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3 09:54:28
及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管护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服务费市场化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农户合理付费、村
级组织统筹、政府适当补助的运行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合理确定农户付费分担比例。
七、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十六)强化基层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农村人居坏 境建设和整治中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 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妇联、少先队等群团组
一 直考织作用,组织动员村民自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四 议两公开",充分运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制度, 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村民等全程参与农 村人居环境相关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相关项目公示制度。鼓励通过政府
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引导农民或农民合作组织依法成
立各类农村环保组织或企业,吸纳农民承接本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后续管护工作。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
引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十七)普及文明健康理念。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群众动员优势,加大健康宣传教育力度,普及卫生健 康和疾病防控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健康素养。把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推 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把使用卫生厕所、做好垃圾分类、养成文明习惯 等纳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各级
农民教育培训内容。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卫生创建,大力推进健康村镇建设。
(十八)完善村规民约。鼓励将村庄环境卫生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对破坏人居环境行为加强批评教 育和约束管理, 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倡导各地制定公共场所文明公约、 社区噪声控制规约。深入开展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红黑榜、积分兑换等活动,提高村民维护村庄环境
卫生的主人翁意识。
八、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十九)加强财政投入保障。完善地方为主、中央适当奖补的政府投入机制,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 资,按计划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政策,保障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投入。地方各级政府要保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统筹安排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鼓励各地通 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用于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县级可按规定统筹整合改善农村人居 环境相关资金和项目,逐村集中建设。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投资收益
较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项目。
(二十)创新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做好与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等政策衔 接,落实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设施建设用地、用水用电保障和税收减免等政策。在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 的前提下,优先保障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用地, 优先利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项 且建设。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信贷支持。落实村庄建设项目简易审批有关 要求。鼓励村级组织和乡村建设工匠等承接农村人居环境小型工程项目,降低准入门槛,具备条件的可采
取以工代赈等方式。
(二十一)推进制度规章与标准体系建设。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开展地方立法,健全村庄清洁、农村生 活污水垃圾处理、农村卫生厕所管理等制度。 加快建立农村人居环境相关领域设施设备、建设验收、运行 管护、监测评估、管理服务等标准,抓紧制定修订相关标准。大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相关标准,提高全社 会的标准化意识,增强政府部门、企业等依据标准开展工作的主动性。依法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产
品质量安全监管,创新监管机制,适时开展抽检,严守质量安全底线。
(二十二)加强科技和人才支撑。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关技术研究创新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重点任务。 加大科技研发、联合攻关、集成示范、推广应用等力度,鼓励支持科研机构、企业等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
发。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农村人居环境领域节能节水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产品研发推广群加强407094
农村人居环境领域国际合作交流。举办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管护技术产品展览展示。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领域
职业教育,强化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和技能培训。 继续选派规划、建筑、园艺、环境等行业相关专业技术人
一 直考员驻村指星。推动全国农村人居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监测,定期发布监测报告。
九、 强化组织保障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结合乡村振兴整体 工作部署,明确时间表、路线图。 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中央农村工
作领导小组统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协调资金、资源、人才支持政策,督促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实。 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及时出台配套支持政策。省级党委和政 府要定期研究本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抓好重点任务分工、重大项目实施、重要资源配置等工作。 市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县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组织实施工作,主 要负责同志当好一线指挥,选优配强一线干部队伍。将国有和乡镇农(林)场居住点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 治提升范围统筹考虑、同步推进。
(二十四)加强分类指导。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优化村庄布局,强化规划引领,合理确定 村庄分类,科学划定整治范围, 统筹考虑主导产业、人居环境、生态保护等村庄发展。集聚提升类村庄重 在完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与产业发展互促互进,提升建设管护水平,保护保留乡村风 貌。城郊融合类村庄重在加快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特色保护类村庄重在保护 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生活习惯,加快改善人居环境。“空心村”、已经明确的搬 迁撤并类村庄不列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范围,重在保持干净整洁,保障现有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稳 定运行。对一时难以确定类别的村庄,可暂不作分类。
(二十五)完善推进机制。 完善以质量实效为导向、以农民满意为标准的工作推进机制。在县域范围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宜居村庄创建推介,示范带动整体提升。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 鼓励有条件 的地区推行系统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行管护,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统筹谋划、统一管护运营。通 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各方积极参与,避免政府大包大揽。充分考虑基层财力可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整 治提升重点,防止加重村级债务。
(二十六)强化考核激励。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相关督查检查计划,检查结果向党中央、国务院 报告,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效明显的地方持续实施督查激励。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列入中央生态 环境保护督察范畴,强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突出问题监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加强督促检查,并 制定验收标准和办法,到2025年年底以县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检查结果与相关支持政策直接挂钩。完善 社会监督机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真抓实干、成效显著的单 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的地区予以通报表扬。
(二十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总结宣传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经验做法和典型范例。将改善农村 人居环境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充分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创新利用新媒体平台,深入开 展宣传报道。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编制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解读材料和文艺作品,增强社会公众认 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测试题
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407094
吠行绿水青山就具合山组山的理念,深入学习班广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王程经验。
C.广东 D.安徽
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主要包含以下计划()。
①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② 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③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
④整体提升村容村貌
⑤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 D
3、根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 — 2025年)》,工作原则是()
①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分类施策;②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统筹推进;③坚持立足农村,突出乡土特色;
④坚持问需于民,突出农民主体;⑤坚持持续推进,突出健全机制
A.①②③④⑤&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