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10-28 08:22:26
A.溶骨性骨破坏
B.葱皮样骨膜反应
C.密度增高的肿瘤骨
D.可见日光照射现象
E.膨胀性低密度区内夹杂钙化斑的肿块
A.水摄入不足
B.大量呕吐
C.摄入大量高渗液体
D.胃肠道瘘
E.大面积烧伤
A.严重烧伤患者
B.妊娠妇女
C.严重感染患者
D.坏死性胰腺炎
E.肝功能衰竭
A.G0T1~2M0~1
B.G0~1T0M0
C.G0~1T0~2M0~1
D.G2T0M1
E.G2T0M0
A.痈
B.流痰
C.丹毒
D.疖疮
E.有头疽
A.托法
B.清法
C.消法
D.补法
E.以上都不是
A.按触法
B.切开法
C.透光法
D.穿刺法
E.以上都不是
A.大量呕吐
B.腹泻
C.消化液急性丧失
D.大量出汗
E.长期使用利尿剂
A.1/5
B.1/4
C.1/3
D.2/3
E.3/5
A.火毒
B.虫毒
C.食物毒
D.药毒
E.疯犬毒
A.紫外线灭菌
B.γ线灭菌
C.高压蒸汽灭菌
D.X线灭菌
E.95%酒精消毒
A.10分钟
B.20分钟
C.30分钟
D.40分钟
E.50分钟
A.胸部
B.背部
C.腰部以下
D.肩部以上
E.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布单
A.5~10cm
B.10~15cm
C.15~20cm
D.20~30cm
E.30~50cm
A.良性
B.性质不明
C.潜在恶性
D.恶性
E.高度恶性
A.肌肉
B.关节
C.皮肉
D.皮肤
E.肌肤
A.下腹手术
B.腰部手术
C.会阴部手术
D.肛门手术
E.盆腔手术
A.阳和解凝膏
B.回阳玉龙膏
C.冲和膏
D.太乙膏
E.金黄散
A.气血凝滞
B.营气不从
C.经络阻塞
D.脏腑失和
E.情志内伤
A.发生于骨端
B.有完整囊壁
C.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
D.可见膨胀性生长
E.可见日光照射现象
A.神经末梢
B.颈丛
C.臂丛
D.腰交感神经节
E.坐骨神经干
A.10cm
B.15cm
C.20cm
D.25cm
E.30cm
A.股骨
B.胫骨
C.肱骨
D.桡骨
E.尺骨
A.安定
B.哌替啶
C.苯巴比妥
D.异丙嗪
E.阿托品
A.感受特殊之毒
B.外感六淫邪毒
C.情感内伤
D.饮食不节
E.气滞血瘀
A.给麻黄素
B.给苯巴比妥
C.吸氧
D.加快输液速度
E.严密观察心电、呼吸及尿量
A.熨法
B.挂线法
C.熏法
D.浸渍法
E.药线引流法
A.10分钟以内
B.10~20分钟
C.20~30分钟
D.30~60分钟
E.60分钟以上
A.镇静
B.催眠
C.抗抑郁
D.抗焦虑
E.抗惊厥
A.筋骨
B.关节
C.皮肤
D.皮肉
E.肌肤
A.病发于皮肉的
B.皮肤温度灼热的
C.溃后脓液黏稠
D.溃后脓液稀薄
E.疼痛比较剧烈的
A.气
B.实
C.风
D.虚
E.瘀血
A.局部引流
B.联合使用大量抗生素
C.多次抽脓并注入抗生素
D.进行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据结果调整用药
E.局部固定防止病理性骨折
A.临床表现
B.X线表现
C.病理检查
D.G、T、M分级
E.放疗后有无恶变
A.15~20分钟
B.20~25分钟
C.25~30分钟
D.30~35分钟
E.35~40分钟
A.骨肉瘤
B.尤文肉瘤
C.骨软骨瘤
D.脂肪肉瘤
E.骨髓瘤
A.刀片
B.剪刀
C.缝针
D.药物
E.内腔镜
A.熏法
B.药筒拔法
C.浸渍法
D.药线引流法
E.切开法
A.白降丹
B.肉消散
C.红灵丹
D.金黄散
E.玉露散
A.体温升高,患肢皮温较健侧高
B.患肢干骺肿胀、关节活动受限
C.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D.血压下降,脉搏细弱
E.患肢干骺端深压痛
A.血行感染
B.脓肿穿破骺板进入关节
C.脓肿穿破干骺端骨皮质进入关节
D.骨膜下脓肿破入关节
E.软组织脓肿破入关节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洛贝林
D.尼可刹米
E.冬眠灵
A.白色葡萄球菌
B.真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大肠杆菌
E.肺炎双球菌
A.消法、托法、补法
B.消法、托法、清法
C.托法、补法、清法
D.补法、清法、温法
E.消法、补法、温法
A.无重复吸入法
B.开放式
C.半开放式
D.紧闭式
E.间歇式
A.黏稠度
B.臭味及颜色
C.红细胞量的多少
D.积液量的多少
E.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
A.慢性发作
B.发于筋骨的
C.肿胀形势高起的
D.肿胀形势平坦下陷的
E.肿块坚硬如石
