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12-17 20:07:36
A.阴道粘膜腺体
B.宫颈分泌物
C.前庭大腺
D.阴道柱状上皮细胞
E.尿道旁腺
A.出口平面呈横椭圆形
B.中骨盆平面呈横椭圆形
C.入口平面是骨盆最小平面
D.出口平面呈纵椭圆形
E.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
A.两块坐骨,一块尾骨,一块骶骨
B.两块髂骨,一块尾骨,一块骶骨
C.两块耻骨,两块坐骨,一块尾骨
D.两块髋骨,一块尾骨,一块骶骨
E.两块耻骨,一块尾骨,一块骶骨
A.横椭圆形
B.圆形
C.纵椭圆形
D.横裂状
E.梯形
A.骨盆的人口平面和出口平面呈纵椭圆形,中骨盆平面呈横椭圆形
B.骨盆的入口及出口平面呈横椭圆形,中骨盆平面呈纵椭圆形
C.骨盆的人口平面呈横椭圆形,中骨盆平面呈纵椭圆形,出口平面呈两个不同平面的三角形
D.骨盆的人口平面和中骨盆平面呈纵椭圆形,出口平面呈两个不同平面的三角形
E.骨盆的入口平面和中骨盆平面呈横椭圆形,出口平面呈纵椭圆形
A.骨盆轴
B.耻骨弓
C.髂耻线
D.骨盆中线
E.骶岬上缘
A.宫颈宫体相连处称为峡部
B.子宫长约7~8cm
C.子宫体位于骨盆腔中央,坐骨棘水平以下
D.子宫容积约为5ml
E.峡部长约1cm
A.中骨盆横径大于前后径
B.中骨盆平面为骨盆最小平面
C.骨盆入口平面即真假骨盆分界面
D.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
E.出口平面由两个不同平面的三角形组成
A.正常卵巢约重50g
B.是产生卵子,分泌激素的器官
C.表面有腹膜覆盖
D.分为两部分,内为皮质,外为髓质
E.位于阔韧带前方
A.50°
B.80°
C.40°
D.60°
E.70°
A.1.0cm
B.1.5cm
C.0.5cm
D.2.5cm
E.2.0cm
A.保持心情愉快
B.保持外阴清洁,每天进行阴道灌洗
C.防止寒冷刺激
D.可照常参加工作学习
E.要用干净的月经带或卫生巾
A.性成熟期
B.更年期
C.老年期
D.青春期
E.幼年期
A.月经期一般无特殊症状
B.经血全是血液
C.初潮年龄一般为11~18岁
D.经血呈暗红色
E.月经第一次来潮称初潮
A.5~6天
B.9~10天
C.7~8天
D.11~12天
E.13~14天
A.生育期
B.青春期
C.老年期
D.性成熟期
E.更年期
A.增生期
B.初潮期
C.月经前期
D.月经期
E.分泌期
A.对下丘脑和垂体仅产生负反馈作用
B.使宫颈粘液分泌增多而稀薄
C.促进水钠排泄
D.抑制输卵管蠕动
E.使阴道上皮角化现象消失
A.经期一般为3~7天
B.经期是指每次月经持续的天数
C.月经周期一般28~30天
D.月经周期是指本次月经干净到下一次月经来潮的天数
E.初潮是指第一次月经来潮
A.四肢活动活泼
B.吸吮反射良好
C.身长25cm,皮下脂肪发育良好
D.指甲已超过指端
E.临床上用普通听诊器可听到胎心
A.800ml
B.350ml
C.500ml
D.2500ml
E.2000ml
A.胎膜
B.羊水
C.脐带
D.子宫肌壁
E.胎盘
A.(14~19)×10 9/L
B.(10~15)×10 9/L
C.(18~20)×10 9/L
D.(16~18)×10 9/L
E.(12~17)×10 9/L
A.50%
B.35%
C.45%
D.40%
E.30%
A.3条
B.4条
C.5条
D.2条
E.1条
A.6~8天
B.1~3天
C.1l~12天
D.9~10天
E.4~5天
A.回心血量增加
B.脉率增快
C.回心血量减少
D.脉压减少
E.脉压增大
A.枕左前
B.骶右前
C.枕右前
D.骶左前
E.骶左后
A.12~15周
B.16~20周
C.25~26周
D.27周以后
E.22~24周
A.散步是孕妇最好的运动方法
B.妊娠期间应禁止性生活
C.妊娠期衣服应以宽松为宜
D.认真做好产前检查
E.妊娠中、晚期提倡坐位淋浴
A.初觉胎动时间
B.末次月经干净之日
C.早孕反应开始的时间
D.末次月经开始之日
E.胎儿大小和宫底高度
A.子宫增大
B.B超显示胎心
C.恶心呕吐
D.乳房增大
E.停经
A.胎儿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B.胎儿先露部与母体骨盆轴的关系
C.胎儿先露部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D.胎儿在母体内的姿势
E.胎儿纵轴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A.2004年2月10日
B.2004年2月11日
C.2004年2月9日
D.2004年3月2日
E.2004年3月5日
A.第四步是双手向骨盆入口方向插入,进一步检查先露部,并确定入盆程度
B.第三步是双手置于耻骨联合上方,判断先露部为头还是臀
C.可以了解子宫的大小、胎先露、胎方位等情况
D.第二步是双手分别置于腹部两侧,辨别胎背及胎肢的方向
E.第一步是双手置于宫底部了解宫底高度,并判断是胎头还是胎臀
A.坐骨结节水平
