆碱受体
C.β2肾肾腺素受体和M型胆碱受体
D.β2肾上腺素和受体N型但碱受体
E.以上都没有
A.潮气量
B.功能余气量
C.肺活量
D.补吸气量
E.时间肺活量
A.70%
B.10%
C.30%
D.5%
E.50%
A.静脉血液
B.毛细血管血液
C.动脉血液
D.组织液
E.细胞内液
A.Cl-
B.Na+
C.K+
D.HCl
E.内因子
A.促胰液素
B.抑胃肽
C.胆囊收缩素
D.血管活性肠肽
E.胰高血糖素
A.胃大弯中部
B.胃大弯上部
C.胃底部
D.胃幽门部
E.胃小弯
A.肾素
B.1.25(OH)2D3
C.肾上腺素
D.促红细胞生成素
A.葡萄糖
B.氨基酸
C.Cl-
D.Ca2+
A.左心衰
B.右心衰
C.肺水肿
D.高血压
E.中心静脉压降低
A.HCl
B.内因子
C.粘液
D.HCO3-
E.胃蛋白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