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4-09 20:39:01
104放射医学技术初级(士)^91考试网纲
基础知识
生理解剖,医用物理血学知识,放射线物理与防护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求 |
|
一、解剖与生理基础 |
1.解剖学基础 |
(1)细胞 (2)组织 (3)器官 |
了解掌握掌握 |
|
2.运动系统 |
(1)骨 (2)关节 (3)骨骼肌 (4)颅骨及其连结 (5)躯干骨及其连结 (6)上肢骨及其连结 (7)下肢骨及其连结 |
熟练掌握熟练掌握掌握掌握掌握熟练掌握熟练掌握 |
| |
3.呼吸系统 |
(1)鼻 (2)喉 (3)气管、支气管 (4)肺 (5)胸膜 (6)纵隔 (7)横膈 |
掌握掌握熟练掌握熟练掌握熟练掌握掌握掌握 |
| |
4.消化系统 |
(1)口腔 (2)咽 (3)食管 (4)胃 (5)小肠 (6)大肠 (7)肝 (8)肝外胆道 (9)胰 (10)腹膜 |
掌握了解熟练掌握熟练掌握掌握掌握掌握掌握了解掌握 |
| |
5.心血管系统 |
(1)心脏血管系统 (2)淋巴系统 |
掌握了解 |
| |
6.泌尿、生殖系统 |
(1)泌尿系统 (2)生殖系统 |
掌握了解 |
| |
7.神经系统 |
(1)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室系统和脑血管) (2)周围神经系统 |
掌握 掌握 |
| |
8.内分泌系统 |
(1)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2)肾上腺 (3)垂体 (4)松果体 (5)胰岛 (6)胸腺 (7)生殖腺 |
掌握掌握了解了解了解了解掌握 |
| |
9.感官系统 |
(1)视觉器 (2)听觉器 (3)其它感觉器 |
了解掌握了解 |
| |
10.人体的生理 |
(1)血液 (2)循环 (3)呼吸 (4)消化与吸收 (5)排泄 (6)基础代谢 |
掌握了解熟练掌握掌握掌握 了解 |
| |
二、医用物理学知识 |
物质结构 |
(1)原子的核外结构 (2)原子能级 |
掌握了解 |
|
三、X线物理与防护 |
1.X线的产生 |
(1)X线的发现 (2)X线的产生 (3)连续X线、特征(标识)X线 (4)影响X线产生的因素 (5)X线强度的空间分布 |
熟练掌握熟练掌握掌握熟练掌握熟练掌握 |
|
2.X线的本质及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1)X线的本质与特性 (2)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各种效应发生的相对几率 |
熟练掌握掌握掌握 |
| |
3.X线强度、X线质与X线量 |
(1)X线的波长与管电压 (2)X线强度 (3)X线质 (4)X线量 |
熟练掌握熟练掌握熟练掌握熟练掌握 |
| |
4.X线的吸收与衰减 |
(1)距离的衰减 (2)物质吸收的衰减 (3)连续X线在物质中的衰减特点 (4)衰减系数、影响衰减的因素 (5)人体对X线的衰减 (6)X线滤过 |
熟练掌握熟练掌握掌握掌握熟练掌握熟练熟悉 | ||
5.辐射量及其单位 |
(1)照射量与照射量率 (2)比释动能与比释动能率 (3)吸收剂量与吸收剂量率 (4)吸收剂量与照射量的关系 (4)当量剂量与当量剂量率 (5)有效剂量 |
掌握 掌握掌握掌握了解掌握 | ||
6.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
(1) 放射线产生的生物效应 (2) 影响辐射损伤的因素 (3) 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 (4) 皮肤效应 (5)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
了解了解了解了解了解 | ||
7.X线的测量 |
(1)照射量的测量 (2)吸收剂量的测量 |
掌握了解 | ||
8.X线的防护 |
(1)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2)外照射防护的一般措施 (3)外照射的屏蔽防护 (4)我国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
熟练掌握熟悉掌握掌握 |
