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考试导航 ★ 

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一真题及参考答案(一)

时间:2015-09-08 10:06: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真题

  受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委托,中国普法网现予公布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试题,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本页内容如与考试试卷有出入的,以考试试卷为准;本页试题的题序或选项顺序与考生使用的试卷不同的,以试题选项内容为准。 
  试 卷 一 
  提示: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借鉴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民为邦本”、“法不阿贵”、“和为贵”和西方法治思想中的“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文化资源。关于借鉴中体现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特征,下列哪一说法是准确的? 
  A.本质的同源性 
  B.彻底的人民性 
  C.充分的开放性 
  D.实践基础的相同性 
  2.近年来,政法机关通过“大接访”、“大走访”、“大下访”等做法,通过开门评警、回访信访当事人等形式,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关于这些做法的意义,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恰当的? 
  A.政法机关既是执法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 
  B.政法干警既是执法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 
  C.人民群众是执法主体,法治建设要坚持群众运动 
  D.司法权必须坚持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关于它的具体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准确的? 
  A.社会成员享有相同的立法表决权 
  B.法律以同样的标准对待所有社会成员 
  C.反对任何在宪法和法律之外的特殊权利 
  D.禁止歧视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弱势的社会成员 
  4.2011年6月1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工委公布《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结果,30多天收到82,707位网民的237,684条意见,181封群众来信,11位专家和16位社会公众的意见。据此,草案对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进行了调整。关于这种“开门立法”、“问法于民”的做法,下列哪一说法是准确的? 
  A.这体现了立法平等原则 
  B.这体现了立法为民、增强立法主体自身民主性的要求 
  C.这表现了执法为民的理念 
  D.这体现了国家权力的相互制约 
  5.某高校司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处于大城市“陌生人社会”的人群会更多地强调程序公正,选择诉诸法律解决纠纷;处于乡村“熟人社会”的人群则会更看重实体公正,倾向以调解、和解等中国传统方式解决纠纷。据此,关于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理解与接受方式,下列哪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A.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文化相对性、社会差异性 
  B.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既应符合法律规定,又要合于情理 
  C.程序公正只适用于“陌生人社会”,实体公正只适用于“熟人社会” 
  D.程序公正以实体公正为目标,实体公正以程序公正为基础 
  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权”的论述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之一。下列哪一宪法原则准确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 
  A.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1943年,马锡五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他深入基层,依靠群众,就地办案,形式灵活,手续简便,被总结为“马锡五审判方式”。关于“马锡五审判方式”体现的法治意义,下列哪一说法是准确的? 
  A.是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典范 
  B.是努力树立司法权威及司法为民的典范                                             C.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法治经验的典范 
  D.是立足我国国情,坚持科学立法、维护法制统一的典范 
  8.2011年7月,某市公安机关模仿诗歌《见与不见》的语言和风格,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信息,敦促在逃人员投案自首:“你逃,或者不逃,事就在那,不改不变。你跑,或者不跑,网就在那,不撤不去。你想,或者不想,法就在那,不偏不倚。你自首,或者不自首,警察就在那,不舍不弃。早日去投案,或者,惶惶终日,潜逃无聊,了结真好。”关于某市公安机关的做法,下列哪一说法是恰当的? 
  A.公安机关有权减轻或免除对自首人员的处罚 
  B.公安机关应以社会管理职能代替政治统治职能 
  C.公安机关可以从实际工作出发,对法律予以行政解释 
  D.公安机关可以创新工作手段、利用有效宣传形式,促进全面充分履职 
  9.关于法律要素,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反垄断法》第三十七条:“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这属于义务性规则 
  B.《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这既不属于法律原则,也不属于法律规则 
  C.《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七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参照本条例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机构制定。”这属于委任性规则 
