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3-06 21:31:28
A 麦门冬汤 B 炙甘草汤 C 百合固金汤 D 养阴清肺汤
103.治疗肺胃阴虚之肺痿,宜用
104. 治疗气阴两伤之肺痿,宜用
A 桑白皮汤 B 麻杏石甘汤 C 小青龙加石膏汤 D 涤痰汤
105.肺胀,痰蒙神窍,神识恍惚,脉滑者,治疗宜用
106. 肺胀,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者,治疗宜用
A 心悸不安,形寒肢冷 B 心悸眩晕,面浮肢肿C 心悸不寐,多梦易醒D 心悸心烦,胸闷泛恶
107.心悸症属心阳不振者,其主症特点是
108. 心悸症属水饮凌心者,其主症特点是
A八正散 B六蘑汤 C清肺汤 D沉香散
111.患者小便不通,小腹胀满,口苦咽干,舌红苔腻,脉滑散,治宜选用
112. 患者小便不通,小腹胀满,烦渴欲饮,咳嗽气急,舌红苔黄,脉散,治宜选用
A太溪 B复溜 C涌泉 D照消
113.足少阴肾经后径穴是
114. 足少阴肾阴后输穴是
A俯卧 卧位 B仰靠 坐卧 C仰卧位 D侧伏坐位
115.针刺双侧大包、阳陵穴、太冲穴、宜选的体位是
116. 针刺一侧听宫、天柱 、风池穴、宜选的体位是
A气海、脾俞 B太冲、胃俞 C梁门、天枢 D三阴交、太溪
117. 治疗胃脘胀满疼痛,嗳腐吞酸,舌苔厚腻,宜取的腧穴是
118. 治疗胃脘灼热隐痛,咽干口燥,舌红少津,宜取的腧穴是
A手少阳三焦经 B手少阴心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太阴脾经
119.少海、通景穴所属的经脉是
120. 角孙、肩髎穴所属的经脉是
三、X型题:121~18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21.下列有关四时发病的述中,与《素间金匮真言论》相符的是
A 春善病风疟 B 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C 秋善病鼻衄 D 冬善病痹厥
122.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治疗原则有
A 补母 B 泻子 C 抑强 D 扶弱
123.肾主封藏是对肾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体现于
A 藏精 B 纳气 C 主水 D 固胎
124.脾与胃的关系表现为
A 藏泄相济 B 开降相用 C 燥湿相济 D 纳运相济
125.津液中“液”的特点有
A 浊而粘稠 B 流动性小 C 起濡养作用 D 布散于孔窍
126. 奇经、脉的生理功能
A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B调节六脏的生理功能
C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 D调节脑、髓和X细胞的功能
127. 下列选项中,提醒“火性炎上”的有
A目赤肿痛 B口舌生疮 C牙龈肿痛 D两目上视
128. 下列各项中,可形成血瘀的有
A血热 B血寒 C气滞 D气虚
129. 气机失调可表现为
A气逆 B气虚 C气陷 D气脱
130. 下列叙述中,体现“因人制宜”的有
A因病人处于盛夏季节,而慎用温热药 B病人体质强弱不同治疗用药有别
C病人处于产后,慎用通泄走窜之品 D病人X动,忘投峻攻,少用补益药
131.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有
A、见微知著 B、整体审查 C、司外揣内 D、以常衡变
132. 主食积内滞的脉象有
A、紧脉 B、洪脉 C、滑脉 D、弦脉
133. 下列病症中,与痰有关的有
A、鸡胸B、瘿瘤 C、瘰痢 D、乳痈
134. 导致头汗的原因有
A、虚阳上热B、上焦热盛 C、中焦湿热 D、下焦湿热
135. 涩脉的主病有
A、精少血多B、气滞血瘀 C、湿邪内滞 D、痰淤交结
136. 寒淫症可见的表现有
A.腹痛腹泻 B.畏寒肢冷 C.咳嗽气喘 D.鼻流清涕
137. 饮症可见的表现有
A.带下量多 B. X痞腹胀 C.咳痰黏稠 D.心悸气喘
138. 心脾两虚症可见的表现有
A.月经量多 B. 心悸怔忪 C.面色萎黄 D.腹胀便溏
139. 肝火犯肺症可见的表现有
A.头晕头胀 B.胸 C.咳痰带血 D.咽喉肿痛
140. 下列各项中,属于伤寒六经病症传变形式的有
A.逆传 B.合病 C.并病 D.直中
141. 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可选用的药物有
A.贯众 B.金银花 C.连翘 D.野菊花
142. 金樱子的功效有
A.固崩止血 B.固精缩尿 C.涩肠止泻 D.敛肺止咳
143. 入汤剂不易久煎的药物有
A.蔓荆子 B.薄荷 C.紫苏 D.荆芥
144. 佛手、香橼均可治
A.食积胃痛 B.寒疝腹痛 C.肝胃气痛 D.痰湿咳嗽
145. 具有通便作用的驱虫药有:
A、槟榔 B、鹤草芽 C、使君子 D、榧子
146. 山楂可用治:
A、泻痢腹痛 B、虫积腹痛 C、疝气腹痛 D、瘀阻腹痛
147. 郁金具有的功效有:
A、散血消徵 B、行气解郁 C、利胆退黄 D、凉血清心
148. 下列各项中,具有平肝潜阳作用的药物有:
A、龙骨 B、磁石 C、朱砂 D、琥珀
149. 不宜与草乌同用的药物有:
A、半夏 B、天花粉 C、瓜萎 D、白及
150. .既能益肾固精,又能健脾止泻的药物有:
A、莲子 B、桑螵蛸 C、覆盆子 D、芡实
151. 方剂配伍中,佐制药的作用有
A 防止病势拒药 B协调诸药之用 C降低君臣药之毒性 D减缓君臣药之烈性
152. 组成药物中含有牛膝的方剂有
A天麻钩藤饮料 B独活寄生汤 C血府逐瘀汤 D羌活胜湿汤
153. 组成药物中含有半夏,麦冬的方剂有
A麦门冬汤 B竹叶石膏汤 C温经汤 D百合固金汤
154. 组成药物中含有熟地黄的方剂有
A玉女煎 B阳和汤 C灸甘草汤 D大秦艽汤
155. 小活络丹具有的功用有
A除湿 B活血 C祛风 D化痰
156. 下列各项中,属于紫金锭(王枢丹)功用的有
A消肿止痛 B化痰开窍 C辟秽解毒 D溃坚透浓
157. 左金丸中少佐吴茱萸的用意有
A引导黄连入肝经,以泻肝火 B监制黄连,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端
C疏肝解郁,以使肝气条达 D取其下气之用,以和胃降逆
158. 黄岑、栀子同用的方剂有
A清瘟败毒饮 B龙胆泻肝汤 C普济消毒饮 D当归六黄汤
159. 下列各证中,可用黄莲解毒汤治疗的有
A热伤血络,吐血衄血发斑者 B火毒炽盛,烦躁错语不眠者
C热壅积凑,发为痈肿疗毒者 D阳明腑实,便秘超热谵语者
160. 下列各项中,属于《伤寒六书》回阳救急汤原方加减法的有
A泄泻不止,加开麻,黄芪 B若呕吐涎沫,或少腹痛,加盐炒东茱萸
C若干呕心烦,厥逆无脉,去茯苓加麦冬 D呕吐不止,加姜汁
161. 下列各项中,属于瘿病病理因素的有
A气滞 B痰凝 C血瘀 D水饮
162. 下列各项中,属于内伤咳嗽治法的有
