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系列重要讲话 “十三五”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12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详解(三)

时间:2013-08-08 13:38:3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6.有人用水来比喻文化:“文化似水,水成于无形,隐于其中,却凝结一切;文化似水,润物无声,又难阻挡”。文化的交流是人类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交流具有其他交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北京下,文化交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大国普遍重视利用文化手段来展示本国文化,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提升和扩大国家的影响力。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主动置身于国际文化交流中,是责任,也是使命。

语言作为文化载体和交流工具,架起了文明间对话的桥梁;文化作为民族智慧和心理特征的精神反映,促进了国家间相互的了解,孔子学院蕴涵着“语言”和“文化”两大特征,使它不仅成为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的重要品牌,更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开展民间外交的友好平台。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和特色文化,举办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在树立中国良好形象、提升中国软实力、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21世纪文化的“新丝绸之路”。但这条路并不好走,既有国家投入不够的问题,又有社会参与不足的问题。还有不少人认为,目前国内教育发展也不平衡,国家应该在国内教育上投入更多。国外的经验表明,语言和文化的推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要等国内的教育发展平衡了,再去推动自己国家的文化交流,恐怕为时已晚。

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较多考虑的是”要让外国人看到我们”,较少考虑国外受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更没有琢磨外国人想看到什么、喜欢看什么、想看懂什么、能看懂什么。对中国学生来说,“愚公移山”“孔融让梨”是传统的美德,可是把这些故事讲给别的国家的学生去听,却不一定能接受,孔子学院的汉语教材究竟是坚持传统文化呢,还是要考虑与当地传统文化的不同?有人提出要实现教材的本土化。但也有人认为,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和德国歌德学院在编写教材时只根据本国情况进行编写,目的就是让外国人去学习和了解他们的文化。到底是应该实现教材本土化,还是应该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目前汉办仍在摸索中。

由于一些历史问题的影响,汉语的推广在中国的周边国家仍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虽然A国和B国近年来均出现汉语热,各院校和语言学校等都开设了汉语课,但孔子学院至今仍未能在这两个中国的邻国建立。可以说,孔子学院的发展同周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复杂性相关。有些国家在签证发放上对中国人管理较严,使中国志愿者教师入境的手续复杂。中国驻A国使馆教育处负责人黄先生表示,A国针对来该国汉语教师较为严苛的签证政策,使得几年来,仅有几名中国派来的中文教师能够短期在A国执教。中方已经多次呼吁A国能够尽快改善有关中国派遣汉语教师的相关政策,尤其是签证政策,以促进人员往来与交流。

中国一直在努力改变这些国家对于孔子学院的认识,正如日本化徒大学理事长、孔子学院理事长北元蓬朗评价的那样:“非零和、非排他、非竞争、非暴力,孔子学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互惠双赢的语言文化推广模式,这是首个发展中国家利用有限的资金推广本国语言文化的先驱式实践。孔子学院并没有文化扩张抑或是文化占领的野心,它是一颗和平、友善的种子,在世界扎根、开花、结果。唱响的是世界文化生态。孔子学院信封的是,只要沟通和交流,不同文明之间都会有启发。

7、孔子学院在海外受到很大欢迎的同时,国内关于孔子学院的讨论也开始更加热烈。以下是两个网友关于孔子学院的一些评论。

网友A:孔子学院大部分都来自于政府的投入。据国家汉办《关于2009年孔子学院总部工作计划的汇报显示,2008年中央财政给孔子学院的投入逾50亿多元。而国内的教育投入呢?中国的农村中小学的人均教育经费每年300元都难以保证,外来务工子女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而流离失所,读书越来越难。这真是一个巨大的反差。难道不应该把有限的银子用到解决中国国内儿童失学等问题上吗?

网友B:我们知道,孔子学院受到了国外热烈的欢迎,甚至掀起了一股”汉语热“。

这也确实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了出去。可是,国内似乎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那么重视。对于孔子的“仁说”,有多少青年朋友信奉?中国的传统节日,甚至没有国外的“洋节”受欢迎。为什么不在国内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呢?

8.多年来,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大约是10:1的逆差,最高时有15:1。出口的图书主要是到一些亚洲国家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100:1以上。这些数字可以从《中国版权年鉴》上得到印证;2004年为例,中国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4068种,输出14;从英国引进2030种,输出16;从日本引进694种,输出22种。近年来,中国的图书版权贸易在引进与输出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已下降到大约3:1的逆差。但整个西方图书市场只有大约2个百分点是从外国进口的图书。

文艺演出也有类似状况。中国引进和派的文艺演出每场收入比约为10:1,中国全部海外商业演出的年收入不到1亿美元,不及国外一个著名马戏团一年的海外演出收入。中国对外演出长期以来都处于廉价交易的状态,一些艺术团出去演出一场的收入只有几百美金,最高几千美金。作为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龙头”,杂技一直令中国人引以为骄傲。可是中外文化交流开展多年,几乎所有的对外杂技演出都由外国经纪人把持,中国提供的只是廉价劳动力。“由于缺少像样的品牌,杂技演员平均一天在外面只挣30美元,少得可怜”。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世界三大男高音”来中国演出的出场费动辄数十万美元,欧美四大音乐剧、世界十大交响乐团等来华演出的最高票价卖到5000元,每次演出都赚个盆满钵满。从2000年至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2010年,美国国内票房总收入106亿美元,几乎全部来自美国电影;而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为15亿美元,44%来自美国电影。2011年,中国电影的贸易逆差更是达到了40.6亿元人民币。

