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自考中国法制史预测试卷(三)

时间:2011-01-31 07:10:4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即是“上请”,是指一些显贵人物犯罪以后,可以上奏皇帝减免刑罚的特权制度.唐律规定的“请”的内容主要是:显贵者犯有死罪的,可以上请皇帝,望其免死,一般司法官不可擅断此类案件;犯有流罪以上的,司法官可依律减一等量刑.但是犯“十恶”罪及其他一些重罪的,不可享有此特权.(3)减.“减”是指具有一定身份的官员及其家属犯有流罪以下的罪,可享受减一等处罚的特权制度.其内容主要是:他们在犯有流以下的罪是,可以依法减一等量刑,但犯有死罪得则不享有这一特权.(4)赎.赎是指官吏贵族及其家属犯有流以下罪的,可享有用铜来赎罪的一种特权制度.但是,如果犯的是“五流”等罪的,则不可赎.(5)当.当即是“官当”,指官吏可以用官品爵位来抵罪得一种特权制度.

----------------------------------------

2、论述清末《大清刑律》的刑法原则.

参考答案: 所谓刑法原则,即是贯穿于刑事法律始终,对定罪量刑和刑罚的执行起全局性、根本性直接指导作用的准则,又体现着法律追求的价值目标.在近现代西方刑法体系中最基本的原则有罪行法定主义、罪刑相适应主义和刑罚人道主义三大原则.《大清刑律》作为中国第一部近现代意义的刑法典将这三大原则全部加以引进.(1)罪刑法定主义原则.中国传统法律允许类推,《大清刑律》中则首次规定了罪刑法定主义原则,“法律无正条者,不问何种行为,不为罪”,同时明文规定“刑律不准比附援引之大原则”,废除了类推的存在.(2)罪刑相适应原则.《大清刑律》废除了因民族、良贱、官秩、服秩等差异而形成的八议、官当、良贱、五服治罪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同罪异罚的现象.尽管由于争论的激烈,罪刑相适应原则,在清末的刑事法律变革中还未完全实行,但毕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3)刑罚人道主义原则.清末刑法变革中,立法者以西方的人道主义和中国传统的儒家仁政理论为出发点,放弃了封建法律的重刑主义原则,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各种酷刑,减轻处罚程度,并以西方近现代刑罚为参照对刑罚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在立法上体现另外刑罚人道主义原则.除此三大原则之外,《大清刑律》还参照西方近现代刑法对诸如刑事责任年龄、共犯、累犯、数罪俱罚、未遂犯等定罪量刑一般规则作了专门规定.

所谓刑法原则,即是贯穿于刑事法律始终,对定罪量刑和刑罚的执行起全局性、根本性直接指导作用的准则,又体现着法律追求的价值目标.在近现代西方刑法体系中最基本的原则有罪行法定主义、罪刑相适应主义和刑罚人道主义三大原则.《大清刑律》作为中国第一部近现代意义的刑法典将这三大原则全部加以引进.(1)罪刑法定主义原则.中国传统法律允许类推,《大清刑律》中则首次规定了罪刑法定主义原则,“法律无正条者,不问何种行为,不为罪”,同时明文规定“刑律不准比附援引之大原则”,废除了类推的存在.(2)罪刑相适应原则.《大清刑律》废除了因民族、良贱、官秩、服秩等差异而形成的八议、官当、良贱、五服治罪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同罪异罚的现象.尽管由于争论的激烈,罪刑相适应原则,在清末的刑事法律变革中还未完全实行,但毕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3)刑罚人道主义原则.清末刑法变革中,立法者以西方的人道主义和中国传统的儒家仁政理论为出发点,放弃了封建法律的重刑主义原则,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各种酷刑,减轻处罚程度,并以西方近现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8/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 自学考试导航 ★ 
 ★ 自考报名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