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12-19 12:57:24
C.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D.减少回心血量
E.维护活动耐力
A.腹痛
B.恶心
C.腹泻
D.便秘
E.黑便
A.55%
B.60%
C.65%
D.70%
E.75%
A.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
B.人乳头状病毒感染
C.肥胖
D.糖尿病
E.不孕
A.血钾升高
B.血钾降低
C.血钙升高
D.血钙降低
E.血钠降低
A.膝胸卧位
B.俯卧位
C.去枕仰卧位
D.头低足高位
E.头高足低位
A.昏睡
B.昏迷程度时深时浅
C.中间清醒期
D.持续昏迷
E.昏迷后清醒
A.肢端发绀,发凉
B.间歇性跛行
C.静息痛
D.下肢肌肉萎缩
E.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A.呼吸道吸入
B.消化道食入
C.皮肤接触
D.血行播散
E.淋巴道播散
A.钙吸收障碍
B.磷代谢障碍
C.维生素D缺乏的程度
D.甲状旁腺调节功能不足
E.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
A.室温调节到21~24℃
B.置冰袋于足底
C.擦浴时禁擦胸、腹部、后项
D.擦浴后半小时测体温
E.擦浴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
A.火器伤应尽早施行清创术,争取一期缝合
B.刺伤易并发厌氧菌感染,宜用3%过氧化氢换药
C.爆震伤可造成病人内脏损伤,应做多面检查
D.扭伤病人早期不可按摩伤处
E.挤压伤的病人需观察其尿量
A.尿蛋白定,陛多在(+ + +)~(+ + + +)
B.血浆总蛋白多低于30g/L
C.肉眼血尿
D.血胆固醇明显增高
E.血沉明显增快
A.加大剂量快速吞服
B.嚼碎在口腔唾液中保留一段时间
C.服后坐位防止摔倒
D.舌下含30秒后咽下
E.服后先测量血压和心率
A.5ml以上
B.50ml以上
C.100ml以上
D.150ml以上
E.200ml以上
A.病毒性肝炎
B.中毒性肝炎
C.肝囊肿
D.正常现象
E.肝内占位性病变
A.吻合口梗阻
B.输入段肠袢梗阻
C.输出段肠袢梗阻
D.倾倒综合征
E.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A.窒息
B.呼吸衰竭
C.脑疝
D.休克
E.心力衰竭
A.评价病人反应
B.分析资料
C.提出护理诊断
D.确定护理目标
E.实施护理措施
A.3.6mmol/L
B.5.6mmol/L
C.7.0mmol/L
D.7.8mmol/L
E.11.1mmol/L
A.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
B.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
C.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恢复期
D.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后遗症期
E.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缓解期
A.富营养、易消化、少量多餐
B.细嚼慢咽,注意饮食卫生
C.定时定量进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D.增加膳食纤维,促进胃肠蠕动
E.胃酸低的病人可食浓肉汤、鸡汤刺激胃酸分泌
A.阵发性腹部绞痛伴肠鸣音亢进
B.持续性腹部绞痛,频繁呕吐
C.持续性腹部剧痛,腹胀不对称
D.持续性腹部胀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E.腹胀明显,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A.通知医生
B.用50%乙醇按摩
C.局部敷上纱布
D.局部冷敷
E.抗生素口服
A.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B.葡萄糖耐量试验
C.胰岛素释放试验
D.空腹血糖
E.尿糖
A.了解骨折部位
B.了解骨折类型
C.了解有无骨筋膜室综合征
D.了解愈合情况
E.指导治疗护理方案
A.肠鸣音响亮
B.肠鸣音每分钟小于3次
C.肠鸣音每分钟4~5次
D.肠鸣音每分钟大于5次
E.肠鸣音每分钟大于10次
A.直位时能抬头
B.用手握持玩具
C.会爬
D.能坐
E.扶腋下能站直
A.切口疝
B.股疝
C.腹股沟斜疝
D.腹股沟直疝
E.脐疝
A.先关总开关,再调节流量
B.先关流量表,再调节流量
C.先分离接管,再调节流量
D.直接调节流量
E.拔出鼻导管,再调节流量
A.咳嗽
B.误吸
C.呕吐
D.喷嚏
E.呃逆
A.5%葡萄糖
B.10%葡萄糖
C.5%碳酸氢钠
D.0.9%氯化钠
E.10%氯化钾
A.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
B.注射青霉素
C.口服维生素C
D.注射丙种球蛋白
E.口服中药板蓝根
A.乳房钼靶X线检查
B.B型超声波
C.近红外线扫描
D.乳腺导管造影
E.活组织病理检查
A.了解损伤部位
B.了解损伤类型
C.了解损伤程度
D.了解血管、神经合并伤
E.指导治疗方案
A.让病人多休息
B.心理安慰
C.调整病人卧位
D.进行保健指导
E.请医生增加胰岛素剂量
A.疝块的大小
B.触痛的严重程度
C.有无肠梗阻症状
D.脱出时间的长短
E.疝内容物有无血运障碍
A.先取下义齿
B.夹紧棉球
C.动作轻柔
D.禁忌漱口
E.患处少冰硼散
A.操作必须严格无菌
B.静脉导管要专用
C.24h持续点滴
D.隔日更换插管部位的敷料
E.严密观察并发症
A.高血钾
B.低血钾
C.低率性碱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
A.尿道球部
B.尿道阴茎部
C.尿道膜部
D.尿道前列腺部
E.阴茎悬垂部
A.呼吸道隔离
B.接触隔离
C.昆虫隔离
D.保护性隔离
E.严格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