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12-18 13:10:52
A.头高脚低位
B.端坐位
C.侧卧位
D.仰卧位
E.半坐位
A.脑栓塞
B.脑干损伤
C.休克
D.脑疝
E.脑出血
A.取下假牙,防窒息
B.枕横立床头,四肢用约束带以防撞伤
C.用床档,防坠床
D.纱布包裹压舌板垫于上下臼齿之间防咬伤
E.室内保持光线充足,安静,以利护理
A.约束带是否牢靠
B.局部皮肤颜色及温度
C.衬垫是否垫好
D.体位是否舒适
E.神智是否清楚
A.半坐卧位
B.俯卧位
C.头高脚低位
D.端坐位
E.仰卧位
A.头胸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
B.头胸抬高20°~30°,下肢抬高20°~30°
C.头胸抬高5°~10°,下肢抬高15°~20°
D.头胸抬高10°~20°,下肢抬高45°~55°
E.头胸抬高50°~60°,下肢抬高10°~20°
A.有利于脑部血液循环
B.防止脑缺血
C.预防颅内感染
D.预防颅内压增高
E.预防颅内压减低
A.头低脚高位
B.侧卧位
C.中凹位
D.头高脚低位
E.平卧头偏向一侧
A.脑膜炎症
B.脑细胞缺氧
C.脑部充血
D.牵张颅内静脉窦
E.脑部缺血
A.右侧卧位
B.去枕仰卧位
C.膝胸位
D.头低脚高位
E.屈膝仰卧位
A.防止肺部并发症
B.使伤口张力增加
C.借重力使膈肌上升
D.有利于腹腔引流,使炎症局限
E.减少术后出血
A.被迫卧位
B.特异卧位
C.主动卧位
D.被动卧位
E.习惯卧位
A.头高脚低位
B.膝胸位
C.端坐位
D.俯卧位
E.半坐卧位
A.侧卧位
B.头高脚低位
C.膝胸位
D.截石位
E.头低脚高位
A.右侧卧位
B.膝胸位
C.截石位
D.头高脚低位
E.左侧卧位
A.端坐位
B.半坐卧位
C.俯卧位
D.头高脚低位
E.仰卧位
A.侧卧位
B.头低脚高位
C.屈膝仰卧位
D.中凹位
E.平卧位
A.端坐位
B.侧卧位
C.半坐卧位
D.中凹位
E.去枕仰卧位
A.30°~50°
B.60°~70°
C.45°~65°
D.15°~20°
E.25°~35°
A.预防感染
B.避免疼痛
C.改善呼吸困难
D.减轻局部出血
E.有利伤口愈合
A.截石位
B.半坐卧位
C.头高脚低位
D.膝胸位
E.端坐位
A.右侧卧位
B.半坐卧位
C.左侧卧位
D.头高脚低位
E.俯卧位
A.减轻肺部淤血
B.减少局部出血
C.减轻伤口缝合处的张力
D.有利于呼吸
E.使感染局限化
A.胸前
B.领子
C.袖子的后面
D.背部
E.腰带的以下部分
A.燃烧法
B.紫外线灯管消毒法
C.煮沸法
D.干烤法
E.压力蒸汽灭菌法
A.无菌包潮湿应待干后使用
B.操作时手臂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
C.治疗室每周用紫外线照射一次
D.无菌操作前20分钟清扫地面
E.取出的无菌物品如未使用应立即放回原处
A.日光曝晒法
B.紫外线照射法
C.煮沸消毒法
D.燃烧法
E.压力蒸汽灭菌法
A.再加套一副手套
B.用乙醇棉球擦拭手套
C.立即更换
D.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好
E.用胶布将破裂处粘好
A.用化学消毒剂浸泡过的物品,取出后可直接使用
B.碘酊不能用于粘膜的消毒
C.含氯消毒剂应现配现用
D.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时,应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
E.甲醛可用于浸泡器械及内镜
A.103kPa,130℃
B.103kPa,121℃
C.137kPa,130℃
D.103kPa,128℃
E.137kPa,128℃
A.用消毒剂擦拭患者使用过的家具及地面
B.仅更换清洁的大单、被罩及枕套即可
C.将同病室的其他病人转移出病室后对病室空气进行熏蒸消毒
D.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
E.无需处理和更换床垫
A.2%戊二醛
B.0.02%洗必泰溶液
C.0.1%苯扎溴铵酊
D.5%碘伏
E.70%乙醇
A.400ml
B.4ml
C.40ml
D.10ml
E.20ml
A.137kPa,126℃
B.103kPa,121℃
C.105kPa,132℃
D.105kPa,126℃
E.103kPa,126℃
A.碘酊
B.过氧乙酸
C.戊二醛
D.甲醛
E.碘伏
A.喷雾法
B.擦拭法
C.燃烧法
D.熏蒸法
E.浸泡法
A.50%
B.75%
C.95%
D.80%
E.70%
A.400ml
B.200ml
