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1-09 19:57:49
A.利尿剂
B.β受体阻滞剂
C.钙通道阻滞剂
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E.α1受体阻滞剂
A.血尿素氮增高
B.内生肌酐清除率减低
C.无异常发现
D.尿比重低而固定
E.酚红排泄率下降
A.半坐卧位
B.左侧卧位,头高脚低
C.左侧卧位,头低脚高
D.右侧卧位,头高脚低
E.右侧卧位,头低脚高
A.紧张、焦虑
B.舒适的改变
C.潜在药物毒副作用
D.潜在肾功能损害
E.缺乏防病保健知识
A.头痛、呕吐、抽搐、意识模糊
B.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
C.性格和行为改变并扑翼样震颤
D.精神错乱及自知力丧失
E.昏迷伴偏身瘫痪
A.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B.劳力性呼吸困难
C.咯粉红色泡沫痰
D.乏力疲倦
A.继续出血致颅内压增高
B.舌根后坠致气道阻塞
C.尿潴留
D.脑疝
E.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
A.清水
B.肥皂水
C.生理氯化钠溶液
D.新霉素液
E.弱酸性溶液
A.活动耐力降低
B.营养失调
C.潜在药物副作用
D.潜在出血及感染
E.缺乏防病保健知识
A.远期记忆力显著减退
B.怀旧沮丧
C.烦躁易怒
D.自卑固执
E.自我中心
A.发热
B.很少出现皮肤损害
C.关节肿痛为首发症状
D.几乎均有、肾脏损害
E.部分出现心脏损害
A.剧烈头痛
B.频繁呕吐
C.呼吸深沉有鼾音
D.三偏征
E.双侧瞳孔缩小
A.生理盐水
B.1:5000高锰酸钾
C.20g/L鞣酸
D.20g/L碳酸氢钠
E.茶叶水
A.情绪激动
B.营养失调
C.高热
D.有角膜损伤可能
E.潜在药物副反应
A.交替脉
B.水冲脉
C.脉搏短绌
D.奇脉
A.斑疹
B.红痣
C.淤点
D.紫癜
E.淤斑
A.乙肝病毒大结节性肝硬化
B.瘀血性肝硬化
C.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D.小结节性肝硬化
E.胆汁性肝硬化
A.扩张性心肌病
B.肥厚性心肌病
C.限制性心肌病
D.生期心肌病
E.右室发育不良性心肌病
A.过敏性休克
B.低血糖
C.荨麻疹
D.皮下脂肪萎缩
E.血管神经性水肿
A.恶心呕吐
B.心律失常
C.色视
D.头晕
E.疲倦
A.应用铁剂治疗
B.应用激素治疗
C.病因治疗
D.饮食治疗
A.5%葡萄糖盐水
B.5%葡萄糖液
C.10%葡萄糖液
D.右旋糖酐
E.5%碳酸氢钠
A.糖尿
B.血尿
C.排尿困难
D.蛋白尿
E.脓尿
A.避免过度劳累
B.避免饮食过咸
C.预防呼吸道感染
D.保持心情愉快
E.定期门诊复查
A.腹肌广泛性紧张
B.全腹压痛
C.出现反跳痛
D.肝浊音界消失
E.上腹部有振水音
A.知情者
B.其他保健人员
C.病人
D.既往健康记录
E.各种辅助检查报告
A.常用清水清洗
B.每日用10℃的冷水局部湿敷
C.忌用碱性肥皂
D.忌用化妆品
E.避免阳光曝晒
A.心搏是否提早出现
B.提早的QRS波前有无相的P波
C.提早的QRS波有无ST-T波改变
D.代偿间歇是否完全
E.QRS波形态有无异常
A.观察呼吸肌有无麻痹
B.预防泌尿道感染
C.鼓励咳嗽排痰
D.勿搬动瘫痪肢体
E.鼓励多饮水
A.清水洗脸
B.避免使用肾脏损害药物
C.房间内挂厚窗帘遮光
D.经常检查口腔和皮肤病损情况
E.多食芹菜、香菜类绿叶蔬菜
A.蛋白质分解加速
B.脂肪重新分布
C.糖异生
D.雌激素分泌增多
A.细心交谈
B.仔细观察
C.询问其他保健人员
D.阅读病情记录
E.阅读各种检查报告
A.性格及行为轻度异常
B.昏睡
C.扑翼样震颤
D.脑电图异常
E.血氨增高
A.血压监测
B.测定出凝血时间,预防DIC
C.慎用镇咳、镇静剂
D.保持呼吸道通畅
A.新鲜尿液100~200ml
B.24h尿液,加入5ml甲苯防腐
C.12h尿液
D.24h尿液,加入5ml浓盐酸防腐
