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1-04 20:44:04
A.胃复安
B.泼尼松
C.庆大霉素
D.链霉素
E.吗丁啉
A.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
B.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
C.下消化道出血
D.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E.胃癌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A.嘱病人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及周围皮肤
B.给予病人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C.嘱病人积极进行室内活动
D.指导病人宜在饭前服用柳氮磺胺吡啶
E.给予病人普通饮食
A.X线钡餐检查
B.选择性动脉造影
C.胃镜检查
D.便常规检查
E.吞线试验
A.乏力
B.肝轻度肿大
C.恶心、呕吐
D.食欲不振
E.腹水
A.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
B.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C.给予流质饮食
D.备好三腔气囊管备用
E.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A.给予腹部热敷
B.不给予强效镇痛剂
C.给予胃肠减压
D.监测生命体征
E.予以禁食
A.阿托品
B.度冷丁
C.生长抑素
D.西咪替丁
E.吗啡
A.100U
B.300U
C.500U
D.200U
E.400U
A.降结肠
B.回盲部
C.横结肠
D.直肠、乙状结肠
E.升结肠
A.肝癌
B.急性胰腺炎
C.肺性脑病
D.肝性脑病
E.呼吸衰竭
A.400ml
B.800ml
C.200ml
D.1000ml
E.600ml
A.十二指肠乳头邻近部位病变
B.酗酒
C.腹部外伤
D.暴饮暴食
E.胆道疾病
A.准备抗酸药物
B.嘱病人严格卧床休息
C.准备肌注给予止血药物
D.立即开放静脉补充血容量
E.准备急查B超
A.巴宾斯基征阳性
B.昏睡
C.定向力障碍
D.反射亢进
E.性格和行为改变
A.指导病人取半卧位
B.定期测量腹围
C.限制每日食盐5g
D.按医嘱给予利尿剂
E.准确记录每日出入量
A.腹胀和腹泻
B.恶心、呕吐
C.食欲减退
D.呕血和黑便
E.上腹痛
A.饭后1~2小时
B.两餐之间
C.饭前1~2小时
D.每日清晨一次
E.进餐时与食物同服
A.静脉滴注西咪替丁
B.胃内灌注去甲肾上腺素
C.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
D.内镜下直视止血
E.使用垂体后叶素
A.血液多呈高凝状态
B.血管内皮易受损伤
C.组织因子易释放
D.继发感染
E.红细胞增多
A.控制高血压
B.预防低钙血症
C.预防高钠血症
D.减轻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及高滤过状态
E.减轻肾性水肿
A.毒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
B.严重呕血、便血
C.代谢产物抑制骨髓造血
D.肾产生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E.铁、叶酸缺乏
A.轻度水肿尿量>1000ml/d,不用过分限水,钠盐限制在3g/d以内
B.轻中度水肿有氮质血症者每日每千克体重0.5~0.6g蛋白质
C.低蛋白饮食者应保证充足热量摄入,每日30~35kcal/kg
D.严重水肿伴低蛋白血症且无氮质潴留者给予每日每千克体重0.5~0.6g蛋白质
E.严重水肿伴少尿每日摄水量应限制在1000ml以内,给予无盐饮食(每大主副食中含钠量<700mg)
A.尿失禁
B.少尿
C.无尿
D.尿潴留
E.排尿正常
A.糖尿病肾病
B.过敏性紫癜肾
C.慢性肾炎
D.肾淀粉样变
E.狼疮性肾炎
A.大肠杆菌
B.粪链球菌
C.变形杆菌
D.葡萄球菌
E.真菌
A.血栓及栓塞
B.心绞痛、心肌梗死
C.动脉粥样硬化
D.肾功能不全
E.感染
A.生理性蛋白尿每日不超过1克
B.24h尿蛋白定量比定性检测更可靠
C.每日尿蛋白量持续超过150mg称为蛋白尿
D.蛋白尿时,排出的尿液表面有细小泡沫,且不易消失
E.生理性蛋白尿一般持续时间较长
A.过敏性紫癜肾损害
B.高血压肾动脉硬化
C.慢性肾盂肾炎
D.慢性肾炎
E.糖尿病肾病
A.双下肢
B.眼睑及面部
C.心包积液
D.胸腔积液
E.腹水
A.透析治疗为主
B.防止或延缓肾功能减退,改善症状为主