B.骶尾关节
C.耻骨弓
D.坐骨棘水平
E.骶骨岬
A.9~10小时
B.5~6小时
C.12~16小时
D.11~12小时
E.6~8小时
A.骨盆检查
B.阴道检查
C.腹部检查
D.肛门检查
E.双合诊检查
A.子宫收缩
B.新生儿喂养情况
C.会阴、阴道有无血肿
D.宫底高度
E.膀胱充盈情况
A.滴注催产素
B.抬高床尾
C.采取膀胱截石位
D.做肛门检查3小时一次
E.灌肠刺激宫缩
A.平铺胎盘,看胎盘母体面小叶有无缺损
B.胎儿面边缘有无断裂的血管
C.提起胎盘,看胎膜是否完整
D.疑有副胎盘或部分胎盘残留可手入官腔取出
E.疑有少许小块胎膜残留,立即手入官腔取出
A.心率、呼吸、.肌张力、皮肤颜色、喉反射
B.心率、呼吸、体重、哭声、皮肤颜色
C.心率、呼吸、脐血管充盈度、羊水性状、皮肤颜色
D.心率、呼吸、喉反射、哭声、脐血管充盈度
E.心率、呼吸、喉反射、皮肤颜色、哭声
A.记录破膜时间
B.胎头高浮者,须抬高床尾
C.观察羊水性质
D.破膜超过24小时者,考虑给予抗生素
E.破膜后即听胎心音
A.子宫收缩力
B.坐骨海绵体肌收缩力
C.腹肌收缩力
D.膈肌收缩力
E.肛提肌收缩力
A.重叠的颅骨
B.胎儿的颅骨之一
C.菱形的颅骨
D.颅缝会合处的空隙
E.两块颅骨之间的缝隙
A.宫体恢复到未孕大小需要4周
B.于产后lo日,腹部检查扪不到宫底
C.于产后4周,除胎盘附着处外,官腔表面均由新生的内膜修复
D.宫颈外形于产后3日恢复到未孕状态
E.于产后2周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
A.4周
B.2周
C.6周
D.8周
E.10周
A.第1天
B.第10~14天
C.第4~6天
D.第2~3天
E.第8~9天
A.从胎儿娩出到生殖器官恢复正常
B.从胎盘娩出到全身(除乳腺)恢复正常的一段时间
C.从第二产程到生殖器官恢复正常的一段时间
D.从胎儿娩出到全身(除乳腺)恢复正常的一段时间
E.从胎盘娩出到生殖器官恢复正常的一段时间
A.乳头皲裂
B.上呼吸道感染
C.乳腺炎
D.会阴伤口感染
E.产褥感染
A.每晨一次
B.每次小便后
C.每晚一次
D.每日大便后
E.每日2~3次
A.分娩前的一段时期
B.分娩后的一段时期
C.分娩时的一段时期
D.A和B的结合
E.A、B、C的结合
A.自孕满20周至产后1周
B.自孕满20周至产后4周
C.自孕满28周至产后l周
D.自孕满28周至产后4周
E.自胚胎形成至产后1周
A.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防止发生脐炎
B.体检后用75%乙醇揩净脐带残端和脐带处
C.正常情况下脐带于出生后7~10天脱落
D.脐部分泌物有臭味,注意抗炎治疗
E.出生后2小时内注意观察有无出血
A.必须采取保暖措施
B.入室后了解Agar评分情况
C.以持续仰卧位最好
D.密切观察呼吸和面色
E.重度窒息者应重点护理
A.11~14天
B.7~10天
C.4~6天
D.15~21天
E.2~4天
A.7~14天
B.6~10天
C.5~9天
D.1~3天
E.3~7天
A.产妇哺乳时取侧卧位或坐位
B.哺乳后将新生儿横抱,轻拍背部
C.母乳不必定时
D.不要使用奶头安慰物
E.除母乳外不添加任何食物
A.脐带出血多时应重新结扎
B.哺乳后稍休息片刻再更换尿布
C.为防止呕吐应予侧卧位
D.面部出现苍白或青紫应立即清理呼吸道
E.热水袋保温
A.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
B.包裹不可过松、过紧
C.垫塑料布防止床单潮湿
D.勤换尿布
E.尿布清洁、柔软
A.体温38.7℃
B.呼吸20~40次/分
C.心率100次/分
D.脉搏90次/分
E.胸式呼吸为主
A.脐带已脱落
B.体重比出生时下降6%
C.已接种过卡介苗
D.体温37℃
E.阴道外口大片血迹
A.过期妊娠
B.胎盘功能不全
C.右腿外伤史
D.双胎妊娠
E.有剖宫产史
A.观察胎心基线的变异
B.观察子宫对胎动的反应
C.观察胎动后胎心增速的情况
D.观察宫缩对胎心率的影响
E.观察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A.不完全性子宫破裂
B.临产
C.前置胎盘
D.早产
E.胎盘早期剥离
A.每12小时少于10次
B.每12小时3~5次
C.每小时大于10次
D.每小时3~5次
E.每小时l~2次
A.置病人于安静、暗光的单人病房
B.用舌钳固定舌头,防止舌咬伤及舌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
C.观察病情,详细记录
D.使病人取头低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E.加床档,防止受伤
A.继续监测胚胎发育情况
B.减少刺激
C.及时做好清除宫内残留组织的准备
D.嘱孕妇休息
E.加强心理护理,增强保胎信心
A.按腹部手术常规按部就班做好准备
B.立即给病人吸氧并保暖
C.做好输血准备
D.迅速输液
E.立即将病人取半卧位
A.胎头双顶径
B.胎肺成熟度
C.胎盘位置