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学者并不缺乏勤勉,然而在文化拿来与文化输出的天平上,出现了惊人的失衡,由此导致的文化逆差令人扼腕。时任美国财政大臣布朗2003年来中国时说,英国从中国进口越来越多的家电、服装和其他东西可以用英国出口的一样东西来平衡,这就是英语。英语教学作为一项出口项目,它的价值在5年里已经从65亿英镑增加到了103亿英镑,大约占英国GDP1%

由于统计标准、统计体系的不一致,国内、外对中国文化产品的进出口状况有着不同的判断。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资料中,就把中国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一同列为了世界文化贸易五强国。如果把文化硬件产品也算入文化贸易范畴,那么中国确实是文化出口大国。正如加拿大《环球邮报》记着归纳的,中国人“创造了世界1/3的电脑,1/2的数码照相机和DVD播放机,2/3的复印机”,加上欧美市场上销售的60%的体育用品和占全球市场75%以上的礼品玩具,的确足以支撑“文化贸易大国”的说法

“虽然中国加工的玩具铺满了发达国家市场,但真正有影响力的文化形象却还是奥特曼、变形金刚、芭比娃娃、史努比,而且这种形状暂时不会改变”。学者们对此深表忧虑,“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发源地,只出口电视机,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也就是不出口中国的思想观念,就成了一个‘硬件加工厂’。”一位文化官员说:“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凭借其古老而价值不变。文化是活得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特殊的力量。”

文化需要发展,发展需要传播。文化传播的力量有多大?这似乎是一个难以量化的命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文化交流与传播会成为一个趋势,一种时尚和一股推动力量。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进程中,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左右和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入人心。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一、给定资料6中提到:“有人用水来比喻文化,‘文化似水,水成于无形,隐于其中,却凝结一起;文化似水,润物无声,又难阻挡’。”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二、请结合给定资料,对德国歌德学院的成功做法进行归纳,并说说对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有哪些启示。(25)

要求:归纳全面,内容具体,分析透彻,逻辑分明,不超过400字。

 

三、给定资料7中提到了两位网友的观点,假如你是国家汉办的一名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针对这两位网友的观点,分别给他们写一个回帖。(20)

要求:立场正确,内容全面,论述有力,不考虑格式,不超过400字。

 

四、给定资料3中提到:“‘互相取长补短,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300多年前,德国先哲莱布尼茨对中西方文明这样期待。”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要求:

  (1) 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 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 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1、给定资料6中提到:“有人用水来比喻文化,‘文化似水,水成于无形,隐于其中,却凝结一起;文化似水,润物无声,又难阻挡’。”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答题思路】

  通过分析,本题可分为三部分来答,首先要对“文化似水,无形、隐于、凝结、无声、又难于阻挡”有什么特点进行概括;然后根据材料分析目前我国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要给出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该怎么做?做本题主要集中材料6

【参考答案】

  答:1、特点:文化是一种“软实力”, 具有长期性、凝聚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具有隐蔽性、抽象性;文化是经济的助推器,具有推动力;文化是国家间交流的桥梁,具有传承性。

  2、问题:我国对文化发展不够重视;对传播中华文化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忽略文化发展带来的经济价值。

  3、对策:我们要重视本土文化,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加大文化发展投入,做好文化发展的长期规划。

2、请结合给定资料,对德国歌德学院的成功做法进行归纳,并说说对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有哪些启示。(25)

要求:归纳全面,内容具体,分析透彻,逻辑分明,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答题思路方法】

  本题有两问,一是需要对德国歌德学院的成功做法进行归纳,二是需要回答这些做法对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有哪些启示。题目要求,归纳全面,分析透彻,因此,对歌德学院的做法需要从材料中一一归纳。而对于启示,通常就是对策,且多注重于未来的对策,因此需要进行推理分析。这道题的答题信息主要集中材料17.归纳做法,我们只需要从材料中摘取概括就可以,比如给定资料2中的重视建立职业化队伍;而启示,需要仔细分析歌德学院的做法哪些是适用于孔子学院的、孔子学院在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等,再提出相应的启示。

【参考答案】

  成功做法:

  1、重视建立职业化队伍,保障队伍的专业和稳定性。

  2、与政府签订协定,为文化机构,工作具有独立性。

  3、政府资助,经费充足,采取国家埋单的文化政策。

  4、严密管理经费,设立独立的文化委员会和审计机构,保障资金安全、使用到位。

  5、全面真实的反映德国情况,获取信任。

  启示:

  1、树立正确的文化传播理念,进行长远科学严谨的统筹规划。在建院时同步推进和系统规划教材读本、语言课程等,规划和强化师资力量培训与安排,稳步推进。

  2、加大国家政府支持和公众参与,保障资金充足;赋予其工作独立性,厘清政治与文化的边界,让文化自我管理,遵循自身发展规律。

  3、加强对传承传统的自身文化主体的不断发掘、维护与建设,增加反映中国文化精髓作品的引入和推介,

  4、尊重所在国的文化价值,遵守其法律和制度。注重汉语文化在所在国的本土化再创造,积极寻找与当地文化的交叉点,全面展现丰富多彩的中国形象。


首页 上页 2 3 下页 尾页 3/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成绩快速提升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 公务员考试信息汇总 ★ 
 ★ 公务员考试试题汇总 ★ 
 ★ 省市县导航及其他考试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