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9-02 19:14:52
卫生毒理学
单元 |
细目 |
要点 |
一、卫生毒理学基本概念 |
1.毒理学、毒性和毒作用 |
(1)毒理学、卫生毒理学 |
2.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 |
(1)概念:剂量、效应、反应、剂量-效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 | |
3.表示毒性常用参数 |
(1)致死剂量,LD50和LD0 | |
4.剂量-反应关系比较 |
(1)安全范围(MOS)和暴露范围(MOE) | |
二、化学毒物的生物转运 |
1.生物转运 |
生物转运的概念和膜转运机制: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膜动转运 |
2.吸收、分布和排泄 |
(1)吸收途径和影响因素 | |
3.毒物动力学 |
(1)概念:毒物动力学、消除、时-量曲线、一室开放模型、二室开放模型、非线性动力学 | |
三、化学毒物的生物转化 |
1.生物转化及其反应类型 |
(1)生物转化的概念和意义 |
2.代谢活化 |
(1)概念:代谢活化、终毒物 | |
3.毒物代谢的影响因素 |
(1)毒物代谢酶的多态性 | |
四、影响毒作用的因素 |
1.毒物因素 |
(1)化学结构 |
2.机体因素 |
(1)物种、品系 | |
3.暴露条件 |
(1)暴露途径、期限和频率 | |
4.环境因素 |
(1)气温、气湿、气压 | |
5.化学毒物联合作用 |
(1)联合毒作用的概念和类型 | |
五、化学毒物一般毒作用 |
1.毒性评价试验 |
(1)实验毒理学试验的基本原则 |
2.急性毒作用及其评价 |
(1)急性毒性的概念 | |
3.局部毒作用及其评价 |
(1)皮肤刺激试验 | |
4.亚慢性、慢性毒作用及其评价 |
(1)蓄积作用概念,亚慢性、慢性毒性概念 | |
六、化学致癌作用 |
1.化学致癌作用概念 |
化学致癌和化学致癌物 |
2.化学致癌机制 |
(1)化学致癌物的代谢活化,直接和间接致癌物 | |
3.化学致癌物分类 |
(1)IARC分类 | |
4.化学毒物致癌性的检测 |
(1)遗传毒理学试验和细胞恶性转化试验 | |
七、化学致突变作用 |
1.化学致突变作用概念 |
(1)突变、自发突变与诱发突变 |
2.DNA损伤和修复 |
DNA损伤和修复、突变固定 | |
3.化学毒物致突变类型 |
(1)基因突变 | |
4.化学毒物致突变机制 |
(1)直接以DNA为靶的突变 | |
5.突变的不良后果 |
(1)体细胞突变的不良后果 | |
6.化学致突变物的检测及其评价 |
(1)致突变试验的遗传学终点和试验组合的选择 | |
八、化学毒物生殖和发育毒作用 |
1.生殖和发育毒性概念 |
(1)生殖毒性 |
2.发育毒性及其评价 |
(1)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 | |
3.生殖毒性及其评价 |
(1)生殖毒性的表现 |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
单元 |
细目 |
要点 |
一、绪论 |
1.研究对象与任务 |
(1)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概念 |
2.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
(1)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与分类 | |
3.职业性有害因素致病模式和特点 |
(1)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的条件 | |
4.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工作 |
(1)三级预防原则 | |
二、劳动过程中的生理与心理变化 |
1.基本概念 |
(1)劳动生理学 |
2.体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
(1)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 | |
3.脑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
(1)脑力劳动的生理特点 | |
4.劳动负荷评价 |
(1)劳动和作业的类型 | |
5.职业心理适应 |
(1)作业时的心理变化 | |
6.作业能力 |
(1)作业能力的动态变动 | |
三、人类工效学原理与应用 |
1.基本概念 |
(1)人类工效学 |
2.作业过程的生物力学 |
(1)肌肉骨骼的力学特性 | |
3.人体测量与应用 |
(1)人体测量类型 | |
4.机器和作业环境 |
(1)显示器的类型及特点 | |
5.劳动过程有关疾病及其预防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