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系列重要讲话 “十三五”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 论》试卷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三)

时间:2016-03-13 13:53: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村,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建校潮。然而时隔几年,新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又让很多农村小学陷入“沉睡”状态。这其中,也殃及部分希望小学。

柳延希望小学的几间教室已被村委会用做办公室。当年的筹建者、已不再担任村干部的李某,如今也搬到了学校住。他的任务是看守校产,清除杂草。

如今,村里还有50多个孩子在邻村的裴庄希望小学上学。由于路有点远,又不能住校,大人们只好每天骑车接送孩子。“现在除了房子,什么都没了。”在校门外的一堆砖头瓦砾里,李某找到了唯一能见证这所学校历史的一块石碑,那上面盖满了泥土,看不清碑文。他让孙子端一盆水过来浇在石碑上,然后用手慢慢地抹去碑身上的泥土,这才露出了清晰的字样:延店则村希望小学占地1260平方米,共建教室10间……

和李某不同,同样是校园看护人的向老师不甘心学校就这么闲着,他在已经撤掉的学校里办起了幼儿园。撤校前,向老师是校长。学校原来只有12口窑洞。20043月,经联系,香港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先生捐赠20万元,为学校修建了一栋两层教学楼。然而,当教学楼建好投入使用时,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却并到了乡中心小学,学生一下子少了一大半。“这一并,低年级家长的心就动摇了,学生哪里多就往哪里送。”向老师说,“2007年后半年,就没有学生了,学校也就撤了。”于是,几个村民又找到向老师,鼓动他在学校里办一所幼儿园。他雇了一名老师、一名司机,还买了一辆面包车用来接送孩子,办起了幼儿园。可一年多后,向老师又开始发愁了,“娃娃少,成本太高了。”原来,每个孩子一学期收费1000元,每天上下学接送不说,中午还管一顿午饭,每个月还要给请来的教师、司机开工资,不赚钱不说,还赔钱了。幼儿园再往下办,也很难了。

62009年是希望工程实施20周年。20年来,希望工程共募集资金56.7亿元,资助346万名家庭困难青少年继续学业,资助建设15940所希望小学,为支持经济落后地区基础教育事业,促进青少年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经过调查论证后,开始实行希望工程战略重点转移:由过去对贫困失学儿童的普遍救助,转到对优秀受助生的跟踪培养;而希望小学也由起初的硬件建设为主,转向教师培训、现代化教育设施软件建设为主。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全国小学在校生10564万人,而1998年全国小学在校生是13953.8万人,9年间减少了3300多万人。随之而来的是乡村小学数量的锐减,20余年间,中国的乡村小学从1985年的83万所,至2007年已撤并至34万所,这其中还包括部分早期建设的希望小学。

20101025日报载:截止200812月,G省长阳县76所希望小学中有53所被废弃。这样的情况随着“撤点并校”的政策大规模推广,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很多希望小学被撤销,要求与镇小学或中心小学合并,因个别条件无法合并的,直接被闲置。部分校舍被当地村委会再利用,作为临时教学点等,服务于周边村民。但更多是被困置下来,甚至直接被用作仓库,有的操扬被翻垦成了田地,准备种上苞谷,有的学校甚至养起了猪和鸡。

来自Y市共青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8425日,Y市某区运行的希望小学有119所,撤并38所,其中最早兴建的京温希望小学,已经变成了红枣产品加工厂。这里原来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小学,可如今只剩下3所了。教办主任张某介绍:本世纪初,生源开始锐减,2001年,有一个镇在校学生2400多,可现在不到1100人,这个镇流动人口占到一半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务工,部分学龄儿童只好随家长走,异地就读。记者采访过程中见到了不少“空巢村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农村税费改革后也引发了农村学校经费的紧张。2001年,我国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取消了原来的教育集资和教育附加,学校的经费由财政支持。而学校过多让有限的经费投入像撒胡椒面一样,有效投入降低,于是进行大撤并。撤并之后,留下了大量校舍,在有些村子,学校校舍依然是最漂亮的建筑。可这些校舍有的被用做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或者群众活动室,有的被村集体租赁出去成为厂房或仓库,还有一部分仍处于闲置状态。