C.休息、低盐饮食为主
D.使用细胞毒类药物为主
E.使用激素治疗为主
A.绿脓杆菌
B.肺炎杆菌
C.革兰阳性球菌
D.大肠杆菌
E.变形杆菌
A.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肾小管对重吸收的白蛋白进行分解,致出现低白蛋白血症
B.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致大量蛋白尿
C.肝代偿合成蛋白质时,脂蛋白合成亦随之增加,导致高脂血症
D.低白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水分外渗,加上水钠潴留,致水肿
E.病人摄入过多脂肪,导致高脂血症
A.可不必治疗
B.缺少尿路刺激征,仍是肾盂肾炎
C.能缓慢损害肾功能
D.一种隐匿性经过的肾盂肾炎
E.需要及时治疗
A.颗粒管型
B.蜡样管型
C.红细胞增多
D.可见白细胞管型
E.透明管型
A.蛋白质的摄入量每日每千克体重0.6~0.8g,其中60%以上为高生物效价蛋白质
B.每日尿量小于1000ml者不用限制水的摄入
C.保证供给每日充足热量摄入
D.盐的摄入量为每天1~3g,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
E.避免患者发生感染
A.大量蛋白尿
B.高热
C.重度高血压
D.血脂升高
E.轻、中等量尿蛋白
A.急性左心衰
B.尿毒症性心肌病
C.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深而长
D.胃肠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E.高血压
A.多数由急性肾炎迁延不愈发展而来
B.可见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C.最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D.多数病例肾小球内有免疫复合物沉积
E.尿蛋白量常在1~3g/d
A.血行感染
B.直接感染
C.淋巴管感染
D.下行感染
E.上行感染
A.球一管失衡和肾小球滤过分数下降,是导致肾炎性水肿的主要原因
B.长期、大量蛋白尿造成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从血管内渗入组织间隙,是肾病综合征出现水肿的主要原因
C.肾性水肿好发于眼睑等组织疏松部位
D.肾性水肿常发生于下垂部位
E.肾性水肿多伴有血压增高、蛋白尿及血尿等''
A.上乎吸道感染
B.尿路感染
C.心力衰竭
D.高血压脑病
E.慢性肾功能不全
A.尿沉渣12h红细胞计数>50万为镜下血尿
B.血尿发生原因多为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结石、肿瘤、结核等
C.新鲜尿离心后沉渣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gt3个为镜下血尿
D.尿液外观为洗肉水样、血样或有血凝块时,称为肉眼血尿
E.1L尿含lOml血液即呈现肉眼血尿
A.夜尿增多常是肾浓缩功能减退的早期表现
B.尿路刺激征常为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受刺激所致,多见于尿路感染
C.肾性水肿常发生于下垂部位
D.肾区疼痛多由于肾包膜牵拉所致
E.肾性高血压多数为容量依赖性的
A.小于lg/d
B.1~2g/d
C.1~3g/d
D.大于150mg/d
E.小于2g/d
A.24小时尿量小于100ml称为少尿
B.氨臭味尿见于糖尿病酸中毒
C.24小时尿量小于400ml称为少尿
D.24小时尿量大于2000ml见于尿崩症
E.血红蛋白尿呈深黄色
A.卧床休息
B.不可饮茶水
C.每天饮水量gt2000m1
D.给予喹诺酮类抗生素
E.物理降温
A.抗生素治疗
B.免疫抑制剂治疗
C.中医疗法
D.利尿降压
E.激素疗法
A.硝苯地平
B.低蛋白、低磷饮食
C.利尿药
D.抗血小板药
E.卧床休息
A.指肾病变引起的血压增高
B.高血压发生或加重多是导致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故应给予积极治疗
C.肾性高血压绝大多数是肾素依赖性的
D.肾实质缺血,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可引起肾素依赖性高血压
E.限制水钠摄入或增加水钠排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改善高血压
A.夜尿持续大于500ml称为夜尿增多
B.24h尿量>2500ml称为多尿
C.24h尿量少于100ml为无尿
D.正常成人24h尿量为1000~2000ml