A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B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C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D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163. 下列各项中,属于颤症诊断要点的有
A肢体颤抖 B项背强直,肢体抽搐
C头部摇晃 D记忆减退、判断力差
164. 下列各项中,属于喘证实喘辨证要点的是
A呼吸深长有余 B呼出为快
C呼吸气粗声高 D呼多吸少
165..以苓桂术甘汤为主方治疗的病症有
A呕吐之痰饮内阻证 B肺胀之阳虚水泛证
C水肿之脾阳虚衰证 D痰饮之脾阳虚弱证
166. 下列各项中,属于内伤头痛发病原因的有
A 情志不畅,火盛伤阴 B 禀赋不足,肾精亏损
C 思虑过度,气血亏虚 D 饮食失节,痰湿内阻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科目试题解析 一、A型题:1~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首先提出“六合者从火化”观点的专家
A、朱丹溪B、张元素C、李泉D、刘完素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刘完素为火热论代表
2. 阴损及阳经俱损的理论依据
A、阴阳转化B、阴阳互根 C、阴阳对应 D、阴阳消长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由于阴阳之间互根互用,所以在阴阳偏衰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阴阳互损的情况。
3. 下列各项中,属于五行相侮的是
A、真气不足,则制己所不胜 B、其气有余,则制己所胜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
五行相侮的次序是: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导致五行相侮的原因,亦有“太过”和“不及”两种情况。
4. “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的生理基础
A、肺朝百脉的功能正常 B、肝的阴血充足
C、肾的精气充盛 D、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肾主藏精主生殖;天癸,是肾精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一种精微物质,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女子月经来潮及排卵、男子精气溢泻,因而具备生殖能力的作用。
5. 根据《素问调经理论》所述,神不足则
A、容易悲伤 B、喜哭不休 C、思虑不详 D、容易恐惧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素问调经理论》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
6. 治疗血虚证配伍补气药,其理论依据是:
A 血能载气 B 气能生血 C 气能行血 D 气能摄血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补血同时配伍补气药。
7. 在津液代谢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肾之蒸腾气化 B、肺之通调水道 C、脾之运化水 D、小肠之分清泌浊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素问·逆调论》云:“肾者水藏,主津液。”
8. 任络脉是经络的分支,其中最大的是
A、孙络 B、浮络 C、经别 D、别络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别络是络脉中较大者,有本经别走邻经之意,具有加强十二经脉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在体表的联系,并能通达某些正经所没有到达的部位,可补正经之不足,还有统领一身阴阳诸络的作用。
9.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六瑶致病特点的是
A、传染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相兼性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1.外感性 2.季节性 3.地域性 4.相兼性。
10. 根据情志致病的理论,可导致二便失禁,遗精滑泄的是
A、思虑过度 B、愤思不已 C、恐惧过度 D、悲伤至极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肾在志为恐,恐则气下,过度恐惧伤肾,致使肾气失固,气陷于下的病机变化。
11. 易发生内燥病态的脏腑是
A、脾、胃、大肠 B、肺、胃、大肠 C、肝肾、小肠 D、肺肾、小肠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肺为娇脏 生理上:肺脏清虚而娇嫩,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为脏腑之华盖,百脉之所朝会;病理上: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常易犯肺而为病;胃喜润恶燥,胃喜润恶燥,是指胃当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大肠主津传化糟粕糟粕日久不行,耗伤津液。
12. 根据《灵枢 经脉》足太阴经的经气逆乱可导致
A、腹胀便秘 B、消谷善积 C、头晕头痛 D、霍乱吐泄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足太阴之别,名日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
13. 热病见寒的治则是
A、逆治 B、扶正 C、治标 D、从治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正治,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一种治疗原则。由于采用的方药与疾病证候性质相逆,如热证用寒药,故又称“逆治”。包括: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14.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属于
A、先按未受邪之地 B、早期诊治 C、扶正祛邪 D、未病先防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防止传变的方法:1.阻截病传途径 2.先安未受邪之地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