C.50ml
D.300ml
E.100ml
A.手术刀
B.换药碗
C.特殊感染伤口的敷料
D.污染的纸张
E.坐浴盆
A.氯胺
B.洗必泰
C.甲醛
D.乙醇
E.过氧乙酸
A.打开无菌容器盖使外面向上放于桌上
B.解开无菌包系带卷放在包布上
C.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无菌油纱布
D.将无菌敷料接触无菌溶液瓶口倒溶液
E.将无菌盘盖巾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
A.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治疗巾
B.铺好以后注明有效时间为6小时
C.注意使治疗巾边缘对齐
D.避免潮湿和暴露过久
E.治疗巾开门部分及两侧反折
A.戴手套前先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
B.核对标签上的手套号码和灭菌日期
C.戴上手套的双手置腰部水平以上
D.脱手套时,将手套翻转脱下
E.戴上手套的右手持另一手套的内面戴上左手
A.10cm
B.12cm
C.14cm
D.16cm
E.8cm
A.应使容器内面全部被火焰烧到
B.燃烧前容器应洗净擦干
C.锐利刀剪不能用燃烧法
D.在燃烧中可随时加入95%的酒精以提高灭菌效果
E.燃烧时须远离易燃易爆物品
A.昆虫隔离
B.消化道隔离
C.接触性隔离
D.呼吸道隔离
E.保护性隔离
A.手掌,腕部,手指,前臂,指甲,指缝,手背
B.腕部,前臂,手掌,手背,手指,指甲,指缝
C.前臂,腕部,手掌,手背,手指,指甲,指缝
D.前臂,腕部,指甲,指缝,手指,手背,手掌
E.手指,指甲,指缝,手背,手掌,腕部,前臂
A.氢氧化钠
B.高锰酸钾
C.乳酸钠
D.亚硝酸钠
E.氯化钾
A.70%
B.50%
C.95%
D.80%
E.5%
A.消毒过程中应避免人员走动并关闭门窗
B.灯管用乙醇棉球擦拭
C.使用超过2000小时的灯管应更换
D.消毒过程中用纱布遮盖病人双眼
E.照射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A.严密隔离
B.保护性隔离
C.接触隔离
D.昆虫隔离
E.消化道隔离
A.消毒
B.灭菌
C.清洁
D.抑菌
E.无菌
A.病区走廊
B.更衣室
C.配餐室
D.医生值班室
E.库房
A.24h
B.12h
C.4h
D.8h
E.48h
A.大小相同的物品不能重叠放入
B.物品应全部浸没在水中
C.玻璃类物品用纱布包好
D.煮沸法不能用于消毒橡胶类物品,以免高温使其变形
E.物品的盖子或轴节应该打开
A.碳酸氢钠
B.浓硝酸
C.浓盐酸
D.稀盐酸
E.氢氧化钠
A.瓶体有无裂缝
B.瓶签
C.溶液澄清度
D.瓶盖有无松动
E.有效期
A.布类物品放在搪瓷类物品的下面
B.保持所需压力的时间应达10分钟
C.灭菌毕即可开盖取物
D.隔层内加入一定量的水
E.温度应达110℃
A.干扰细菌酶的活性
B.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发生光解变性
C.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及酶变性凝固
D.破坏细菌膜的结构
E.抑制细菌代谢和生长
A.使用过的物品先冲洗后立即消毒
B.穿隔离衣后不得进入治疗室
C.隔离单位要有醒目的标记
D.脚垫要用消毒液浸湿
E.病人用过的物品不得放于清洁区
A.浸泡金属类物品浓度为0.2%
B.消毒物品需悬挂或抖散
C.不能用于体温表的消毒
D.2%过氧乙酸溶液用于手的消毒
E.放于阴凉处避免高温引起爆炸
A.0.2%过氧乙酸
B.70%乙醇
C.3%漂白粉溶液
D.0.5%碘伏
E.2%戊二醛
A.病人的排泄物倒入马桶中冲洗
B.病人剩余的饭菜可用漂白粉混合搅拌后倒掉
C.给予低脂肪食物
D.护理病人前后均应洗手
E.接触病人应穿隔离衣
A.用无菌治疗巾包裹手指操作
B.用酒精棉球擦拭破裂处
C.立即更换无菌手套
D.再套上一双新的无菌手套
E.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裹好
A.环氧乙烷
B.食醋
C.甲醛
D.过氧乙酸
E.乳酸
A.用镊子夹取
B.经他人传递
C.掀开抓取
D.从上面中间抓取
E.戴手套后拿取
A.4h
B.10h
C.8h
D.2h
E.6h
A.用紫外线照射
B.高压蒸汽灭菌
C.过氧乙酸擦拭
D.甲醛熏蒸柜熏蒸
E.用氯胺溶液喷雾
A.到远处夹取物品应持无菌持物钳速去速回
B.手术室及门诊换药室使用均应每日消毒一次
C.可以夹取任何无菌物品
D.取无菌持物钳时钳端无需闭合
E.钳端向上,不可跨越无菌区域
A.电离辐射灭菌法
