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12-21 19:37:11
A.咳出的痰液有恶臭
B.咳嗽伴有高热
C.有持续存在的湿性??音
D.大量脓痰
E.痰中带血
A.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B.逐渐加重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C.一过性的混合性呼吸困难
D.反复发作的混合性呼吸困难
E.反复发作的吸气性呼吸困难
A.长期家庭氧疗
B.保持室内清洁无尘
C.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D.做定量行走锻炼改善肺功能
E.做腹式呼吸加强膈肌运动
A.花粉
B.精神因素
C.病毒感染
D.尘螨
E.动物的毛屑
A.氧浓度大于30%易引起氧中毒
B.缺O2是维持病人呼吸的重要刺激因子
C.高浓度氧疗容易使病人呼吸兴奋
D.慢性呼吸衰竭时,呼吸中枢对CO2的刺激仍很敏感
E.便于应用呼吸兴奋剂
A.20mm及以上
B.小于5mm
C.不足20mm但出现水泡
D.10~19mm
E.5~9mm
A.高浓度、高流量持续吸氧
B.低浓度、低流量间歇吸氧
C.低浓度、低流量持续吸氧
D.酒精湿化吸氧
E.高浓度、高流量间歇吸氧
A.心房颤动或扑动
B.且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C.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
D.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
E.洋地黄中毒或过量
A.肼肽嗪、卡托普利
B.氨苯蝶啶
C.硝酸甘油
D.呋塞米
E.双氢克尿塞
A.停用排钾利尿剂
B.对缓慢心律失常可用利多卡因治疗
C.补充钾盐
D.停洋地黄类药物
E.纠正心律失常
A.甲族丙型溶血型链球菌
B.乙族乙型溶血型链球菌
C.葡萄球菌
D.甲族乙型溶血型链球菌
E.乙族丙型溶血型链球菌
A.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B.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C.头痛、视物模糊、黄绿色视
D.窦性心动过缓
E.出血性膀胱炎
A.观察电击局部皮肤有无灼伤
B.绝对卧床24小时,严密观察心律、心率、呼吸、血压
C.观察神志、肢体活动
D.植入侧的手臂、肩部应制动
E.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A.嘱病人平卧位,以减轻心脏负担
B.供给氧气
C.密切观察呼吸困难、心功能变化情况
D.保持情绪稳定,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
E.加强生活护理,减少体力活动
A.二尖瓣
B.三尖瓣
C.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
D.肺动脉瓣
E.主动脉瓣
A.呼吸系统反应:呼气中有烂苹果味
B.心血管系统反应:各种心律失常
C.泌尿系统反应:血尿、蛋白尿
D.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
E.神经系统反应:黄视、绿视
A.肠系膜上动脉
B.肺栓塞
C.下肢动脉
D.脑动脉
E.肾动脉
A.限制型
B.肥厚型
C.扩张型
D.未定型
E.肥厚与限制型
A.从身体疏松部位开始,如眼睑
B.易伴腹水
C.易伴胸水
D.从身体下垂部位开始,久站立者以踝内侧、胫前部明显
E.久站者易有骶尾部、会阴部水肿
A.180~200次/分
B.小于20次/分
C.小于60次/分(一般40~60次/分)
D.100~160次/分
E.60~100次/分
A.阵发性室上速
B.室性早搏
C.房性早搏
D.窦性心动过速
E.心房颤动
A.室性心律失常应立即给利多卡因静脉注射
B.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
C.发生室颤应立刻实施电复律
D.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可安装人工起搏器
E.发生房颤伴室率快可用洋地黄制剂
A.遵医嘱西地兰缓慢静脉注射
B.两腿下垂坐位或半卧位
C.皮下注射或静推吗啡
D.给予持续氧吸入,流量2~4L/mi
E.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氨茶碱缓慢静脉滴注
A.P-R间期延长
B.心肌缺血改变ST段抬高
C.高尖T波
D.出现Q波
E.ST段压低>0.1mV,T波低平或倒置
A.4~5天
B.1周
C.2周
D.头24小时内
E.2~3天
A.卧床过久使肠蠕动减慢
B.住院后生活环境不同,故排便习惯会改变
C.由于疾病使患者规律排便受抑制
D.胃肠道淤血,食欲减退,进食少
E.大肠排便反射障碍
A.肌酸磷酸激酶
B.门冬氨酸转移酶
C.乳酸脱氢酶
D.细胞色素氧化酶
E.缓激肽酶
A.脑栓塞
B.足背动脉栓塞
C.肾栓塞
D.肠系膜动脉栓塞
E.肺栓塞
A.脑血管损伤
B.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
C.下肢动脉供血不足
D.视网膜病变、夹层动脉瘤等
E.肾功能受损
A.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75mmHg
B.收缩压≥120mmHg和/或舒张压≥70mmHg
C.收缩压≥150mmHg和/或舒张压≥95mmHg
D.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00mmHg
E.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A.有颈静脉怒张者,压迫其腹部或肝回心血量增加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
B.右心衰时,可见颈静脉怒张,与静脉压变低有关
C.长期右心衰时肝持续淤血,可形成肝硬化
D.心源性肝硬化伴黄疸和肝功能损害
E.急性肝淤血者可出现肝肿大、压痛
A.防治冠心病危险因素,饮食低脂、低盐,不宜过饱
B.心绞痛疼痛持续1小时以上,是正常情况
C.保持情绪稳定,不可过度劳累
D.戒炯、限酒,不饮浓茶
E.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平日随身带硝酸甘油
A.嘱患者应保持身心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
B.限制钠盐
C.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破损和感染
D.使用利尿剂后特别观察呼吸的变化
E.控制输液速度
A.血红蛋白下降
B.血清心肌酶增高
C.血沉增快
D.白细胞总数偏高
E.肝肾功能受损
A.Ⅲ级
B.Ⅱ级
C.代偿期
D.Ⅳ级
E.Ⅰ级
A.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接近
B.更易发生在老年人
C.更易发生在青、中年人
D.低血钾、严重缺氧、肝肾功能受损
E.心肌严重受损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
A.心尖部可闻及全收缩期粗糙吹风样杂音
B.脉压大而产生周围血管征如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枪击音等
C.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D.第二主动脉瓣区可听到舒张早期叹气样杂音
E.主动脉瓣区可听到粗糙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A.心律失常
B.心力衰竭
C.心脏破裂
D.心源性休克
E.脑供血不足
A.失代偿期心肌肥厚致心肌损伤和坏死
B.失代偿期神经内分泌系统长期活性增加仍可维持血液灌注压
C.失代偿时持续性心脏扩大,可加重心肌损伤
D.心衰早期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增加血管阻力,水钠潴留以维持血液灌注压
E.慢性心衰早期通过心率加快、心肌肥厚及心腔扩大可提高心排血量
A.可多在室内活动,以促排便
B.排便时不可过度用力,必要时町用润肠剂
C.需训练床上排便习惯
D.饮食中增加粗纤维
E.住院期间养成按时排便习惯
A.高压吸氧
B.同步电除颤
C.气管插管
D.心内注射利多卡因
E.非同步电除颤(电复律)
A.心律失常
B.疼痛
C.心力衰竭
D.心源性休克
E.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
A.体温中枢供血不足
B.肺部感染
C.心肌坏死组织吸收
D.胃肠道脱水
E.体温调节中枢紊乱
A.水钠潴留
B.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增多
C.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D.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调
E.高级神经中枢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