E.24h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
A.消除蛋白尿
B.消除血尿
C.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D.多使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治疗
E.高钙、高磷饮食
A.肾毒性药物的使用
B.血压升高
C.劳累
D.感染
E.偶发性室早
A.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低值
B.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低值
C.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低值
D.循环血容量低于正常
E.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低值
A.80×109/L
B.100×109/L
C.40×109/L
D.20×109/L
E.60×109/L
A.空肠下段
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C.回盲部
D.胃
E.十二指肠球部
A.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B.造血原料不足
C.正常红细胞生成受到抑制
D.红细胞寿命缩短
E.大量出血
A.贫血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贫血发生的速度和程度有关
B.贫血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个疾病
C.慢性贫血即使很重,其症状也常较轻,与红细胞内2,3一二磷酸甘油酸产生减少、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增加有关
D.皮肤、粘膜苍白是贫血最显著的体征
E.急性贫血的症状常较显著
A.螺旋霉素
B.氯霉素
C.红霉素
D.庆大霉素
E.青霉素
A.急性型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慢性型起病隐匿,不易觉察
B.慢性型多数反复发作
C.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多见于青年女性
D.急性型大部分会转变为慢性型
E.急性型出血较为严重,内脏出血多见,慢性型出血较轻,贫血多为首发症状
A.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B.贫血
C.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
D.肝、脾、淋巴结多无肿大
E.多有出血、感染
A.X线脾区照射
B.使用止血药
C.使用糖皮质激素
D.做脾切除
E.输新鲜血小板
A.加强尿酸的排泄
B.加强化疗药的疗效
C.抑制尿酸合成
D.加强尿素的排泄
E.抑制尿素合成
A.女性铁的丢失形式主要为月经、粪便、哺乳、妊娠等
B.人体铁的贮存形式主要为含铁血黄素和铁蛋白
C.合成红细胞的铁主要来源于衰老红细胞破坏释放的铁
D.人体内的铁主要来源于食物
E.人体能吸收的铁为三价铁
A.H<60g/L
B.H<150g/L
C.H<30g/L
D.男性H<120g/L女性H<110g/L
E.H<90g/L
A.蛋黄
B.牛奶
C.猪肉
D.豆腐
E.猪肝
A.出血不止可用油纱条做后鼻道填塞
B.油纱条填塞后要定时向鼻孔内滴注无菌石蜡油
C.嘱患者及时将鼻痂挖出,以免引起感染
D.少量出血,前额冷敷也可帮助止血
E.少量出血,可用于棉球填塞压迫止血
A.化疗药剂量不足
B.对化疗药产生耐药性
C.免疫功能低下
D.疗程不够
E.多数化疗药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A.骨髓因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B.凝血因素:凝血因子缺乏
C.凝血和纤溶功能失衡
D.小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E.免疫因素: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
A.淋巴结
B.肝
C.脾
D.骨髓
E.卵黄囊
A.正常情况下,凝血因子均处于激活状态
B.凝血过程分3个阶段
C.生理隋况下,凝血和纤溶系统处于动态平衡
D.血管内皮受损后,血小板很快粘附、聚集、变形形成血小板栓子起暂时止血作用
E.凝血可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
A.感染严重程度
B.出血严重程度