  D.《婚姻法》第二十二条:“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这属于确定性规则 
  10.某市政府为缓解拥堵,经充分征求广大市民意见,做出车辆限号行驶的规定。但同时明确,接送高考考生、急病送医等特殊情况未按号行驶的,可不予处罚。关于该免责规定体现的立法基本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不准确的? 
  A.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B.民主立法 
  C.注重效率 
  D.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1.《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该条款规定了下列哪一类法律现象的处理原则? 
  A.法律位阶的冲突 
  B.法律责任的免除 
  C.法律价值的冲突 
  D.法律责任的竞合 
  12.甲、乙分别为某有限责任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后甲在乙知情但不同意的情况下,为帮助妹妹获取贷款,将自有股份质押给银行,乙以甲侵犯其股东权利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关于本案,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A.担保关系是债权关系的保护性法律关系 
  B.债权关系是质押关系的第一性法律关系 
  C.诉讼关系是股权关系的隶属性法律关系 
  D.债权关系是质押关系的调整性法律关系 
  13.宽严相济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要求法院对于危害国家安全、恐怖组织犯罪、“黑恶”势力犯罪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分子,尤其对于极端仇视国家和社会,以不特定人为侵害对象,所犯罪行特别严重的犯罪分子,该依法重判的坚决重判,该依法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绝不手软。对于解决公共秩序、社会安全、犯罪分子生命之间存在的法律价值冲突,该政策遵循下列哪一原则? 
  A.个案平衡原则 
  B.比例原则 
  C.价值位阶原则 
  D.自由裁量原则 
  14.甲法官处理一起伤害赔偿案件,耐心向被告乙解释计算赔偿数额的法律依据,并将最高法院公报发布的已生效同类判决提供乙参考。乙接受甲法官建议,在民事调解书上签字赔偿了原告损失。关于本案,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A.法院已生效同类判决具有普遍约束力 
  B.甲法官在该案调解时适用了判例法 
  C.甲法官提供的指导性案例具有说服力 
  D.民事调解书经乙签署后即具有行政强制执行力 
  15.下列哪一表述说明人权在本原上具有历史性? 
  A.“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既不知有奴隶,也就无所谓释放” 
  B.“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C.“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D.“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文化发展” 
  16.据史书载,以下均为秦朝刑事罪名。下列哪一选项最不具有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特色? 
  A.“偶语诗书” 
  B.“以古非今” 
  C.“非所宜言” 
  D.“失刑” 
  17.关于明代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明朱元璋认为,“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 
  B.明律确立“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刑罚原则 
  C.《大明会典》仿《元六典》,以六部官制为纲 
  D.明会审制度为九卿会审、朝审、大审 
  18.清乾隆律学家、名幕王又槐对谋杀和故杀的有关论述: 
  ①“谋杀者,蓄念于未杀之先;故杀者,起意于殴杀之时。” 
  ②“谋杀则定计而行,死者猝不及防、势不能敌,或以金刃,或以毒药,或以他物,或驱赴水火,或伺于隐蔽处所,即时致死,并无争斗情形,方为谋杀。” 
  ③“故杀乃因斗殴、谋殴而起,或因忆及夙嫌,或因畏其报复,或虑其控官难制,或恶其无耻滋事,或恐其遗祸受害。在兄弟,或利其赀财肥己;在夫妻,或恨其妒悍不逊。临时起意,故打重伤、多伤,伤多及致死处所而死者是也。” 
  据此,下列最可能被认定为谋杀者的是哪一选项? 
  A.张某将浦某拖倒在地,骑于身将其打伤。浦某胞弟见状,情急之下用木耙击中张某顶心,张某立时毙命 
  B.洪某因父为赵某所杀,立志复仇。后,洪某趁赵某独自上山之机,将其杀死 
  C.卢某欲拉林某入伙盗窃,林某不允并声称将其送官。卢某恐其败露欲杀之,当即将林某推倒在地,揢伤其咽喉并用腰带套其脖颈,林某窒息而死 
  D.雇主李朱氏责骂刘某干活不勤,刘某愧忿不甘,拿起菜刀将李朱氏砍倒。刘某逃跑之际,被李朱氏4岁的外孙韩某拉住衣服并大声呼救,刘某将其推倒在地并连砍数刀,致其立时毙命 
  19.关于中外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下列哪一表述是错误的? 
  A.西周“七出”、“三不去”、“六礼”等婚姻法律的原则和制度,多为后世法律所继承和采用 
  B.汉代“秋冬行刑”的死刑执行制度,对唐、明、清的法律制度有着深远影响 
  C.清末规定的法官和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监狱及狱政管理的改良制度,是清末司法体制上的重大变化 
  D.法国国民会议于1787年8月26日通过《独立宣言》,这一划时代的历史性文件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 
  20.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必然要求。根据《宪法》规定,对于“宪法法律至上”中“法律”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是指具有法的一般特征的规范性文件 
  B.是指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 
  C.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D.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21.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后正式颁行的宪法&nb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9/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司法考试导航 ★ 
 ★ 司法考试历年真题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