B.微波消毒灭菌法
C.臭氧灭菌灯消毒法
D.压力蒸汽灭菌法
E.熏蒸法
A.霍乱
B.痢疾
C.肺结核
D.白血病
E.伤寒
A.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
B.干扰细菌酶的活性
C.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及酶变性凝固
D.抑制细菌代谢和生长
E.破坏细菌膜的结构
A.引起污染
B.吸附作用
C.降低浓度
D.拮抗失效
E.引起分解
A.肌肉萎缩
B.伞身营养缺乏
C.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D.石膏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
E.皮肤受汗液、尿液等潮湿刺激
A.老年痴呆病人
B.糖尿病病人
C.高热病人
D.全身瘫痪病人
E.肥胖病人
A.局部有轻微触痛
B.浅层组织感染,有脓液流出
C.严重可引起败血症
D.局部溃疡形成
E.出现黑色坏死组织
A.室温应调节到24℃左右
B.擦拭全身各处。注意擦净皮肤皱褶处
C.动作轻柔,尽量减少翻动次数和暴露
D.注意遮挡病人,保护病人隐私
E.擦洗肢体的时候先患侧后健侧
A.使支持体重的面积宽而均匀
B.减少皮肤的摩擦刺激
C.固定体位
D.架空受压部位
E.安全防护,防止坠床
A.昏迷患者
B.高热患者
C.足外伤患者
D.禁食患者
E.口腔疾患患者
A.从里向外擦净口腔及牙齿的各面
B.用开口器时,从门齿处放入
C.血管钳夹紧棉球,棉球干湿度适宜
D.协助病人漱口
E.活动假牙可放于70℃水中浸泡备用
A.气垫
B.塑料垫
C.水褥
D.羊皮垫
E.海绵垫
A.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B.受压部位勤按摩
C.协助经常更换卧位,防止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D.及时更换受污的被服、床单
E.加强营养
A.褥疮炎性浸润期
B.褥疮前期
C.褥疮淤血红润期
D.局部皮肤感染
E.褥疮浅度溃疡期
A.口腔内温度改变
B.口腔内湿度改变
C.消化功能减退
D.致病菌大于非致病菌
E.机体抵抗力降低
A.饭后马上即可进行
B.入浴时间太长应予以询问
C.水温调节在40~45℃
D.教会病人使用浴室内的呼叫器
E.浴室不应闩门
A.每次3~5分钟
B.全手掌紧贴皮肤按摩
C.蘸50%乙醇做局部按摩
D.按摩力度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E.作压力均匀的环形按摩
A.用于绿脓杆菌感染
B.用于真菌感染
C.可消除口臭,轻微抑菌
D.用于口腔H值为碱性时
E.遇有机物时,可释放氧气抗菌
A.生理盐水
B.油剂
C.清水
D.百部酊
E.30%乙醇
A.生理盐水
B.1%~4%碳酸氢钠溶液
C.0.l%醋酸溶液
D.0.02%呋喃西林溶液
E.朵贝尔液
A.润滑皮肤,增进皮肤营养
B.防止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C.增进局部血液循环
D.降温
E.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去除污垢
A.梳子---浸泡于消毒液中
B.治疗巾--烈日暴晒6小时
C.病人衣服--煮沸消毒
D.篦子上的棉花--焚烧
E.隔离衣--高压蒸汽灭菌
A.棉球
B.开口器
C.压舌板
D.吸管
E.弯血管钳
A.左腿骨折石膏固定病人
B.心梗急性期病人
C.腹部手术术后当日病人
D.大出血病人
E.截瘫病人
A.局部血栓形成
B.褥疮溃疡期
C.褥疮炎性浸润期
D.局部皮肤感染
E.褥疮淤血幻:润期
A.侧卧--髋部
B.坐位--坐骨结节
C.俯卧--内踝
D.仰卧--骶尾部
E.侧卧一--肩峰部
A.协助病人戴假牙前,应先浸湿
B.病人漱口后,协助将假牙戴回
C.用牙膏彻底清洗假牙
D.暂时不用的假牙可置于酒精中浸泡
E.取下的假牙用冷水冲洗干净
A.有大小水泡
B.水泡表皮剥脱露出湿润的创面
C.皮肤呈紫色
D.皮下结节
E.创面上有脓性分泌物
A.2%~3%硼酸溶液
B.0.1%醋酸溶液
C.1%~4%碳酸氢钠溶液
D.生理盐水
E.1%一3%过氧化氢溶液
A.认真听取病人主诉
B.观察局部皮肤变化
C.定时协助病人翻身
D.垫衬松紧适宜
E.受压发红处用50%酒精行局部按摩
A.护理操作轻柔,避免损伤皮肤
B.受压发红处不可按摩
C.骨隆突处可垫橡胶圈
D.保持皮肤、床褥清洁干燥
E.鼓励常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