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系列重要讲话 “十三五”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三)

时间:2013-02-18 22:48: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市政公用事业也卖出去,这些都卖完了该怎么办?不客气地说,这简直是败家子行为!

5.2009年7月31,L市举行“城市供水价格改革调整听证会”,参会的18名听证代表中,17名代表同意水价调整,只有1人提出“最好不要提价”。消息一出,社会哗然。有网站展开了“如何看待L市水价上涨”的调查,超过80%的网友投出了反对票。84日,L市通过政府网站发布消息,邀请网民参加一场“关于供水价格改革调整”的座谈会。记者进行了统计,实际到会59人,在3个多小时的讨论中,39人发言,其中9人鲜明地反对涨价。与网络调查超过80%反对水价上涨形成反差的是,现场有16人明确表示赞成有条件地调整水价。反对涨价的主要理由,一是认为L市不缺水,没有涨价的必要;二是认为水务集团的账目不够透明。记者来到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访问了74岁的卢奶奶和她的老伴儿。

记者:“卢奶奶,你家里一共用多少水?”

卢:“用4吨、3吨。”

记者:“几口人?”

卢:“5口人。”

在卢家,记者看到很多盆子和桶。老人告诉记者这都是用来存水的,存下的水要用来冲厕所、拖地、浇花,为了节约水,家里还特别改造了抽水马桶的开关。卢奶奶和老伴儿加起来每月有2000元多一点的退休工资,但是由于儿子、媳妇没什么收入,所以一家五口主要靠这2000多元,水费每月9块多钱。

记者:“要是以后每月花个十二三块钱水费,承受得了吗?”

卢:“俺俩仔细着呢,俺俩可在乎。”

居委会的肖大姐告诉记者,这里的居民基本上都是这样节约用水的。水费涨一点也许还行,就怕连环涨价。

L市另一家用水大户企业,记者了解到,他们已经在近几年对设备进行了节水改造,凡是工业上的用水都可以回收再重新使用,水的利用率达到了约97%

尽管L市的水价还没有上调,但从企业到普通居民,大家已经都在精打细算省着用水。这也给出了一个答案,为什么城市扩大了,经济发展了,可是全市每天用水量却比十几年前下降了几十万吨。

在这次L市水价上涨的文件中,有一组数字很触目惊心:L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450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世界的1/20,属于极度贫水区。L市水文部门负责人说:“附近两个水库的水,基本上不算L市的水权,属于过境水,是上游的水资源。即使是流经L市的几条河,水量也并不像大家看到的那么多。大家看到L河的水面比较宽,实际上因为橡塑坝把水蓄起来了,真正来水,就是坝体上面流的那点水,那才是真正的来水。”

6.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首当其冲是加强节水。在加大节水、治污和污水资源化力度的同时,还要从水量相对充沛的长江流域向黄淮海地区调水,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世界各地有很多调水工程,迄今为止全世界40多个国家有400多项调水工程,我国的南水北调也是其中之一。这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从论证规划到设计施工,历时半个世纪,贯穿豫、冀、京、津等多省市。为了让北方群众喝上“放心水”,在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游丹江口库区,掀起了一场防污治污生态保卫战。如今,丹江口库区水土流失现象已得到有效控制,水源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被誉为“亚洲天池”的丹江口水库放眼远眺,碧波荡漾,茫无涯际。当地水务部门评价结果显示,丹江口水库库区7个断面水质完全符合南水北调的调水标准。

7.根据国家《海水利用专项规划》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将达到250万至300万立方米/日,海水利用对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贡献率将达到26%37%,国家海水淡化研究室一位研究人员说,目前天津生产的淡化海水在本地工业中的利用率已达100%。海水淡化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可拉动化工、材料、冶金、机械制造、仪表及自动化等产业发展,这对于沿海的一些企业来说也蕴藏着无限的商机。

8.目前占世界人口40%8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许多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进行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美国的主要措施包括:保护水源,水源重复利用,调节河川径流,选育抗旱品种,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整作物种类和市场供应等。以色列地处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带,为克服降水不足,以色列大力开发灌溉地,农业灌溉用水中20%为不可饮用水。灌溉方法主要是滴灌和喷灌,水的利用率分别可达95%80%。全部采用电脑管理,利用水分感应器自动调节灌溉,包括灌溉时间、次数、间隔、灌溉量等。澳大利亚有70%的地区雨量在500毫米以下,全国地面水源不多。他们不断采用新的节水灌溉方法,例如把12厘米的滴水管埋入地下,把水和肥料溶液直接滴灌在西红柿等作物的根部,多余的肥料不致污染水渠,不但节省大量水肥,而且可收获90%的优质蔬菜,传统的灌溉方法只能收获60-70%。

许多国家的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不均匀,因此修建蓄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成为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的主要手段之一。巴勒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从西三河向东三河调水,调水总流量高达2915立方米、秒,平均年调水量222亿立方米,灌溉农田155万公顷。

一些国家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形成了严格的法律和制度。如以色列,不仅对地表水、地下水实行统一管理,而且对废水循环利用、人工降水、海水淡化和盐水灌溉,甚至抽水站和输水管线等也实行统一管理,并通过立法,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

三、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1”,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H总经理采取停水36天的举措,形成强烈的社会发舆论。这种舆论的实质是什么?(5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2.座谈中涉及的观点,需要加以整理。假定你是座谈会主办方的工作人员,请对这次座谈涉及的主要问题逐一进行概括。(15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300字。

