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12-17 20:07:25
A.评价
B.计划
C.诊断
D.评估
E.实施
A.10mi
B.20mi
C.30mi
D.40mi
E.60mi以上
A.具有热受祖国的献身精神
B.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心身健康服务精神
C.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D.具有实事求是勇于钻研业务的精神
E.具有不怕吃苦的忍耐精神
A.真性尿失禁
B.习惯性尿失禁
C.压力性尿失禁
D.充溢性尿失禁
A.选用干燥无菌注射器
B.采血后去针头顺管壁将血浆和泡沫注入试管
C.避免过度震荡
D.血培养标本将血液注入培养瓶
E.立即送验
A.20秒
B.30秒
C.4分钟
D.2分钟
A.福尔马林
B.浓盐酸
C.冰醋酸
D.苯甲酸
E.甲苯
A.铁剂
B.健胃片
C.止咳糖浆
D.阿司匹林片
A.40℃
B.50℃
C.60℃
D.70℃
E.80℃
A.便于护士操作
B.病人感觉舒适
C.促进灌肠液排出
D.减轻不良反应
E.提高治疗效果
A.29%
B.33%
C.37%
D.41%
E.45%
A.约束手腕
B.约束踝部
C.固定肩部
D.固定一侧肢体
E.固定双膝
A.热敷
B.冷敷
C.按摩
D.红外线照射
E.绷带包裹
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24小时
A.先清洗,后消毒
B.先消毒,后清洗
C.先清洗,再放日光下曝晒
D.先放日光下曝晒,然各清洗
E.先灭菌,然后清洗
A.严格卧床休息
B.保证满足病员生活上的需要
C.加强心身两方面的护理措施
D.定时检测生命体征
E.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嗅觉
A.四肢麻木腰背剧痛
B.寒战发热
C.呼吸困难
D.皮肤瘙痒、荨麻疹
A.正压作用
B.负压作用
C.空吸作用
D.虹吸作用
E.静压作用
A.低温
B.虚脱
C.皮肤潮红
D.呼吸加快
E.畏寒
A.头高脚低位
B.去枕平卧位
C.头低脚高位
D.膝胸位
E.屈膝仰卧位
A.记录医疗
B.护理记录
C.病区报告
D.检查记录
E.体温单
A.照射前应清扫尘埃
B.物品距灯管50~60cm
C.灯管用无水酒精纱布擦拭
D.灯亮开始计时
E.关灯后冷却3~4分钟再开
A.鼓励病人适当的下地活动
B.腹部热敷
C.多饮碳酸饮料
D.肛管排气
A.复方新诺明片
B.四环素糖衣片
C.维生素E片
D.脊髓灰质炎疫苗
E.氨茶碱片
A.id
B.tid
C.qid
D.q4h
A.心理层次
B.生理层次
C.社会文化层次
D.技术层次
E.生物层次
A.中暑
B.脑出血
C.安眠药中毒
D.败血症
A.高压蒸汽灭菌
B.浸泡
C.擦拭
D.煮沸
E.熏蒸
A.经常更换卧位
B.膀胱内滴药
C.热敷下腹部
D.经常清洁尿道口
E.多饮水并进行膀胱冲洗
A.纠正缺氧
B.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产生
C.减少回心血量
D.增加病人舒适
A.每周2次
B.每日1次
C.每日2次
D.每日3次
E.隔日1次
A.不用湿手接触电源开关
B.贵重物品应妥善存放
C.饭后1小时方可沐浴
D.浴室要闩门,防止他人进入
A.解除便秘
B.高热病人降温
C.肠道手术前准备
D.分娩前准备
E.治疗肠道感染
A.医院里病原体来源广泛,环境污染严重
B.易感人群增多
C.有效控制大量新型抗生素的开发和使用
D.各种侵入性诊疗手段增多
E.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A.患者仰卧,下肢伸直略外展
B.术者洗手后左手食指,中指应常规消毒
C.穿刺部位在股动脉外侧0.5cm处
