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1-03 17:08:56
A.30℃
B.33℃
C.35℃
D.37℃
E.38℃
A.所有的人
B.健康的人
C.患病的人
D.有心理问题的人
E.有健康问题的人
A.上午11时
B.中午12时20分
C.下午l时20分
D.下午2时
E.下午2时20分
A.5cm
B.7.5cm
C.10cm
D.12.5cm
E.20cm
A.可以注射青霉素
B.可以注射青霉素,但剂量减少,准备急救药品
C.暂停该药,下次使用重新试验
D.禁用青霉素
E.在对侧肢体做对照试验
A.体温单
B.医嘱单
C.临床护理记录单
D.病程记录
E.入院记录
A.给药途径
B.护理级别
C.隔离种类
D.药物剂量
E.测生命体征的方法
A.将备用床改为暂空床
B.枕头平放于床头,开口背门
C.椅子置于接受病人一侧的床尾
D.在床头、床中各铺一橡胶中单和布中单
E.等待病人送至后再作处理
A.必须2人核对有关项目
B.库血在室温内放置20mi再输
C.输血前先输入复方氯化钠溶液
D.上层呈淡红色的库血不能使用
E.输血前将血液以旋转动作轻轻摇匀
A.100~200ml
B.250~300ml
C.350~450ml
D.500~1000ml
A.人
B.环境
C.护理
D.健康
E.环境与人的关系
A.PSE公式
B.PE公式
C.SE公式
D.P公式
A.留新鲜粪便,立即送验,注意保暖
B.取新鲜粪便最上部少许
C.清晨留便少许
D.在同次便中多取几个不同部位
E.留少许异常粪便
A.烂苹果味
B.氨臭味
C.酸味
D.大蒜味
E.苦味
A.5
B.10
C.15
D.20
E.25
A.腰痛
B.急腹症
C.牙痛
D.脑外伤
E.鼻翼处感染
A.备用床用于供新入院病人使用
B.备用床主要供暂时离床病人使用
C.暂空床主要准备接收新入院病人
D.麻醉床可保持床铺不受血液和呕吐物污染
E.病人床单位的设备和管理应以美观为前提
A.25~30 dB
B.30~35 dB
C.35~40 dB
D.40~45 dB
E.45~50 dB
A.2%
B.2.2%
C.4%
D.4.4%
E.5%
A.胸部透视St
B.异烟肼0.1tid
C.安眠酮0.2g SOS
D.血沉测定
A.3.8%枸橼酸钠
B.草酸钾
C.氯化钾
D.肝素
A.早产儿
B.全身衰竭
C.新生儿硬肿症
D.晕厥
E.濒死状态
A.于1835年在广东建立
B.于1865年在广州建立
C.于1888年在福州建立
D.于1905年在上海建立
E.于1924年在北京建立
A.雾化罐
B.水槽
C.螺纹管
D.口含嘴
E.面罩
A.燃烧法
B.煮沸消毒法
C.高压蒸汽灭菌法
D.日光曝晒法
E.紫外线照射法
A.接受期
B.协议期
C.抑郁期
D.愤怒期
A.增加溶解度避免析出结晶
B.避免损害造血系统
C.减轻服药后引起的恶心症状
D.增加药物疗效
A.监护
B.特别护理
C.个案护理
D.功能性护理
E.小组护理
A.1.2.3灌肠溶液
B.等渗盐水
C.0.1%肥皂水
D.温开水
E.甘油
A.温水
B.生理盐水
C.油剂
D.百部酊
E.30%乙醇
A.在床单上铺橡胶单
B.伤口皮肤周边涂凡士林
C.保持合适水温
D.掌握无菌技术
E.及时更换敷料
A.3%来苏儿
B.5%石炭酸
C.95%乙醇
D.0.2%漂白粉
E.0.2%苯扎溴铵
A.产热大于散热
B.散热大于产热
C.散热增加,产热趋于正常
D.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A.输血前肌注苯海拉明
B.两瓶血液之间加入少量生理盐水
C.输入库存血1000ml以上应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l0ml
D.口服碳酸氢钠
A.安置在普通病房
B.安置在心电监护室
C.安置在隔离室
D.危重病房
A.考试
B.检查
C.受伤
D.就业
A.思想品德
B.职业道德
C.职业理想
D.职业作风
E.职业纪律
A.以医疗为中心
B.以提高医护质量为中心
C.以保证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为中心