E.24h尿液,检查前低蛋白饮食3天
A.少量多餐
B.注意劳逸结合
C.制止胃酸分泌
D.中枢镇静
A.间断呼吸
B.潮式呼吸
C.毕一奥呼吸
D.中毒大呼吸
E.临终呼吸
A.中止毒物继续吸收
B.维持正常生命体征
C.清除体内毒物
D.身心不适去除
E.无并发症发生
A.洋地黄
B.利尿剂
C.氧疗
D.抗生素
A.弱酸性溶液
B.生理盐水
C.乳果糖
D.肥皂水
A.颅内出血
B.脑血栓形成
C.中枢神经系统继发感染
D.脑膜白血病
E.药物不良反应
A.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
B.胸骨右缘第2肋间
C.胸骨左缘第2肋间
D.胸骨体下端近剑突偏左或偏右处
A.高热量
B.高蛋白
C.富有维生素
D.含碘丰富
E.限制高纤维素
A.快而规则
B.慢而规则
C.快而不规则
D.不规则,与心率不一致
E.消失而摸不到
A.可采用空调,电风扇
B.室内置冰块
C.环境温度降至30℃
D.头部置冰帽
E.降温过程要不断按摩病人四肢和躯干
A.定时监测生命体征
B.绝对卧床,避免不必要搬动
C.头部置冰袋
D.头低脚高位
E.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变化
A.肺炎
B.胃肠炎
C.原发性腹膜炎
D.脑膜炎
E.尿路感染
A.呼吸道感染
B.过度劳累
C.摄入钠盐过多
D.心律失常
E.停用洋地黄类制剂
A.体温变化
B.心率改变
C.血压改变
D.肺部体征的改变
E.呼吸系统症状变化
A.心脏破裂
B.心律失常
C.心力衰竭
D.心原性休克
E.室壁瘤
A.支气管哮喘
B.尘肺
C.慢性支气管炎
D.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E.支气管扩张
A.2℃
B.4℃
C.6℃
D.14℃
A.清音
B.浊音
C.鼓音
D.实音
E.过清音
A.继续原剂量治疗24小时后停药
B.继续原剂量治疗直至症状消失后停药
C.逐渐减量直至症状消失后停药
D.逐渐减量直至症状消失后24小时再停药
E.立即停药
A.选用谷氨酸钠,降低血氨
B.精氨酸静脉滴注
C.口服乳果糖,降低肠腔H,减少.氨形成和吸收
D.静脉注射支链氨基酸补充能量,降低血氨
E.忌用一切对肝、肾功能损害的药物
A.大脑皮层
B.脑桥
C.内囊
D.脊髓胸段
A.病室降温,维持22~25℃
B.大血管处置冰袋
C.用冰水或酒精擦身
D.冰水浸浴至体温37℃时停止
E.若体温升至39℃以上时再度冰浴
A.反复发作带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B.反复发作带喘鸣音的吸气性呼吸困难
C.反复发作带哮鸣音的混合性呼吸困难
D.发作性呼吸困难伴三凹征
E.发作性呼吸困难伴窒息感
A.肺部
B.肾脏
C.心脏
D.消化系统
E.神经系统
A.舒适环境和体位
B.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
C.教会病人放松技巧,鼓励参与可转移注意力的活动
D.采取化疗、放疗等综合措施
E.在疼痛发生前给予镇痛药物
A.100ml~150ml
B.200ml~300ml
C.350ml~400ml
D.450ml~500ml
E.500ml以上
A.指导有效咳嗽
B.胸部叩击震颤
C.湿化呼吸道
D.体位引流
E.机械吸痰
A.结核病
B.风湿热
C.休克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维生素A缺乏
A.渗出一为急性炎症反应
B.增殖一为慢性炎症反应
C.纤维化一为慢性炎症愈合形式之一
D.钙化一为肺组织内有实质性组织填充所致
E.空洞一为肺组织坏死液化与支气管相通经排出而形成
A.抑制脂肪合成
B.抑制蛋白质合成
C.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增高
D.血浆肾素增高
E.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
A.磺胺药
B.保泰松
C.氯霉素
D.苯巴比妥
A.咳铁锈色痰
B.呼吸困难
