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2-03 22:10:14
(完善和提高的3改进):
(计划、财政、货币等相配)健全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
(运行监测、部门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财税、金融尤注意)综合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要充分发挥经济手段的调控作用,尤其是要加快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构建和不断完善。
3.3、宏观调控实践的转变:从“双积极”到“双稳健”
(“双积极”90s)通货紧缩条件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增国债,大建设)和积极货币政策(下调利率)来促进经济增长。
(“双稳健”03)经济过热3表现(部分行业投资猛;通货膨胀;能源紧张)条件下,采取适当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人民币基准利率;将调整实施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转而实施稳健财政政策(主要是控制国债规模),至此宏观调控政策体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了。
(2点启示)必须依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积极调整宏观调控政策(从“双积极”向“双稳健”的转变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必须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政策和手段(如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尤其要强调的是,宏观调控过程中各种调控手段必须相互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固然应当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但(不能据此排斥行政手段)在必要时发挥作用,而且由于其自身的优势,行政手段有时会更为直接有效(如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
4、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问题
中国现代产权制度问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所有制的核心-产权)>
4.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必须坚持的3依据):公有制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相适应;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相一致,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基本特征,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有力保障;其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标志。
(公有制主体2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主体地位2点注意):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量优,更重质高。
4.2、股份制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体系;
(所有制实现形式)上述经济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股份制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股份资本)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出现的;
(股份公司对资本主义的意义):促进资本主义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重大变化,私人资本取得社会资本的形式。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局部调整,但财产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企业的雇佣劳动制并没有改变)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股份资本和股份公司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是发展股份公司,有利于社会资本的迅速集中,迅速扩大资本规模;
二是发展股份公司,有利于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促进经营效率的提高;
三是发展股份公司,有利于政企分离,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当前,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4.3: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产权)就是对财产所拥有的权利。从本质上看,产权反映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围绕财产所形成的一系列经济权利关系;
(产权制度)就是国家为调整与财产有关的经济权利关系所做出的一系列制度性规定;
(基本特征)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3个有利于):公有制主体;促进非公有制;推动混合所有制
有利于维护公有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重组、交叉持股,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从而真正把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增添活力。
(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中心)→国企业改革(核心&方向)→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现代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
二、党政结合点(党建3大焦点)
1、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精神体现了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
(体现价值原则和真理原则的统一)“求真”就是研究事物及其发展客观规律,体现了人类活动的真理原则;“务实”就是谋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人类活动的价值原则。“求真”是“务实”的基础,“务实”是“求真”的目的。
(求真务实的关键:4对真实范畴)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PS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
(“三个代表”及其辩证关系)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用(联系的整体的观点)来看待“三个代表”思想。“三个代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三个代表”贯彻了真理原则)
“三个代表”2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历史一元论
(历史唯物主义)深化对3规律(人类社会发展、共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体现了真理的原则。
(历史一元论)认识到(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因此党的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三个代表”2体现: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原理)认识到(文化的本质和功能),因此强调党的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