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山东三支一扶考试真题模拟(97)

时间:2017-11-01 18:41:2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行政主体合法的唯一依据是()。

A.行政公正 B.行政适当 C.程序合法 D.法律授权

2.村民陈某在本村建一住宅。镇政府认定其非法占用土地,违反《土地管理法》作出拆除房屋、退还土地的决定,随后将房屋强制拆除。陈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镇政府的决定、确认拆除行为违法。关于镇政府的权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有权作出拆除决定,但无权强制执行

B.有权作出拆除决定,也有权强制执行

C.无权作出拆除决定,也无权强制执行

D.无权作出拆除决定,但可以强制执行

3.以下行为中,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的是()。

A.为了课堂教学,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卖给学生使用

B.某歌手在某个人演唱会上,演唱某著名作曲家的作品

C.为了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将少数民族作品翻译成汉语出版

D.为了学些书法,临摹广场纪念碑的碑文

4.下列犯罪构成的要件中,属于犯罪的主观方面的是()。

A.犯罪的故意 B.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C.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 D.犯罪产生的危害结果

5.下列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是()。

A.小明,8岁,以100元将自己家新买的电脑卖给同学小丽

B.小王,20岁,以3000元售出一台液晶电视

C.李某,30岁,自愿将其摩托车转让给朋友陈某

D.张某,35岁,将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借给同事沈某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D。解析:行政法的首要原则是依法行政,强调“无法律无行政”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包括行政合法,行政合法包括行政主体合法、行政行为合法、行政内容合法以及程序合法。行政主体合法,行政主体资格因为法定授权机关的授权而产生,授权须有明文法律依据,并且公告授权决定。所以法律授权是行政主体合法的唯一依据。故答案选D,行政公正和行政适当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ABC错误。

2.【答案】C。解析:根据《土地管理法》第77条的规定,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由该规定,有权作出限期拆除决定的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镇政府无权作出该决定。排除AB。第83条规定,依照本法规定,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对继续施工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对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费用由违法者承担。由该规定,镇政府无权强制执行。排除D。故本题答案选C。

3.答案】D。解析: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ABC项不符合题干意思,故本题答案选D。

4.【答案】A。解析:犯罪构成的四要件指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罪过、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其中罪过主要包括故意和过失。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它包括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A选项指的是犯罪主观方面的罪过形式,即犯罪故意;BC选项是针对的犯罪主体;D选项,犯罪产生的危害结果是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故而本题答案为A。

5.【答案】A。解析:《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无效:(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六)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A项中小明8岁,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从事的行为是无效行为;其他各项并无致使民事行为无效的事由。故本题答案为A。

A good thing is soon snatched up. 好货卖得快。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成绩快速提升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 三支一扶考试信息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