D.以病人为中心
E.以做好扩大预防、指导基层和计划生育的技术工作为中心
A.高蛋白饮食
B.低脂肪饮食
C.少渣饮食
D.高膳食纤维饮食
A.245 m
B.254 m
C.452 m
D.425 m
E.524 m
A.普通饮食
B.软质饮食
C.半流质饮食
D.流质饮食
E.鼻饲饮食
A.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B.指导病人少饮水
C.遵医嘱补液
D.观察排便情况
E.做好健康教育
A.急性阑尾炎
B.鼻冀旁疖肿
C.牙痛
D.急性乳房炎
E.软组织挫伤10小时内
A.中毒
B.皮疹
C.尿结晶
D.成瘾
A.促进炎症消散或局限
B.制止炎症扩散或化脓
C.减轻深部组织充血
D.保暖
E.缓解疼痛
A.记录必须及时、准确、真实、完善
B.内容简明扼要,医学术语应用确切
C.文笔通顺
D.眉栏项目必须填写完整
E.日夜班均用蓝钢笔书写
A.习惯性便秘
B.某些手术检查或分娩作准备
C.中暑
D.巨结肠患者
E.急腹症
A.尿量不宜太多,3ml即可
B.尿内勿混有消毒液
C.女性病人须取坐位
D.必须留取晨起第一次尿
E.用干燥试管留取尿液
A.5秒
B.10秒
C.15秒
D.20秒
A.过敏反应
B.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C.细菌污染
D.溶血反应
E.发热反应
A.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B.须两人进行三查、八对
C.勿剧烈振荡血液
D.库血温度低可在阳光下放置15~20mi后再输入
E.输血前,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A.碘酊
B.过氧乙酸
C.戊二醛
D.碘伏
E.含氯消毒剂
A.乙醇温度为27~37℃
B.禁擦前胸、腹部
C.擦浴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
D.擦浴后30mi测体温
E.体温低于37℃取下头部冰袋
A.每次计数半分钟
B.脉搏短绌先测脉率后听心率
C.用拇指诊脉
D.记录脉率符号用红点
E.绌脉记录为脉率/心率
A.冠心病
B.肺结核
C.高血压病
D.严重贫血
E.尿毒症
A.10dB
B.20dB
C.30dB
D.40dB
E.50~60dB
A.肝素抗凝管
B.清洁干燥试管
C.石蜡油试管
D.1.34%草酸钠试管
E.3.8%枸橼酸钠试管
A.糖衣片
B.止咳糖浆
C.破伤风抗毒素
D.过氧乙酸
A.侧卧位:上腿弯曲,下腿伸直
B.仰卧位:两腿屈曲
C.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D.坐位:向前倾身
A.1~1.5mm
B.2~2.5mm
C.2.5~4mm
D.4.5~5.5mm
E.5.5~6mm
A.患者躺在平车中间,车速不可太快
B.上下坡时病人头部在前,病人感到安全
C.骨折病人,车上需垫木板,并固定好骨折部位
D.病人如有输液而无输液架,须一人高举输液瓶
E.进出门时应先将门打开,不可用车撞开门
A.高压蒸气灭菌
B.喷雾法
C.熏蒸法
D.擦拭法
A.病人吸入前漱口
B.药物用蒸馏水稀释药液在5ml以内
C.湿化瓶内不能放水
D.嘱病人吸气时松开出气口
E.氧流量为6~10L/mi
A.OD
B.OS
C.OU
D.OD
A.14~16℃ 30%~40%
B.16~18℃ 40%~50%
C.18~22℃ 50%~60%
D.22~26℃ 60%~70%
E.26~28℃ 70%~80%
A.规范性
B.客观性
C.尊重性
D.情感性
E.保密性
A.生理盐水
B.注射用水
C.5%葡萄糖盐水
D.苯甲醇
E.5%葡萄糖水
A.每日上午8Am
B.每日晚上8Pm
C.隔日上午8Am
D.隔日晚上8Pm
E.每日一次
A.亚硝酸钠
B.乳酸钠
C.硫酸钠
D.碳酸氢钠
E.氢氧化钠
A.卫生指导
B.心理安慰
C.健康教育
D.预检分诊
E.查阅病案资料
A.l0cm~15cm
