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3-13 11:44:19
7. 2014年,某市“新兴城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标准化建设”项目被文化部列入2014年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其中,W新区近年来探索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外包,实行社会化运作的方式,提高了服务效益和利用率,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试点表明,W新区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实现了以最节约成本购买最优化服务的预期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
从“购买文艺演出”到“定制大型晚会”再到“新区图书馆服务外包”,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逐步走出一条特色的社会化运作之路。根据群众的需求和新区实际情况确定“买什么?向谁买?怎么买?”,通过公开招标,将新区图书馆的建设、管理、运行和服务外包给图书馆方面的专业公司,由该公司严格按照相关要求配备好各艺术门类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实现了建设标准化、成本细节化和管理规范化。新区图书馆自建馆以来,对市民免费开放,全年无休,通过图书馆24小时还书箱以及图书馆数字资源无地域限制、无时间约束的开放性服务,保证了对读者的服务全天候不间断。在图书馆购置新书方面,读者成为选书和购书的主人,读者满意度成为新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说,坚持“图书馆服务与社区服务相结合”、“市民服务与企业服务相结合”、“实体服务与网络服务相结合”、“普遍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W新区图书馆实现了管理标准化。
新区文化馆在为街道、社区、企业等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多种方式问需于民,将群众的文化需求定位为文化馆的工作目标,与基层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服务模式,文化馆还注重将富有新区地域特色的文化传承纳入各类公益性社会文化组织的培育和建设,从而让新区丰富、优秀的历史人文资源“活起来”。
“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不一定是生产者;是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的监管者,不一定是直接操作者,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对公共服务体制的破冰尝试,也是‘服务型政府’与‘小政府’两种方向融合的必然结果。”新区相关领导说。据介绍,新区成立了有财政、审计、纪委、市文化行政部门组成的考核小组,对外包公司的业务进行考核。考核小组制定了外包服务质量考核表,满分为100分,从队伍建设、公共服务、管理规章、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评。考核评分不得低于80分,80分以下对服务外包公司提出整改要求,如整改不力则终止服务合同。同时,政府聘请了第三方机构对两馆的服务人群、服务单位进行抽样调查和暗访。通过把监管落实为可见可控的考核制度,可以避免“一包了之”,正如该区某领导说:“我们不做运动员,只做裁判。”
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概括我国目前公益性质文化场馆面临的困难。(20分)
要求:概括全面,条理清楚;语言简洁,书写工整;不超过200字。
二、假设你是四川省A市文化主管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陪同部门领导前往资料7中的W新区,就该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考察,请以该部门的名义,针对材料7撰写一份提交A市市政府的考察报告。(30分)
要求:定位准确,格式正确;思路清晰,分析深入;语言流畅,书写工整;不超过500字。
三、针对给定资料,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公共文化服务的回归与创新”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
1. 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论述深刻; [wwW.91EXam.ORg]
2. 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3. 字迹清楚,书写工整,限800-1000字。
[申论答题技巧]
2015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
第一题
【解析】
目前我国公益性文化场馆总体发展程度较低,具体表现在:
一、人均占有量低。我国公共文化设施总体数量增加,但人均拥有量严重低于发达国家。
二、发展不均衡。贫困地区文化事业投入比重低,市县级文化场所不达标,是我国文化均衡发展的难点。
三、利用率和参与度低。部分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活动、文化惠民项目的利用率和参与度低。
四、公众满意度低。市民对基层文化场所和文化馆服务的满意度较低。
第二题
【解析】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考察报告
市政府领导:
W新区近年来探索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外包,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公共文化和服务体系建设,我部门日前对该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了考察,作出如下报告:
W新区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外包,实行社会化运作,提高了服务效益和利用率,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该区的做法有利于完善公共服务体制,是“服务型政府”与“小政府”两种方向融合的必然结果,有利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特色发展,有利于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标准化、成本细节化和管理规范化,有利于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
因此,我市政府应借鉴W新区的做法,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服务的预期目标,通过公开招际将各项服务外包给专业公司,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二、对公共文化资源采取全年无休、免费开放,为群众汲取文化资源提供便利;三、采取多种方式问需于民,因地制宜,注重历史人文资源的融入;四、加强对外包公司的管理。成立专门考核小组,对外包公司的业务考核。对外包服务监管,聘请第三方对服务人群、单位监督。
A市文化局
XX年XX月XX日
第三题:作文题
【范文】
公共文化服务的回归与创新
文化建设是一个政治问题,我们的视野不能只在“高大上”的文化设施项目上,不能只在一部分人群上,而是要使广大的基层群众、各个社会阶层都有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都从文化生活中体会“小康”的满意感。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目前,我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很多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要适应动态变化,既满足现实需求又具有前瞻性。而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走公共文化服务“回归”与“创新”两条路。
回归公共服务“以文化人”的功能,拉近文化与百姓之间的“心理距离”。随着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文化与百姓之间的“地理距离”拉近不少,但一些脱离实际的做法,却让公共文化与百姓之间的“心理距离”依然遥远。比如,一些地方文化宫房屋破损、设备陈旧,更有甚者将文化宫转为商业用途,这样的做法不仅让文化宫丧失了其自身的传播知识文化的功能,更造成了有限的公共资源的浪费。治世修文,化育人心。文化本质上根源于群众,还需要回归到群众之中。只有当“心理距离”近了,文化的温度才能深扎到百姓的心里。
创新,为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找到新的立足点。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创新,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随着文化发展的主客观环境、背景和条件的不断变化,群众对于多元、多变、多样的文化需求也不断提高。如何让百姓获得文化服务更加便捷?答案肯定是创新。今天的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需求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一方面,文化发展的多样化,导致了需求的多样化;另一方面,服务对象的多样化也导致了需求的多样化。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与时代的发展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我们应该与时俱进,让公共文化服务也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公共文化是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并形成社会凝聚力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前提。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让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常态,才能使之真正促进我们社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