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系列重要讲话 “十三五”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07年1月28号上午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真题

时间:2015-02-24 06:51: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91考试网提醒您关注最新招考信息:

       1、谈法不择众。

       在我国,法不责众的思想可谓由来已久,老祖宗素有扬德治而抑法治之好,就算万不得已施行法律之时,也必使之勿拂民心勿逆民意,简言之,法不责众。这大约应作为我中华能享“文明礼仪之邦”美称的一大凭证。世易时移,法不责众之辞似乎于今愈发现出“妙用”来了,多少大搞腐败之风大逞假冒伪劣之能者无不以之为壮胆丸和安慰剂,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无不深恶而痛绝之。

       在一个健康有序发展的社会里,违法犯罪者毕竟是少数,法律恰好针对他们而言,因而从价值目标,即理想状态下的应然性上讲,法应责“寡”而不责“众”,但从现实意义上的实然性而言,当社会上盛行法不责众的思想和行为时,起码表明现实生活中违法者已为数不少,无疑应视之为全社会的“黄牌”,有相当的警示意味。

       大量事实证明,一撮违法分子总喜欢打着公众的旗号大行非法勾当,并以法不责众为己开脱,这种人自称众,其实是“伪众”,“伪众”者寡,对他们必须高举法律的利剑,戳穿其“伪众”的假面具,使其孤家寡人不得人心的丑恶嘴脸昭然于公众眼前。

       如果社会公众也有法不责众的意识,这就使我们不得不对法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即法本身是否合法,法是“善法”或“恶法”?就普遍性而言,我国目前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大业的进一步深化而制定的,从总体上长远上看适应了我国社会的发展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其合法性不容怀疑。

       法是善法,而社会公众甚至执法部门仍有法不责众的思想和行为,这就非常危险了,表明全社会存在的道德意识衰退,法律观念淡薄的严重问题。我国目前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期,一定程度的社会紊乱现象在所难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各种违法坐视不顾,那样只会加剧社会混乱。

       众和寡不能截然分开,二者是对立统一而又相互转化的。法不责众常常由法不责寡而致,违法者由寡至“众”(尽管还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众)的事实本身就值得全社会尤其是政法机关深思和警省,若这时还有法不则众的糊涂观念,那将非常危险。

       翻开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儒家道德至上,伦理治国的道德理想主义在一幕幕血雨腥风刀光剑影的历史剧中实在显得苍白无力,因而自古就有儒表法理的治国之策一说,更何况在依法治国实行法治成为世界大潮流和我国发展大趋势的今天,我们不仅应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更应该做到有法必依,执 法必严,违法必究。

       法不则众可以休矣,法不则众必须休矣!

       2、出警途中遇车祸紧急情况的处理;

       3、求职意向以及面临的挑战

  
Time lost may be repented but never recalled. 失去时间可以后悔,但无法追回.
A green wound is soon healed. 新伤口愈合快。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成绩快速提升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 公务员考试信息汇总 ★ 
 ★ 公务员考试试题汇总 ★ 
 ★ 省市县导航及其他考试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