7.乡村文化的衰落,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担忧和焦虑。这些学者有不少出身于农村,他们有着自己的乡村记忆和对现实乡村的直接观察和体验。因此,他们的忧虑就特别值得注意。故乡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消亡与崩溃。这里既有传统的以民间节日、宗教仪式、戏曲为中心的地方文化生活的淡出、空洞化,也包括曾经相当活跃的,与集体生产相伴随的农村公共生活形式(如夜校、识字班、电影放映队、青年演出队)的消逝,更有在纯净的大自然中劳作和以家庭、家族、邻里亲密接触、和睦相处为特点的农村日常生活形态解体的征兆和趋向。生态环境的恶化,家庭邻里关系的淡漠和紧张,社会安全感的丧失,使乡村生活已逐渐失去了自己独到的文化精神内涵。赌博、暴力犯罪,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乡村社会文化精神缺失的表征。于是,有研究者产生了更深层面的焦虑:“传统乡间伦理价值秩序早已解体,法律根本难以进入村民日常生活,新的合理的价值秩序又远没有建立,剩下的就只能是金钱与利益。”一些农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完全趋于利益化,钱成了衡量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消费文化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的主宰性的意识形态,它对生活以及人生意义的设定已经主宰了许多农民尤其是农村里的年轻人的头脑,由此带来的问题自然是十分严重的。于是就有了“作为文化──生命内涵的乡村已经终结”这一根本性的忧虑。而乡村作为文化存在的虚化,直接导致了乡村少年成长中本土资源的缺失,如今的乡村少年,他们生活在乡村,却根本无法对乡村文化产生亲合力、归依感,然而,城市文化对他们又是那样遥远,这样,他们生命存在的根基就极易发生动摇,成了在文化精神上无根的存在──乡村文化的危机和乡村教育的危机,就是这样相互纠结着。

这一切,对那些曾经感悟,至今仍依恋乡村文化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乡村文化的衰落,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我们应当思考和追问的。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2.根据给定资料4中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二)L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3)不超过400字。

(三)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四)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市级)参考答案及解题思路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作答思路】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这道题的作答范围要锁定在材料1和材料2。从作答要求上看,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这里有条理这条要求需要我们多加注意,这预示着我们写出的答案结构一定要清晰,建议形式上采用部分的结构框架,内容上,通过对材料12的整体把握,要分两个方面来阐述,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公办学校两个方面的表现,这样就可以将摘录出来的要点进行分类,应该将一些重复的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保证字数的要求。

  【参考答案】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的具体表现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两个方面:

  公办学校不仅学费、赞助费、借读费高昂,而且缺少专门供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公立学校;农民工子女没有城市户籍;考大学成为难题;不公平待遇和歧视,使农民工子女心灵受到创伤。

  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数量有限,条件简陋,经费紧张;没有办学许可证,没有合法地位,没有政府支持;教师队伍不稳定,生源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根据“给定资料4”中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作答思路】

  从题干可以看出,本题属于综合分析类试题,着重考查的是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题目要求理解“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句话的意思,首先要指出困境是什么,接下来要指出不绝希望是什么,最后简要说明应该如何实现在困境之中不绝望。在题干中要根据给定资料4的字限,那么作答本题,应该主要从材料4之中寻找要点。

  【参考答案】

  随着教育成本越来越高,上学难在农村表现的尤为突出,有些地方出现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困境,辍学之风抬头,但是仍然有许多农民越是在这样的困境中越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受教育上,并且不惜血本地投资教育。因此,应该下大力气,改变教育资源不合理分配以及农民子弟就业难的问题,给广大农民寄以希望的教育。

  二、L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20分)

  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400字。

  【作答思路】

  根据题干,可以得出作答的角度是某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作答任务是“给各村中小学家长写一封信”,作答目的是进一步宣传L县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于此同时,本题的作答要求明确提出,用语具体,通俗易懂,这就要求作答的语气要平易近人,尽量写得口语化一些,不能写成强制性的政策性文件。在答案的组织上,首先在答案的开头,要有一定的格式要求,不能省略称呼。其次在内容上也要有一定的结构,应该从建设寄宿制学校的必要性和措施等方面入手。最后,要有总体的号召。

  【参考答案】

                           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为了改变我县学校不合理的校点布局,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明显提高办学效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我县将有效利用各方面条件,逐步推进寄宿制办学。

  我们会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学校的各项设施。将资金投入到建议新的教学用房、学生宿舍楼、学校食堂等,学生厕所等,保证学生学习的环境。我们会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统筹规划学校布局。一是从实际出发,将农村校点多、规模小的有限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二是着力调整中


首页 上页 2 3 下页 尾页 3/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成绩快速提升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 公务员考试信息汇总 ★ 
 ★ 公务员考试试题汇总 ★ 
 ★ 省市县导航及其他考试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