医学伦理学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求 |
医学伦理道德 |
1.医患关系 |
|
了解 |
2.医疗行为中的伦理道德 |
| ||
3.医学伦理道德的评价和监督 |
|
相关专业知识
断面影像学,影像诊断基础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求 |
四、人体影像解剖(包括平面和断面) |
1.头部 |
(1) 经大脑半球顶部的横断层 (2) 经半卵圆中心的横断层 (3) 经胼胝体压部的横断层 (4) 经前连合的横断层 (5) 经视交叉的横断层(6)经垂体的横断层经眶下裂的横断层(7)经下颌颈的横断层(8)经寰枢正中关节的横断层(9)经枢椎体的横断层 (10) 经下颌角的横断层(11)正中矢状面 |
掌握 掌握掌握掌握掌握 掌握掌握掌握掌握 掌握掌握 |
2.颈部 |
(1) 经喉咽和会厌的横断层 (2) 经甲状软骨中份和喉中间腔的横断层 (3) 经声襞和环状软骨板的横层(4)经环状软骨和声门下腔的横断层 |
掌握 掌握 掌握掌握 | |
3.胸部 |
(1) 胸膜顶层面横断层 (2) 第3胸椎体层面 (3) 主动脉弓层面横断层 (4) 奇静脉弓层面 (5) 肺动脉杈层面 (6) 肺动脉窦层面(7)左右下肺静脉层面(8)膈腔静脉裂孔层面 |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掌握掌握 | |
4.腹部 |
(1) 经第二肝门的横断层 (2) 经肝门静脉左支角部横断层 (3) 经肝门的横断层 (4) 经腹腔干的横断 (5) 经肠系膜上动脉的横断层(6)经肝门静脉合成处的横断层(7)经肾门中份的横断层(8)经胰头下份的横断层(9)经十二指肠水平部的横断层(10)经肝门静脉的冠状断层 |
掌握 掌握 掌握掌握掌握掌握 掌握 掌握掌握掌握 | |
5.男性盆部和会阴 |
(1) 经第1骶椎上份横断层 (2) 经第2骶椎上份横断层 (3) 经第3骶椎横断层 (4) 经第4骶椎横断层 (5) 经髋臼上缘横断层 (6) 经股骨头中份横断层 (7) 经耻骨联合上份横断层 (8) 经耻骨联合中份横断层 (9) 经耻骨联合下份横断层 (10)正中矢状面 |
掌握 掌握 掌握掌握 掌握 掌握掌握 掌握掌握掌握 | |
6.女性盆部和会阴 |
(1) 经第3骶椎下份的横断层 (2) 经第5骶椎上份的横断层 (3) 经髋臼上缘的横断层 (4)经股骨头上份的横断层 (5)经股骨头下份的横断层 (6)经耻骨联合上份的横断层 (7)女性盆部和会阴正中矢状面 |
掌握 掌握 掌握掌握 掌握 掌握掌握 | |
7.脊柱区 |
(1) 颈段横断层解剖 (2) 颈椎正中矢状断层 (3) 胸段横断层解剖(4)腰段横断层解剖 (5)骶、尾段横断层解剖 |
掌握 掌握 掌握掌握了解 | |
8. 上、下肢 |
(1)肩关节上份横断层(2)肩关节下份横断层(3)臂中份横断层解剖(4)肘部肱尺关节横断层(5)桡尺近侧关节横断层(6)前臂中份横断层解剖(7)手部近侧列腕骨横断层(8)掌骨中份层面 (9)髋部横断层解剖(10)髋部冠状断层解剖(11)股部中份横断层解剖(12)经膝部髌骨中点横断层解剖(13)经膝部中份矢状断层(14)经胫骨体中部横断层(15)踝关节的横断层解剖 |
掌握掌握掌握了解了解了解了解了解掌握 掌握 了解掌握 掌握 了解掌握 | |
五、医学影像设备 |
1.医用诊断X线装置 |
(1) 构成 (2) 分类 |
熟练掌握熟练掌握 |
2.X线管 |
(1) X线管的结构 (2) X线管的分类 (3) X线管的技术参数 (4) X线管的特性 (5) X线管组件 |
熟练掌握掌握掌握了解掌握 | |
3.X线高压装置 |
(1)主机的构成 (2)控制装置 (3)高压部分 (4)电源与地线 |
熟练掌握掌握掌握掌握 | |
4.X线机的辅助装置 |
(1)X线管支架 (2) 遮线器 (3)检查台 (4)X线影像增强器 (5)X线电视系统 |
熟练掌握熟练掌握掌握了解了解 | |
5.CT |
(1) CT的分类、进展 (2) CT的构成及功能 (3)主要技术参数 (4) CT机房设计及运行环境 |
掌握掌握了解了解 | |
6.CR |
(1) CR系统构成及其功能 (2)成像板结构 (3) 主要技术参数 |
掌握掌握了解 | |
7.DR |
(1) DR的构成及功能 (2)探测器结构 (3)技术参数 |
掌握了解了解 | |
8.相机 |
(1) 医用相机分类 (2) 医用相机构成 (3) 医用相机主要技术参数 |