B.15cm~30cm
C.10°~15°
D.15°~30°
A.预防脑压升高
B.预防脑压降低
C.预防脑缺血
D.预防脑部感染
E.有利于脑部血液循环
A.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B.降低细菌的活力
C.降低神经的兴奋性
D.溶解坏死组织
E.增强免疫功能
A.14~16cm
B.20~30cm
C.45~55cm
D.60~70cm
E.80~90cm
A.左上肢
B.左下肢
C.右上肢
D.右下肢
E.左右上肢同测
A.单纯普及卫生常识
B.包括饮食指导
C.包括休息指导
D.包括复诊指导
E.必要时给予功能锻炼指导
A.1~2L/mi
B.6~10L/mi
C.3~4L/mi
D.4~5L/mi
A.鲜红色
B.酱油色
C.乳白色
D.黄褐色
E.淡黄色
A.肺结核
B.冠心病
C.心肌炎
D.肝昏迷
E.高血压病
A.左侧卧位
B.右侧卧位
C.半坐卧位
D.端坐卧位
A.卫生指导
B.预检分诊
C.心理安慰
D.查阅病案
A.使用前要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作好心理护理
B.保护性制动只是短期使用
C.将病人的双上肢外展固定于身体两侧
D.约束带下应放衬垫,松紧适宜
E.经常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颜色
A.热敷、按摩下腹部
B.让病人听流水声
C.用温开水冲洗会阴部
D.口服双氢克尿噻
E.导尿术
A.否认期
B.愤怒期
C.协议期
D.忧郁期
E.接受期
A.破坏细菌的胞壁和胞膜
B.使菌体蛋白脱水凝固变性
C.与菌体蛋白氨基结合使其变性
D.破坏细胞膜改变渗透性
E.破坏细菌代谢酶的活性
A.不能注射
B.将破伤风抗毒素分四等分,分次注射
C.将破伤风抗毒素剂量逐渐递增,分次注射
D.将破伤风抗毒素剂量逐渐递减,分次注射
E.将破伤风抗毒素分五等分,分次注射
A.第3肋软骨,腋中线
B.第4肋软骨,腋中线
C.第5肋软骨,腋前线
D.第6肋软骨,腋后线
E.第6肋软骨,腋前线
A.病室
B.厕所
C.浴室
D.走廊
E.库房
A.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垫小枕
B.穿刺部位上方约6cm处扎止血带
C.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在5cm以上
D.针头斜面向下
E.针头和皮肤呈20°进针
A.1~3
B.3~5
C.5~7
D.7~9
E.9~11
A.吗啡中毒
B.阿托品中毒
C.有机磷中毒
D.脑出血
A.股外侧肌
B.臀大肌
C.臀中肌、臀小肌
D.上臂三角肌
E.后背
A.湿热比干热穿透力强
B.个体对热的耐受性不同
C.热效应与热敷面积成正比
D.热效应与热敷时间成正比
E.室温过低,热效应减低
A.会阴疾患
B.痔术后
C.盆腔急性炎症
D.肛门疾病
A.测量时间:口腔3mi,腋下l0mi,直肠3mi
B.发现口腔温度与病情不相符时,改测腋下温度
C.昏迷、患儿、口鼻手术者不测口腔温度
D.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首先应清除口腔内的玻璃碎屑
E.肛门手术及心肌梗死患者,不可由直肠测温
A.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查房
B.交接患者出入院情况
C.检查病房卫生
D.交接重危患者的病情
E.征求患者和家属意见
A.立即用完
B.烘干后用
C.晾干后用
D.4h内用完
E.重新灭菌
A.50ml
B.100m1
C.150ml
D.200m1
E.500ml
A.235.7umm
B.253.7umm
C.237.7umm
D.273.7umm
E.273.5umm
A.清除胃内毒物,避免毒物吸收
B.减轻幽门梗阻病人的胃黏膜水肿
C.中和毒物达到解毒作用
D.某些检查前的准备
E.手术前的常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