A.风胜
B.血虚
C.热胜
D.湿胜
E.虫淫
A.开胸手术
B.会阴部手术
C.肛门手术
D.甲状腺手术
E.上肢脂肪瘤手术
A.解表
B.通里
C.祛痰
D.开窍
E.行气
A.生长较快,伴明显疼痛
B.肿块明显,并可见其表面静脉怒张
C.X线检查见骨膜反应
D.本身可无症状,但压迫周围组织可影响功能
E.病理检查可见大量有丝分裂细胞
A.温经和阳
B.祛风散寒
C.调气活血
D.化痰通络
E.解毒生肌
A.避免负重
B.行关节融合术
C.固定于功能位
D.加强活动
E.物理疗法
A.10~20次
B.20~30次
C.30~40次
D.40~60次
E.60~80次
A.生肌收口
B.溃疡出血
C.创伤性出血
D.提脓祛腐
E.温经活血
A.调整抗生素种类
B.调整并加大抗生素全身用量
C.增加关节穿刺次数
D.增加关节内抗生素用量
E.切开引流
A.1%~2%
B.3%~4%
C.5%~6%
D.7%~8%
E.9%~10%
A.骨肉瘤
B.尤文肉瘤
C.骨软骨瘤
D.脂肪肉瘤
E.骨髓瘤
A.挂线法
B.结扎法
C.灸法
D.熏法
E.切开法
A.顽固性腹泻
B.吸收不良综合征
C.空肠瘘的病人
D.胃肠道瘘
E.不能经口摄食
A.化脓
B.风
C.热
D.气
E.寒
A.大面积烧伤
B.水摄入不足
C.水丧失过多
D.摄入大量的高渗液体
E.以上都不是
A.10~20ml
B.20~30ml
C.30~40ml
D.40~50ml
E.100ml以上
A.表面麻醉
B.局部浸润麻醉
C.硬膜外麻醉
D.区域阻滞
E.神经阻滞
A.指骨管状骨
B.肱骨管状骨
C.股骨管状骨
D.胫骨管状骨
E.肋骨
A.骨膜血管断裂
B.骨的滋养血管栓塞
C.脓肿直接破坏骨组织
D.病理骨折
E.身体抵抗力差
A.四阳玉龙膏
B.金黄散
C.玉露散
D.太乙膏
E.千捶膏
A.甲状腺手术
B.上肢手术
C.年老患者
D.腹部手术
E.下肢手术
A.脊髓肿瘤
B.下腹部肿瘤
C.下肢手术
D.盆腔手术
E.会阴部手术
A.静脉基础麻醉
B.硬膜外麻醉
C.神经阻滞
D.区域阻滞
E.表面麻醉
A.药线引流法
B.药筒拔法
C.灸法
D.砭镰法
E.熨法
A.消肿
B.解毒
C.祛腐
D.止痛
E.化痰
A.动脉给药
B.静脉给药
C.心内注射
D.气管内给药
E.吸入性给药
A.血沉
B.血培养
C.X线照片
D.血细胞计数及分类
E.关节穿刺及关节液检查
A.局限性骨脓肿
B.Garre骨髓炎
C.创伤后骨髓炎
D.血源性骨髓炎
E.硬化性骨髓炎
A.100~200ml
B.200~300ml
C.300~400ml
D.450~500ml
E.500ml以上
A.3分钟
B.5分钟
C.8分钟
D.10分钟
E.15分钟
A.肺心病
B.冠心病
C.先天性心脏病
D.心肌疾病
E.心脏肿瘤
A.胆盐腹泻
B.妊娠剧吐
C.神经性拒食
D.严重烧伤
E.以上都不是
A.1:1000新洁尔灭酊
B.3%碘酊
C.1%酒精
D.70%酒精
E.75%洒精
A.逐层穿刺
B.一次穿入骨膜下
C.一次穿入骨髓腔
D.不可穿入骨髓内
E.仅刺入软组织即可
A.火
B.寒
C.风
D.湿
E.痰
A.查相关的肿瘤标志物
B.X线平片
C.CT或MRI
D.核素骨扫描
E.组织活检、病理检查
A.垫棉法
B.砭镰法
C.挂线法
D.结扎法
E.切开法
A.1~2cm
B.2~3cm
C.3~4cm
D.4~5cm
E.5~6cm
A.心室颤动
B.心肌氧合良好
C.室性心动过速以致病人无脉和昏迷者
D.明显酸中毒
E.心脏骤停
A.2~3g
B.3~4g
C.4~5g
D.5~6g
E.6~7g
A.30%
B.40%
C.50%
D.60%
E.70%
A.60%
B.65%
C.70%
D.75%
E.80%
A.小儿基础麻醉
B.无痛人流
C.心脏直视手术
D.老年危重病人麻醉
E.脊椎手术
A.消肿
B.清火
C.解毒
D.化瘀
E.生肌
A.关节间隙狭窄,软组织肿胀
B.关节间隙增宽,骨质破坏
C.骨质疏松,软组织肿胀
D.骨质密度增高
E.骨膜反应性增生
A.外生性,可见明显破坏
B.骨性破坏,可见片状钙化
C.位于干骺端,可见有分格
D.骨破坏,可见Codma三角
E.偏心性,位于骨端,溶骨性破坏
A.脱疽
B.有头疽
C.药毒
D.丹毒
E.疔疡
A.灸法
B.药线引流法
C.熏法
D.熨法
E.浸渍法
A.冲和膏
B.阳和解凝膏
C.太乙膏
D.金黄散
E.千捶膏
A.局部疼痛肿胀
B.X线摄片
C.穿刺液作结核菌培养
D.消瘦、贫血、盗汗及食欲不振
E.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A.高温
B.紫外线
C.X线
D.药液浸泡
E.γ线
A.制动
B.穿刺抽脓,注入抗痨药
C.穿刺抽脓,注入抗痨药+制动
D.滑膜切除术
E.膝关节加压融合术
A.肘关节
B.肩关节
C.脊柱
D.髋关节
E.膝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