C.贫血严重程度
D.白血病细胞成熟程度
E.肝脾增大程度
A.出血突然加重
B.乏力、消瘦、盗汗
C.脾迅速肿大
D.不明原因高热
E.原来有效药物无效
A.白血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
B.骨髓象可见幼稚细胞,外周血中不见幼稚细胞
C.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
D.多数有肝、脾、淋巴结的肿大
E.白血病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A.继发性营养不良
B.长期贫血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C.化疗药的副作用
D.成熟粒细胞缺乏
E.白细胞增多
A.引起肠粘膜破溃出血
B.腐蚀胃血管引起出血
C.在肠道细菌作用下生成硫化铁所致
D.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E.腐蚀肠壁血管引起出血
A.慢性失血
B.慢性感染
C.哺乳
D.慢性胃炎
E.妊娠
A.有感染的危险
B.体液不足
C.有受伤的危险
D.PC:脑出血
E.气体交换受损
A.血红蛋白
B.血浆铁蛋白
C.红细胞计数
D.肌红蛋白
E.血清铁
A.感染时用氯霉素
B.慢性再障可注射丙酸睾丸酮
C.输新鲜血
D.部分病人可做脾切除
E.急性再障可做骨髓移植
A.成熟红细胞可结合和输送氧气
B.功能正常的中性粒细胞是人体的主要防御机制之一
C.淋巴细胞经过胸腺作用后称为T淋巴细胞
D.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
E.功能正常的血小板是止血的重要基础
A.溶血性贫血
B.地中海贫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
A.泼尼松
B.红霉素
C.地西泮
D.阿莫西林
E.阿司匹林
A.睑结膜
B.耳廓皮肤
C.面颊皮肤
D.手背皮肤
E.口腔粘膜
A.血小板寿命缩短
B.血块回缩不良
C.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增高
D.血小板计数减少
E.出血时间正常
A.H<150g/L
B.H<60g/L
C.H<90g/L
D.H<30g/L
E.男性H<120g/L女性H<110g/L
A.白内障
B.视神经乳头水肿
C.视神经炎症
D.角膜感染
E.视网膜病变
A.视物模糊或复视
B.眼内异物感
C.流泪
D.易致角膜炎或角膜溃疡
E.突眼程度往往双侧对称
A.低血糖
B.高血糖
C.高渗性昏迷
D.酮症
E.胰岛素瘤
A.神经过敏
B.少言寡语
C.焦躁易怒
D.不安失眠
E.紧张多虑
A.降低甲状腺激素效价
B.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阻断甲状腺激素合成
C.抑制甲状腺对碘的吸聚作用
D.增加肝对甲状腺激素的降解代谢
E.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
A.餐后血糖≥7.0mmol/L
B.餐后血糖≥9.4mmol/L
C.空腹血糖≥7.0mmol/L
D.空腹血糖≥6.0mmol/L
E.空腹血糖≥11.1mmol/L
A.糖尿病肾病
B.感染
C.酮症酸中毒
D.视网膜病变
E.周围神经炎
A.精神刺激、感染等应激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从而诱发甲亢
B.在遗传基础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C.病毒RNA刺激甲状腺增生,分泌亢进
D.TSH受体抗体具有类似TSH的生物功能
E.机体产生TSH受体抗体
A.5%以内
B.10%以上
C.7%以内
D.3%以内
E.8%以内
A.呼气有烂苹果味
B.极度口褐
C.厌食、恶心
D.眼球下陷
E.呼吸加速
A.剂量必须准确
B.使用时保存在室温20℃以下
C.采用lml注射器
D.注射部位应经常更换
E.速效胰岛素在三餐前l小时注射
A.学会观察高渗性昏迷
B.绝对卧床休息
C.保证充足睡眠
D.学会观察脑动脉硬化症状
E.学会饮食控制
A.三多一少症状常显著
B.无需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C.酮症少见
D.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
E.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
A.过度劳累
B.手术创伤
C.病毒感染
D.精神创伤
E.自身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