D.进针时针头和皮肤呈直角或45°角
E.注射毕局部须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
A.减少局部出血
B.使静脉回流减少
C.减轻肺部淤血
D.减少炎症的扩散和毒素吸收
E.减轻伤口缝合处的张力
A.20~25℃
B.25~38℃
C.38~41℃
D.41~45℃
E.45~48℃
A.绿色蔬菜
B.肉
C.豆腐
D.血
E.肝
A.口腔黏膜有无溃疡
B.口腔有无特殊的气味
C.口腔黏膜有无真菌感染
D.口腔黏膜有无出血点
E.口唇有无干裂
A.接住院处通知后将备用床改为暂空床
B.排列入院病历,最上面是住院病历封面
C.在体温单40~42℃之间用红笔纵写入院时间
D.测量体重并填写在体温单上
E.向患者介绍规章制度及常规标本留取法
A.高浓度给氧会使呼吸中枢过度兴奋
B.高浓度给氧会使呼吸中枢发生抑制
C.低流量给氧可增加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
D.低流量给氧可减轻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
A.管理工作
B.健康教育
C.治疗工作
D.保健门诊
E.社区服务
A.放出尿液,减轻痛苦
B.取不受污染的尿标本作细菌培养
C.测量膀胱容量
D.检查残余尿
E.进行膀胱腔内化疗
A.脉搏
B.呼吸
C.血压
D.意识
A.甲型肝炎
B.破伤风
C.斑疹伤寒
D.狂犬病
E.麻疹
A.尿糖定性
B.尿17羟类固醇检查
C.尿浓缩查结核杆菌
D.尿细胞计数
A.定数量品种
B.定放置地点
C.定人保管
D.定期消毒灭菌及检查维修
E.定时使用
A.自上而下,由内向外
B.自上而下,由外向内
C.自下而上,由内向外
D.自下而上,由外向内更.由外向内,再由内向外
A.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
B.减轻深部组织充血
C.解除疼痛
D.制止炎症扩散或化脓
E.保暖
A.立即拔出胃管
B.嘱患者做深呼吸
C.嘱患者做吞咽动作
D.稍停片刻再插
A.乙醇
B.碘伏
C.等渗盐水
D.注射用水
A.2cm
B.4cm
C.6cm
D.8cm
A.护士
B.病人
C.护士长
D.医生
A.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B.损伤气管粘膜
C.插管周围漏气
D.痰液阻塞呼吸道
E.口鼻分泌物流入呼吸道
A.呼吸暂停,呼吸减弱,呼吸增强反复出现
B.呼吸减弱,呼吸增强,呼吸暂停反复出现
C.呼吸浅慢,逐渐加快加深再变浅变慢,呼吸暂停后,周而复始
D.呼吸深快,呼吸暂停,呼吸浅慢,三者交替出现
E.呼吸深快,逐渐浅慢,以至暂停,反复出现
A.测T、P、R、BP
B.准备抢救用物
C.报告医生
D.介绍常规标本留取法
E.配合抢救后作好记录
A.心律不齐
B.房颤
C.心率减慢
D.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A.与患者保持合适的距离
B.经常保持目光接触
C.患者叙述偏题应及时打断其谈话
D.不评论患者所谈的内容
E.倾听过程轻声地说嗯
A.按医嘱执行
B.填写检验申请单
C.所用容器必须无菌
D.容器外须贴标签
E.采集量要正确
A.解除孕妇便秘
B.为中暑者降温
C.解除伤寒患者腹胀
D.分娩前清洁肠道
E.清除肝昏迷患者肠道内的有害物质
A.1000毫升
B.800毫升
C.600毫升
D.400毫升
E.100毫升
A.发育、营养
B.表情、面容
C.姿势、体位
D.饮食、睡眠
E.药物反应
A.髋部
B.背部
C.腹部
D.头部
E.骶尾部
A.生命体征
B.瞳孔反应
C.对疼痛刺激的反应
D.皮肤的温度
E.肌张力
A.神经系统机能
B.消化功能
C.呼吸功能
D.肌肉张力
E.体力恢复
A.青霉素
B.链霉素
C.破伤风抗毒素
D.细胞色素C
A.取中间部位的粪便
B.取边缘部位的粪便
