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9-24 12:44:57
■ 科技史
哥白尼:1543年,哥白尼发表了巨著《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与此同时,A·维萨留斯及其同学M·塞尔维特提出了以心脏为中心的血液循环理论。
■ 伽利略:伽利略用实验事实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如“物体愈重,落得愈快”等错误的理论。1609年他亲自制做一架望远镜发现了太阳黑子。伽利略是太阳中心说的热心宣传者和忠实捍卫者。
■ 牛顿:牛顿科学创造的顶峰是《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其叙述了运动三定律。牛顿对科学的最大贡献是万有引力定律。这一定律把地上和天上的物体运动规律统一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力学体系。
■ 我国航天史
1999年11月20日,我国“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甘肃酒泉航天发射基地发射成功。
2001年1月1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12月30日,我国“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航天员杨利伟成为首位飞上太空的中国人。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2颗月球探测卫星。
2011年,我国将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实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试验。
■ 能源技术
■ 太阳能:一般是指太阳光辐射的能源。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三种形式: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转换。太阳能产品最终目的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太阳能利用设备和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 核能:又称原子能,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核裂变主要应用于核能发电,技术应用比较成熟。核聚变则有几大优点:安全、无污染、高效,核能中聚变能是一种无限、清洁、安全的理想能源。
■ 生物质能:指由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是太阳能以化学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一种能量形式,是一种可再生、永不会枯竭,且对我们地球环境“最友好”的清洁能源之一。目前其主要应用方式有:生物质制沼气技术、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技术、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燃料酒精、生物质热裂解液化技术等。
■ 地热能: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不断进行热核反应,产生的巨大热能通过大地的热传导、火山喷发、地震等途径向地表散发,产生了地热能。地热能主要应用方向有:地热发电、地热直接利用、地源热泵技术、地热制冷空调技术、地热能梯级综合利用技术。其中地热发电已经成为某些国家的主要发电方式。
■ 材料工程
■ 超导材料:荷兰物理学家昂尼斯发现,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在温度降到绝对零度附近某一特定温度时,它们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无法测量。这一现象叫做超导现象,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质叫做超导体。零电阻和抗磁性是超导体的两个重要特性。使超导体电阻为零的温度,叫超导临界温度。
■ 纳米:纳米是一个物理学上的度量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
■ 生物技术
■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 细胞工程: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按照人们的设计,有计划地改变或创造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从而达到控制或改变细胞的功能,快速繁育或培养新的优良品种的技术。它包括:(1)体细胞杂交技术;(2)核移植技术;(3)干细胞技术;(4)诱导改变染色体数目的技术。
■ 信息技术
■ 4G: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 物联网: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传递各种信息。光纤是用石英玻璃制造的,由两层组成:里面一层叫内芯,直径一般为几十微米或几微米,比一根头发丝还要细;外面一层叫包层。为了保护光纤,包层外还往往覆盖一层塑料。光纤通信的优点:(1)通信容量大;(2)传输损耗低;(3)经济、轻便;(4)抗干扰能力强;(5)保密性能好。
■ 云计算: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云计算引入了全新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具有节省成本、高可用性、易扩展等众多优点。
■ 物理学
■ 电磁理论:1864年,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预言光是一种电磁波。1888年,赫兹发现了电磁波。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成为描述电磁运动的基本理论,被称为自然科学的第三次理论大综合。
■ 磁悬浮列车:磁悬浮技术的研究源于德国,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靠磁悬浮力(即磁的吸力和排斥力)来推动的列车。目前,世界上通用的三种磁悬浮技术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常导电式磁悬浮,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超导电动磁悬浮,这两种磁悬浮都需要用电力来产生磁悬浮动力。而第三种,就是我国的永磁悬浮,它利用特殊的永磁材料,不需要任何其他动力支持。
■ 原子核物理
■
■ 粒子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研究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微观世界,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在很高的能量下,这些物质相互转化的现象,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和规律。迄今,人们已认识到构成物质的最小组成为三种粒子:轻子、夸克、媒介子。作用在物质上的所有的力可归结为三种:引力、强力、统一的电弱力。
■ 现代宇宙学
■ 多普勒效应:物理学上利用光波波长的相对移动量与相对运动速度成正比来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科学家利用多普勒效应证实了宇宙是不断膨胀的大爆炸理论。
■ 黑洞:所谓“黑洞”,是引力场很强的一种天体,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出来。恒星的半径小到一特定值时,就连垂直表面发射的光都被捕获了。到这时,恒星就变成了黑洞。
■ 暗物质:指那些不发射任何光及电磁辐射的物质。暗物质存在的最早证据来源于对球状星系旋转速度的观测。暗物质的总质量是普通物质的6.3倍,在宇宙能量密度中占了1/4,同时更重要的是,暗物质主导了宇宙结构的形成。中国首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