掌握了解了解 | |
9.显示器 |
(1) 医用影像显示器的分类 (2) 医用影像显示器的构成及功能 (3) 医用影像显示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
掌握了解了解 | |
10.PACS |
(1) 常用术语 (2) PACS系统构成及其功能 (3) DICOM协议与标准 |
掌握了解了解 | |
11.乳腺X线机 |
(1) X线发生系统 (2)专用支架 (3)影像检出系统 (4)辅助系统 |
掌握了解了解了解 | |
六、诊断基础(士) |
1.呼吸系统的X线诊断要点 |
(1)呼吸系统基本病变X线表现 (2)常见疾病X线表现 |
掌握熟练掌握 |
2.循环系统的X线诊断要点 |
(1)循环系统基本病变X线表现 (2)循环系统常见病X线表现 |
掌握熟练掌握 | |
3.消化系统的X线诊断要点 |
(1)胃肠道病变基本X线表现 (2)食管疾病及贲门疾病 (3)胃肠常见疾病 (4)急腹症 |
熟练掌握掌握掌握掌握 | |
4.泌尿、生殖系统的X线诊断要点 |
(1)泌尿生殖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2)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 |
掌握熟练掌握 | |
5.骨与关节的X线诊断要点 |
(1)骨与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2)骨与关节创伤 |
掌握熟练掌握 | |
6.中枢神经系统及耳、鼻、喉的X线诊断要点 |
(1)头颅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2)颅脑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 (3)耳、鼻、喉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 |
掌握掌握掌握 |
专业知识
各种医学影像成像理论,数字影像基本理论,照片后处理(胶片、增感屏、洗片机)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求 |
七、X线成像理论 |
1.X线成像原理 |
(1)X线影像信息的传递 (2)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 (3)X线对比度 (4)X线照片的光学对比度 |
掌握 掌握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
2.X线的几何投影 |
(1)X线管焦点成像性能 (2)X线束 (3)焦点、被照体、胶片间投影关系 |
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 |
3.X线的散射线 |
(1)散射线的产生及其含有率 (2)散射线的减少与消除 |
掌握 熟练掌握 | |
4.X线照片的锐利度 |
(1)照片锐利度 (2)影响锐利度的因素 |
掌握 熟练掌握 | |
5.X线照片的颗粒度 |
(1) 照片颗粒性的概念 (2) 照片颗粒性的影响因素 |
掌握 掌握 | |
6.X线摄影条件 |
(1)感光效应与摄影条件选择 (2)自动曝光控制 |
熟练掌握 掌握 | |
7.体层成像原理 |
(1)体层摄影原理 (2)体层摄影基本概念 (3)数字合成体层成像 (4)曲面体层成像 |
掌握 了解 了解了解 | |
8.软射线摄影 |
(1)基本概念 (2) 乳腺摄影的原理和特性 |
了解了解 | |
八、医学影像照片处理技术 |
1.医用X线胶片 |
(1) 胶片的分类和结构 (2) X线胶片的特性曲线 (3)X线胶片的感光测定方法 |
熟练掌握 掌握 了解 |
2.增感屏 |
(1) 增感屏结构与种类 (2) 增感屏的性能 |
熟练掌握 掌握 | |
3.照片自动冲洗技术 |
(1)自动洗片机 (2)冲洗药液及其性能 (3) 洗片机的质量管理(QC) |
掌握掌握了解 | |
九、数字影像基本理论 |
1.数字影像基础 |
(1)模拟与数字 (2)矩阵与像素 (3)数字影像常用术语 |
了解了解了解 |
2.数字X线影像的形成 |
(1)采集 (2)量化 (3)转换 (4)显示 |
掌握掌握掌握掌握 | |
3.数字影像处理 |
(1)图像强化 (2)图像重建 (3)灰阶处理 (4)频率处理 (5)均衡处理 |
