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自学考试的复习与应考技巧 (二)

时间:2014-10-04 21:05:0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二、总复习的基本阶段和内容

  为了使总复习忙而不乱,扎实有效,必须把总复习分成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完成相应的任务,从而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不良现象。

  总复习一般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础知识复习阶段。对基础知识复习即把一个学科的主要知识点:基本的概念、观点、原理、事实、定理、公式都拉出来,进行全面的复习,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去记忆,并切实注意主要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基础知识复习阶段是总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部分内容复习不好,不仅后边的阶段不好进行,也是考不出好成绩的。因为,就现实的考试而言,不管考题的情境如何设置,考试都主要考基础知识。希望大家有扎扎实实的态度,千万不要猜题,务必全面地复习。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首先和主要的是重温单元复习,若在单元复习中曾整理出较好的书面资料,这时就会感到大有用场,总复习也会较为省力。其次,再将各单元知识相联系。

  第二阶段是解题能力训练阶段。在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后,现在主要是做练习题。这时所做的题不再是针对单元复习设计的题,而都是综合题,即一套套的学科考试模拟题。做题既要重视量,更要重视质。没有一定的量,解题的熟练程度不够;不重视质,做过去就了事,为做而做,是要不得的。因为做题训练的目的既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深化理解,也是检验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有哪些漏、缺、模糊的地方。所以,对做过的题一定要认真地检查、核对,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该补的补,该改的改,这样才能有进步和提高。

  第三阶段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阶段。前两个阶段是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层次上的复习,这一阶段要求就高了,即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我们现实生活、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说,自学考试对这方面重视还不够,但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和测试应逐步增强。要求大家切实把握住本学科中最有价值的知识,能给人以智慧,能增强人能力的知识,即拿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对于文科来说就是观点、原理;对于理科来说就是定理、公式。在进一步确定哪些知识是要求我们会运用的这一问题时,应主要考虑以下两点:一是考虑知识在本学科的地位。一般来讲,测试考生的主要是一科学科中最为基本的、普遍的、常用的知识。二是考虑实际、即现实生活、工作中大家正在议论、关注的问题。因为测试也主要选择大众化的问题、或叫热点问题,不会让大家解决那些偶尔才出现、发生的,仅个别或少数人了解的问题。这样,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也就是抓出本学科最基本的、最有价值的知识,同社会的热点问题、常出现的问题、常发生的事情相联系。联系时要注意:第一,说清楚实际问题是什么。联系时要注意:第一,说清楚实际问题是什么;第二,摆出基础理论知识;第三,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并将其分条列之。

  三、总复习的常用方法与技巧

  清楚了总复习的阶段和内容,实际上主要是清楚了总复习的要求和任务。如何达到这样的要求,完成好任务,关键取决于高效的方法、技巧。经过长期的实践,我觉的以下的做法比较好:

  1、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可避免复习的盲目性,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要注意做好以下三点:第一,计算自己拥有的总复习的时间,不要算得太紧,要留有事实上的余地;第二,各部分、各类型的知识自己掌握如何,哪里需要的时间较多些,哪里可以少些;第三,把总复习时间向各阶段、各部分分配。

  2、基础知识复习抓住“两线两点”。基础知识的复习是总复习中最为重要阶段和部分,要掌握好基础知识,有效的方式是抓住“两线两点”。“两线” 即纵向知识线索和横向知识线索。纵向的知识线索即包括知识结构,又包括知识要点。复习时要先抓出知识结构,绘制出总的知识结构图,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然后以结构带出知识要点。横向知识线索主要是把前后相似、易混的知识放在一起,比较、区别,以便于对知识点准确地把握。“两点”即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即包括全学科的重点难点,也包括各单元、章、节的重点难点。特别是全学科的重点一定要掌握好,从现实的考试看,只要把全学科的重点掌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3、解题能力训练由易到难。总复习时边看书边做题,通过做题增强解题能力。做题时就先从简单的题型开始,如先做填空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等,这些题型主要是检测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不大,一般都能做好。这样一则促进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二则自己有成就感,能受到鼓舞,以满怀信心地再去作较为复杂的理解性的题和运用性的题。

  4、掌握高效复习的若干技巧。除了以上的方式、方法外,以下做法更是高效复习的技巧。

  第一,看、读、说、写结合。看书可默读,也可边看边放声朗读,或自言自语,或给同学、同事等说,或边说边写。读、说都是用声音来增强刺激,有利于促进记忆。说、写时人的精力必须高度集中。所以,看、读、说、写结合,能使记忆更为牢固、深刻,也训练了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二、框架结构回忆。框架结构即上面所说的知识结构图,对绘制出来的不论是一章的或一单元的或更大范围的知识结构图,看过几遍以后,有意识地不看,自己慢慢回忆这一结构,即让知识结构图在大脑再现。若能较为准确、清晰地再现出一门课的知识结构图、这时,对该门课已从宏观上即体系上有较好地把握。然后,对这一结构图不断地丰富内容,使其越来越庞大,这样,一门学科的知识就基本掌握起来了。

  第三,同类问题一起处理。在经过纵向、横向复习,做了一些模拟题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也为了增加复习的兴趣,可以打破原来的复习方式、方法,把同类型的知识如概念或公式,同种能力要求的问题如计算或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集中起来一起处理。这样既可避免同类知识的混淆,又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地提高某一方面的能力。如记忆能力或计算能力等。


首页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2/2/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 自学考试导航 ★ 
 ★ 自考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