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文(专)真题(二)

时间:2012-10-22 13:46:4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24.出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成语有(     )
A.完璧归赵 B.怒发冲冠
C.刎颈之交 D.破釜沉舟
E.负荆请罪

25.下列作品中,涉及三国人物的有(     )
A.王昌龄《出塞》(其一) B.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C.陆游《书愤》  D.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E.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锱铢必较:

27.挂在一间房内,朝夕揣摩
揣摩:

28.师死而遂倍之
倍之:

29.相如奉璧奏秦王。
奏:

30.已而果然。
已而: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桥是个固定建筑物,一经造成,便屹立大地,可以千载不移,把它当作地面标志,应当是再准确不过的。《史记•苏秦列传》里有段故事:“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就因为桥下相会,地点是没有错的,桥是不会动的。但是这里所谓不动,是指大动而言,至于小动、微动,它却是和万物一般,是继续不断,分秒不停的。
(1)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2)文中引用《史记•苏秦列传》的故事说明什么问题?“梁”字是什么意思?
(3)从说明的对象看,本文属于哪种类型的说明文?

3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讽刺作者虽然大抵为被讽刺者所憎恨,但他却常常是善意的,他的讽刺,在希望他们改善,并非要捺这一群到水里。然而待到同群中有讽刺作者出现的时候,这一群却已是不可收拾,更非笔墨所能救了,所以这努力大抵是徒劳的,而且还适得其反,实际上不过表现了这一群的缺点以至恶德,而对于敌对的别一群,倒反成为有益。我想从别一群看来,感受是和被讽刺的那一群不同的,他们会觉得“暴露”更多于“讽刺”。如果貌似讽刺的作品,而毫无善意,也毫无热情,只使读者觉得一切世事,一无足取,也一无可为,那就并非讽刺了,这便是所谓“冷嘲”。
(1)文中所说的“讽刺”出于何种目的?
(2)从讽刺而言,文中的“这一群”包含了哪两种人?
(3)根据文中所说,说明“讽刺”、“暴露”、“冷嘲”的含义。

33.阅读诗篇,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这首诗写于什么朝代?姑苏是哪个城市?
(2)诗中哪一句诗直接表白了旅人的感情?
(3)分析“夜半钟声”在诗中的作用。

五、作文(本大题30分)
34.请以《金钱和精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 自学考试导航 ★ 
 ★ 自考报名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