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9 19:10:33
解答:正确答案应选D。
例题3:
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根据这段陈述,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研究人员将小鼠放到一个迷宫式空间中来观察其应激行为模式。他们发现,在开放的、光照强烈的地方,小鼠会感到压力而惶惶不安,并想办法逃离;而通过药物或者基因手段抑制小鼠大脑杏仁核生成某种蛋白的功能后,它们在同样的区域就不会再有类似的应激行为模式出现,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这种蛋白活性决定了小鼠的抗压能力,进而决定了它的应激行为模式。
由此能够推出:______。
A.如果小鼠在开放的、光照强烈的地方感到惶恐不安,那么它的大脑杏仁核生成这种蛋白的功能没有被抑制。
B.如果小鼠在开放的、光照强烈的地方没有感到惶恐不安,那么它的大脑杏仁核生成这种蛋白的功能被抑制了。
C.只有抑制了小鼠杏仁核生成这种蛋白的功能,小鼠在开放的、光照强烈的地方才不会惶恐不安。
D.如果小鼠杏仁核生成这种蛋白的功能没有被抑制,那么在开放的、光照强烈的地方小鼠会惶恐不安。
解答:正确答案应选A。
例题4:
每道题先给出定义(这个定义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然后列出四种情况,要求应试人员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冗余设计是指在人力资源聘任、使用、解雇、辞退、晋升等过程中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使人力资源整体运行过程具有一定的弹性,当某一决策发生偏差时,留有纠偏和重新决策的余地。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不属于冗余设计的是:______。
A.某物业配电室配备了两个人,即使一人有事外出,也可以保证有人值班
B.篮球比赛中双方各出场5名队员,但通常每支职业篮球队有12~15人
C.某公司每年都会招一批大学生,让他们在各个岗位实习,作为储备干部培养
D.设计部的一名员工辞职,公司立即从质检部抽人兼任,同时人力资源部开始紧急招人
答案:D
第四部分:常识应用能力
本部分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查报考者的知识面及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考查内容包括时事政治、法律概论、公共行政和行政实务等。
例题1: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强调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______。
A.坚持科学发展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公平正义 D.坚持党的领导
解答:此题正确答案为A。
例题2:多项选择。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选项,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关于政府职能的特征,下列论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政府机构
B、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是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
C、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
D、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
解答:此题正确答案为A、B、C、D。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给出一段资料(文字、图表或数据),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通过运算、分析、判断,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例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1-3题。
2009——2011年间,全国开展创新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8.6万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8.8%,其中大型企业中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所占比重为83.5%,中型企业为55.9%,小型企业为25.2%。
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占本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28%、31.6%和9.6%,东部地区虽然低于中部地区,但东部地区开展创新活动企业的数量达到6.1万家。
调查结果表明,2011年我国规模工业以上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39606.1亿元,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2.7%;新产品出口额为8686.8亿元,占全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11.9%。
1、2009——2011年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约有______。
A.2.41万家 B.29.86万家 C.24.08万家 D.2.99万家
2、东部地区开展创新活动企业的数量达6.1万家,占全国开展创新活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______。
A.9.6% B.31.6%
C.28% D.70.9%
3、2011年我国全部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为______。
A.72998.3亿元 B.1033.7亿元 C.9720.5亿元 D.39606.1亿元
解答:1、正确答案为B。2、正确答案为D。3、正确答案为A。
第六部分:材料作文题或综合应用能力测试,两者取一
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对基本公文写作知识的熟悉程度。
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全面理解试题材料的内容及其含义,准确把握事实所蕴含的趋势、矛盾和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能够对试题材料的内容、趋势或矛盾进行归纳分析,多角度地进行思考,作出较为全面系统的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试题材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准确清晰地陈述意见、论证观点和表达思想等。
常见的题型有材料分析题、观点评析题、案例题、文书写作题和材料作文题等。
A、材料作文:
根据给出的材料和答题要求,写一篇文章。要求报考者充分利用给定的材料,切中主要问题,全面阐明、论证自己的见解,对材料中涉及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方案。作文的答题要求联系实际、观点鲜明、措施合理、条理清楚、语言简练流畅。
【材料作文举例】一个人,无论是官是民、是富是贫,都少不了与人打照面、打交道。这就有一个如何待人的问题。
待人以礼,源远流长。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不学礼,无以立”,荀子更是提出“礼者,人道之极也”。到西汉时,戴圣在《礼记》中告诫:“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正因为如此,我国被称为“礼仪之邦”。
待人以礼,人心所向。生活中,谁也不愿与人相处或相交,是找气受、找罪遭,更不是要去垒一堵墙、树一个对立面,让自己无路可走,使自己成孤家寡人。
待人以礼,礼在“礼貌”:对人恭敬,高看一眼;礼在“礼让”:得饶人处且饶人,有理也不亮高声;礼在“礼节”:相敬如宾,彬彬有礼,乃至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作答要求:
仔细阅读材料,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以“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字数在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答题示范】
有礼何以安,无礼何以危
西汉的著名经学家戴圣在选编《礼记》时特别告诫:“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这句古训意思简单明确,但意义深远。那么,我们就来说一说,人有了礼,究竟“安”在哪儿,若无礼,又会“危”在哪儿。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生活在其中,难免会时常与别人打交道。怎样才能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教给我们一个最好的方法——“礼”。
行为处事以礼待人,是一种素养,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和保障。俗话说“礼多人不怪”“抬手不打笑脸人”。这里的“礼”并不是“礼物”的意思,而是“礼节”“礼貌”的意思。社会是人的社会,人们的身份不同、性格迥异,在对待事物的看法观点、处理事情的行为方式上难免彼此不同。我们无法强行要求每个人的性格、观点都一致、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