二、座谈会的主持人说“关键是我们如何来平衡”,这里所说的“平衡”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这是“关键”?(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三、记者在报道中大声疾呼,痛斥败家子行为(见“给定资料4”画横线处)。有关职能部门准备对记者的这一论断给予回应。请你以该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回应稿件的内容要点。(20分)

要求:1.写出内容要点,不必写成文章;

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400字。

四、参考给定资料,以“做好水资源这篇大文章”为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并根据自己选定的角度拟一个副标题;

2.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1000-1200字。

 

 

 

 

 

 

 

 

 

 

 

 

 

 

 

 

 

 

 

 

 

 

 

 

 

 

 

 

 

 

 

 

 

 

 

 

参考答案及详解

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试卷

一、材料分析

1.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1是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叙述的,针对自来水是属于社会商品还是公共资源这一属性问题展开讨论,并进一步探讨中国自来水行业发展的去向问题。

材料2只有一段文字,以案例入手,介绍了目前我国市政建设与城市改造不同步这一现象引发的社会问题。

材料3只有一段文字,以国家4万亿保经济增长的投资为切入点,提出了政府投资对于城市公用事业的关注度仍然不足的问题,这与我国城市现阶段对市政设施快速增长的需求情况存在着较大的矛盾。

材料4由两段文字组成,对我国城市市政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取向进行了分析,并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部分问题进行了举例分析。

材料5主要围绕某市供水价格调整这一话题展开,以一个普通市民生活用水缩影向考生展示了我国许多城市水量不足这一现实问题。同时,提出了水价调整这一改革政策可能会带来的相关影响。

材料6提到了“南水北调工程”这一概念,并对其目标及效果进行了举例描述。

材料7介绍了国家《海水利用专项规划》的基本内容,同时列举天津淡化海水工程的效果及借鉴意义。

材料8举例介绍了世界各国节水、用水的合理举措,为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管理提供了参考借鉴的经验。

2.整理材料

2010年山东申论考试与天津共用一套试卷,因此,本套试卷给定资料的地域性并不强,反而更加突出了材料主题的广泛性和可论性,资料的内容和形式都非常丰富。从给定资料的形式来看,有座谈记录式、描述式、举例式、采访式等各种形式,导致所给资料纷繁复杂,增加了阅读和理解的难度。从给定资料的内容上看,各则材料生题较为分散,内在逻辑不强,对材料中心的把握也有一定难度。总休来看,给定资料围绕水资源管理和利用这一主题,讨论了我国自来水行业发展、城市市政建设、水价格调整、南水北调工程、海水利用等各方面问题,可谓涵盖广泛,并且资料还给出了国外水资源利用管理的先进经验,丰富了材料内容,也给考生答题提供了可资利用的素材。

二、解题分析

第一题包括两个问题,都是针对“给定资料1”而设置。第l小题要求概括舆论的实质,第2小题要求概括这次座谈会涉及的主要问题。回答这两个小题,都需要充分理解给定资料1,紧密结合材料来回答,同时要注意字数限制,作答尽量简明、准确。

第二题中实际也包含了两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属于归纳概括类题型,要求总结出“平衡”所指的关系;第二个问题属于综合分析类题型,要分析证明进行平衡是关键问题。

第三题属于综合分析及公文写作类试题,首先考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运用公文写作的模式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解决、回应。

第四题属于综合分析、论证类题型,要求考生在认真分析现有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及问题进行解答。

三、参考答案

第一题

1.这种社会舆论的实质在于唤醒相关利益方即公众改变“理应无偿享用水资源”的错误观念。虽然水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但不应该无偿享用,供水公司是企业属性,适当盈利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本次座谈会主要讨论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具体问题:第一,水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经营公共资源的供水企业是否要追求盈利。第二,是否能够通过调整水价的手段来实现供水企业的盈利。第三,目前供水价位是否合适,应该以何种标准来衡量水价定价是否合理。第四,面对公共事业长期发展滞后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第五,是否应该在公用事业领域引入外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会对我国的水价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

第二题

需要“平衡”的主要是公共事业的公益性与商品性这两种属性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水资源是作为一种商品来进行市场化销售的,其开采、净化、处理等过程均是有成本投入的;但同时,水资源运营是一项公共事业,具有公益属性,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是社会稳定的保障内容之一。

公共事业是杜会平稳的根本保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公共事业运营者也需要实现效益、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如何平衡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这一问题便成为了企业及相关政府部门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第三题

首先,我国对于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基本原则是仅出让经营权,不出让所有权,因此,不存在将市政公用事业出售光的问题。

其次,由于公用事业具有公益性属性,政府在出让经营权之后也不会对其完全置之不顾,会进一步规范、监督经营企业的经营行为,保证公众合法权益的实现。

第三,由于政府财政资源有限,仅靠政府经营很难满足市政公用事业的全面、有序发展,以及越来越大的群众市场需求,因此,适当出让其经营权,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管理社会事业的积极性,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公用事业的发展及完善。

第四,由于公用事业出让属于新鲜事物,国内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在实际运作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与状况,下一步政府会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规范民营资本对于公共事业的管理模式,对于新出现的问题即时给予纠正。同时,实施更为严格、完善的审批


首页 上页 2 3 下页 尾页 3/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成绩快速提升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 公务员考试信息汇总 ★ 
 ★ 公务员考试试题汇总 ★ 
 ★ 省市县导航及其他考试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