了解了解熟练掌握掌握掌握 | |
十、数字X线摄影成像理论 |
1.CR |
(1)成像原理 (2)曝光指数 |
掌握 掌握 |
2.DR |
(1)概述 (2)直接转换式平板探测器 (3)间接转换式平板探测器(4)直接与间接方式性能比较 |
掌握了解了解了解 | |
十一、DSA成像理论 |
1.基本原理 |
(1)成像原理 (2)成像方式 (3)减影方式 |
掌握 掌握了解 |
2.特殊功能 |
(1)旋转、岁差和钟摆运动 (2)步进 |
了解了解 | |
十二、CT成像理论 |
1.成像原理 |
(1)X射线的衰减和衰减系数 (2)CT数据采集基本原理 (3)CT的图像重建 (4)CT的重建算法 (5)多层螺旋CT的成像特点 |
掌握掌握了解掌握了解 |
2.基本概念 |
(1)层厚、间隔、体素 (2)螺距 (3)窗口技术 (4)FOV (5)部分容积效应 (6)重建函数 |
熟练掌握 掌握掌握 掌握掌握 掌握 |
专业实践能力
各种检查技术(X线、CT、MR、DSA),数字影像后处理及影像质量控制各论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求 |
十三、常规X线检查技术 |
1.X线摄影的基本知识 |
(1)解剖学基准线 (2)X线摄影学基准线 (3)X线摄影体位与方向 (4)体表解剖 |
熟练掌握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
2.各部位常见病X线摄影体位选择 |
(1)头颅常见病变的摄影体位选择 (2)胸部常见病变的摄影体位选择 (3)腹部常见病变的摄影体位选择 (4)脊柱常见病变的摄影体位选择 (5)四肢与关节常见病变的摄影体位选择 |
掌握 掌握掌握掌握掌握 | |
3.常见摄影体位的标准影像所见 |
(1)头颅 (2)胸部 (3)腹部 (4)脊柱 (5)四肢与关节 |
掌握 熟练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 |
4.X线造影检查 |
(1)X线对比剂(2)对比剂的应用 (3)泌尿系统造影 (4)胆道T管造影 (5)子宫输卵管造影 |
熟练掌握掌握掌握掌握了解 | |
5.乳腺X线摄影检查 |
(1)体位设计 (2)影像质量控制 |
掌握了解 | |
十四、CT检查技术 |
1.概述 |
(1)适应证与禁忌证 (2)扫描程序 (3)扫描方法 (4)病人准备 (5)CT扫描注意事项 |
掌握熟练掌握 掌握熟练掌握熟练掌握 |
2.人体各部位CT检查技术 |
(1)颅脑CT扫描技术 (2)鞍区CT扫描技术 (3)眼及眼眶CT扫描技术 (4)耳部CT扫描技术 (5)鼻与鼻窦CT扫描技术 (6)颌面部CT扫描技术 (7)咽喉部CT扫描技术 (8)颈部CT扫描技术 (9)胸部CT扫描技术 (10)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 (11)腹部CT扫描技术 (12)脊柱CT扫描技术 (13)盆腔CT扫描技术 (14)四肢骨关节及软组织CT扫描技术 |
掌握掌握掌握了解 掌握 掌握 掌握掌握 掌握 了解 掌握掌握掌握掌握掌握 | |
3.影像后处理 |
(1)多平面重组 (2)表面影像显示 (3)最大密度投影 (4)容积再现法 (5)仿真内镜成像 |
掌握 了解掌握了解了解 | |
4.影像质量控制 |
(1)影响CT影像质量的因素 (2)改善影像质量的措施 |
了解了解 | |
十五、DSA检查技术 |
1.检查前准备 |
(1) DSA适应症与禁忌症 (2)术前准备 |
了解了解 |
2.头颈部DSA |
(1) 血管解剖 (2) 造影技术 |
了解了解 | |
3.胸部DSA |
(1) 血管解剖 (2) 造影技术 |
了解了解 | |
4.心脏和冠脉DSA |
(1) 正常心脏及冠状动脉解剖 (2) 造影技术 |
了解了解 | |
5.腹部DSA |
(1) 肝脏DSA (2) 胃肠道DSA (3) 胰、胆、脾DSA (4) 肾脏及肾上腺血管DSA (5) 下腔静脉 |
了解了解了解了解了解 | |
6.盆腔DSA |
(1) 正常盆腔血管解剖 (2) 造影技术 |
了解了解 | |
7.四肢DSA |
(1) 血管解剖 (2) 造影技术 |
了解了解 | |
8.DSA影像质量控制 |
(1) 影响DSA影像质量的因素 (2) 改善DSA影像质量的措施 |
了解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