C.咳嗽、胸痛
D.寒战、发热
E.支气管呼吸音
A.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B.氧气吸入
C.留置导尿管
D.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A.手指细颤
B.怕热多汗
C.多食消瘦
D.周期性麻痹
E.激动易怒
A.革兰阴性杆菌肺炎
B.肺炎支原体肺炎
C.军团菌肺炎
D.肺炎球菌肺炎
E.肺真菌病
A.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B.血容量增多
C.醛固酮分泌增多
D.低蛋白血症
E.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A.桥脑
B.内囊
C.小脑
D.大脑皮质
E.中脑
A.肉类
B.豆类
C.乳类
D.蛋类
E.菌类
A.怕热多汗
B.心率过快
C.手指细颤
D.突发性消瘦
E.失眠多虑
A.避免长时间过度用眼
B.外出戴有色眼镜
C.睡前涂抗生素眼膏
D.睡时头部稍低
E.限制水盐的摄入
A.在5℃环境中可保存3年
B.不使用时宜冰冻保存
C.使用期间应放在20℃以下
D.抽吸药液前振荡摇匀
E.混合注射时先抽长效胰岛素
A.慢性胃炎
B.细菌性痢疾
C.阿米巴痢疾
D.结肠癌
E.痔疮
A.15′30′45′60′
B.15′30′60′90′
C.15′30′90′120′
D.15′30′60′120′
E.15′45′90′120′
A.腹痛
B.流涎
C.肌肉颤动
D.多汗
E.肺水肿
A.肝肾综合征
B.肝性脑病
C.上消化道出血
D.原发性肝癌
E.感染
A.减少对胃刺激
B.中和胃酸
C.减轻腹痛
D.避免胃窦部过度扩张
E.促进消化
A.手术切除
B.放射性治疗
C.替代疗法
D.药物抑制激素分泌
A.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
B.胸骨右缘第2肋间
C.胸骨左缘第2肋间
D.胸骨体下端近剑突偏左或偏右处
A.低钠
B.低氯
C.低钾
D.低钙
E.低镁
A.1000ml
B.1500ml
C.2000ml
D.2500ml
E.3000ml
A.焦虑、急躁
B.烦躁、激动
C.紧张、恐惧
D.悲观、沮丧
E.忧心忡忡
A.颈项肌
B.胸肌
C.腹肌
D.腰背肌
E.腓肠肌
A.肺结核
B.佝偻病
C.一侧大量胸腔积液
D.肺不张
E.肺气肿
A.消化不良
B.节律性上腹部疼痛
C.无节律性上腹隐痛
D.呕血
E.贫血
A.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B.日光刺激
C.慢性病毒感染
D.与遗传基因有关
E.服用了氯丙嗪、甲基多巴等药物
A.肺气肿患者
B.老年人
C.慢性消耗性疾病者
D.佝偻病患者
E.矮胖体型者
A.优质蛋白为主食
B.高磷饮食
C.高热量优质低蛋白
D.多补水和钠钾
A.腓肠肌
B.腹直肌
C.胸大肌
D.颈肌
E.腰背肌
A.前庭功能紊乱
B.颅内压增高
C.幽门梗阻
D.霍乱
E.急性胃炎
A.贫血,出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肾功能衰竭
B.贫血,发热,出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C.贫血,出血,肾功能衰竭
D.贫血,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蛋白尿
E.发热,出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A.铁剂治疗
B.增加营养
C.少量输血
D.纠正偏食
E.病因治疗
A.1~2月
B.3~4周
C.5~6月
D.1~2年
A.低钾低钠
B.低钾高钠
C.高钾低钠
D.高钾高钠
A.库氏呼吸
B.毕氏呼吸
C.潮氏呼吸
D.陈施式呼吸
A.病毒感染
B.酒精中毒
C.遗传
D.免疫
E.食物被黄曲霉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