D.胎方位
E.有无胎心搏动
A.胎心正常
B.胎方位清楚
C.宫颈抬举痛明显
D.先露高浮
E.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一致
A.峡部
B.壶腹部
C.壶腹部与峡部之间
D.间质部
E.伞端
A.难免流产
B.习惯性流产
C.不全流产
D.完全流产
E.先兆流产
A.胎儿肾脏成熟情况
B.胎儿肝脏成熟情况
C.胎儿皮肤成熟情况
D.胎儿、胎盘功能
E.胎儿宫内发育情况
A.化验检查
B.肛门检查
C.阴道检查
D.放射线检查
E.B型超声检查
A.变异减速
B.早期减速
C.胎心率的波动范围在10~25次/分
D.变异的频率≥6次/分
E.晚期减速
A.双氢克尿塞
B.20%甘露醇
C.肼屈嗪
D.冬眠1号
E.硫酸镁
A.与基础血压一样
B.较基础血压高30/15mmHg
C.135/85mmHg
D.90/60mmHg
E.较基础血压高25/12mmHg
A.1500ml
B.2000ml
C.1000ml
D.3000ml
E.2500ml
A.可以肛查,禁止阴道检查
B.绝对卧床休息,左侧卧位
C.维持血容量
D.预防感染
E.间断或持续吸氧
A.B超
B.测量血压
C.听诊胎心
D.测量孕妇的骨盆各径线
E.测量子宫底高度
A.自觉症状减轻
B.尿量700ml/d
C.膝反射消失
D.呼吸18次/分
E.血压17.3/12kPa(130/90mmHg)
A.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B.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妊娠
C.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D.妊娠合并慢性肾炎
E.先兆子痫
A.产时有感染
B.孕龄<37周或≥42周
C.手术产儿
D.出生体重2500g
E.大于胎龄儿
A.如宫颈内口松弛者可在妊娠14~16周时行子宫内口缝扎术
B.在下次妊娠前尽可能查明流产原因
C.治疗期必须达到以往发生流产的妊娠月份
D.黄体功能不足者,给黄体酮治疗
E.妊娠确诊后应卧床休息,加强营养
A.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B.产后2-3天心脏负担减轻
C.妊娠32~34周时血容量达到最高峰
D.第二产程心脏的负担最重
E.心功能不全可以发生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等
A.维生素C
B.安洛血
C.维生素K
D.催产素
E.维生素D
A.产时缩短第二产程
B.胎儿娩出后不能使用催产素,因为会损害肝脏
C.产前肌内注射维生素K
D.产时密切观察,避免滞产
E.产前准备好抢救物品
A.早期妊娠反应加重
B.受孕率低
C.DIC发生率增加
D.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
E.晚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增加
A.控制心衰后终止妊娠
B.立即终止妊娠
C.限制钠盐摄入
D.控制心衰后继续妊娠
E.加强产前监护
A.产后出血时,立即静脉注射麦角新碱
B.不要让产妇屏气用力
C.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
D.产程进展不顺利时,立即采用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E.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A.男性骨盆
B.均小骨盆
C.扁平骨盆
D.漏斗骨盆
E.畸形骨盆
A.经产妇
B.孕妇并发糖尿病
C.过期妊娠
D.营养过剩
E.父母身材高大
A.6~8小时
B.4~6小时
C.8~10小时
D.2~4小时
E.1~2小时
A.子宫收缩极性倒置
B.子宫中段收缩比宫底强
C.不易发生胎盘滞留
D.不宜静脉滴注催产素
E.产程常延长
A.臀位,骨盆入口平面狭窄
B.头位,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C.头位,中骨盆平面狭窄
D.臀位,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E.头位,骨盆入口平面狭窄
A.持续性枕横位
B.持续性枕后位
C.头盆不称
D.原发性宫缩无力
E.骨盆入口轻度狭窄
A.子宫破裂
B.凝血功能障碍
C.子宫收缩乏力
D.软产道损伤
E.胎盘剥离不全
A.等待自然分娩
B.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C.使用镇静解痉药物解除支气管痉挛
D.治疗凝血功能障碍
E.使用肾上腺素抗过敏
A.以上都对
B.手术创伤
C.过多使用宫缩剂
D.子宫壁有瘢痕
E.胎先露下降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