C.取不同部位的粪便
D.随机取少许粪便
E.留取全部粪便
A.监护
B.一级护理
C.二级护理
D.三级护理
E.特别护理
A.导管应左右旋转,向上提拉
B.吸痰可延长时间,以确保吸痰效果
C.吸痰动作要轻而稳
D.一次吸痰不可大于15秒
A.一般病室温度应保持在翅22~24℃
B.气管切开病人室内相对湿度40%为宜
C.噪音控制在35~40dB
D.室内开窗通风换气,每次60分钟
A.用钾忌钙
B.用钙忌钾
C.用氯忌钙
D.用钙忌氯
A.了解患者一般情况
B.确定交谈目的
C.选择交谈环境
D.选择交谈时间
E.记录患者的治疗护理要点
A.左侧卧位,保留灌肠
B.右侧卧位,保留灌肠
C.左侧卧位,小量不保留灌肠
D.右侧卧位,小量不保留灌肠
E.右侧卧位,大量不保留灌肠
A.生物净化法
B.燃烧法
C.臭氧灭菌灯消毒法
D.擦拭法
E.煮沸法
A.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触痛
B.皮下产生硬结
C.表皮有水泡
D.浅层组织感染
E.局部组织坏死
A.衬垫是否垫好
B.局部皮肤颜色及皮肤温度有无变化
C.约束带是否扎紧
D.神志是否清楚
E.卧位是否舒适
A.病人入院时进行
B.病人出院时进行
C.遵医嘱进行
D.入院开始到出院止
A.每ml试验液含500u青霉素
B.试验液滴在电极板方形头上
C.试验部位皮肤用注射用水擦净
D.计时开关开5mi
E.试验部位皮肤出现白斑,也属阳性反应
A.陈一施呼吸
B.毕奥氏呼吸
C.库斯莫氏呼吸
D.浮浅性呼吸
E.鼾声呼吸
A.隔离单位标记鲜明
B.脚垫用消毒液浸湿
C.门口设消毒盆、毛巾、手刷
D.使用过的物品冲洗后立即消毒
E.穿隔离衣后不得进入清洁区
A.饮食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
B.饮食以软烂为主
C.饮食以少量多餐为主
D.膳食纤维含量少
E.只能短期使用
A.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
B.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钳
C.一份无菌物品仅供一位患者使用
D.操作时环境要清洁
E.操作者衣帽要清洁干燥
A.使病人舒适
B.预防褥疮及肺炎
C.保持病室整洁、美观
D.增进护患交流
E.消除病员疲劳
A.1912年天津
B.1906年北京
C.1888年福州
D.1860年上海
E.1835年广州
A.1m
B.0.9m
C.0.8m
D.0.6m
E.0.5m
A.头高脚低位
B.头低脚高位
C.平卧位
D.侧卧位
A.放在柜子里
B.与普通药统一领取
C.专柜加锁,专人保管
D.随便放置
A.缓脉
B.丝脉
C.绌脉
D.洪脉
E.速脉
A.0.1ml
B.0.2ml
C.0.3ml
D.0.4ml
A.紫外线照射
B.煮沸法
C.1%漂白粉溶液擦拭
D.戊二醛溶液浸泡
E.40%甲醛蒸熏
A.输氧导管
B.通气导管
C.导尿管
D.吸痰导管
A.血压计要定期检查
B.打气不可过猛
C.听不清应立即重测
D.偏瘫病人应在健侧肢体测量
E.用后袖带内空气要放尽,平卷
A.9%
B.19%
C.29%
D.39%
A.过敏反应
B.肺水肿
C.细菌污染
D.溶血反应
E.发热反应
A.T37℃ P102 次/分 R22 次/分 BPl6/10ka
B.T38℃ P98 次/分 R24 次/分 BPl5/9ka
C.T36.8℃ P88 次/分 R20 次/分 BPl7/1lka
D.T35.8℃ P58 次/分 R15 次/分 BPl4/8.5ka
E.T36.5℃ P70 次/分 R18 次/分 BPl9/13ka
A.领子
B.袖子
C.背部
D.腰以下部分
A.巴比妥钠、安定
B.洋地黄、奎尼丁
C.心得安、回苏灵
D.氯丙嗪、异丙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