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系列重要讲话 “十三五”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15年上海公务员《申论》真题B卷(二)

时间:2016-03-13 11:35:0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世纪90年代末,卢湾区政府与香港瑞安集团签署《沪港合作改造上海市卢湾区太平桥地区意向书》实施改造,美国SOM公司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整个改造计划占地52公顷,分为新天地、翠湖天地、企业天地三部分。新天地为首期工程,已于20016月竣工,次年全面开业。

 

  新天地是政府和开发商联合进行的大规模旧城区开发,其中原住居民不参与开发建设。瑞安集团通过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获取开发权,并与卢湾区政府采用市场运作、政企合作的方式参与建设,项目耗资14亿。高昂成本使改造后的新天地注定要将原住居民置之度外。新天地建成后在运营中不断调整定位,转变功能,每次转变都是一次飞跃。新天地的改造无疑是旧城区复兴的一个典型。

 

  当石库门蜘蛛网般的电线、厚厚的灰尘被清理掉时,石库门的上海符号重新焕发出其独特的魅力。穿梭于新天地朴素而宁静的里弄中,看到江南传统石头门框、乌漆门、坡屋顶与西式阳台、老虎窗相得益彰时,不得不赞叹石库门的魅力,也不由得畅想一番当年石库门中的生活场景。

 

  旧城区本来就是充满活力的生活空间,保护旧城区的最好方式就是恢复它的活力,在城市中重新发挥其功能。新天地重新对石库门的功能进行定位,将石库门从居住空间转变成了商业空间。石库门深厚的老上海文化底蕴为其向商业功能的转变创造了条件,而现代人对老上海生活场景的向往为石库门的文化价值向商业价值转变奠定了市场基础。因此,也可以说新天地是文化与商业嫁接的一个典范。新天地弄堂里的人头攒动,加上屋内的灯火阑珊,令人陶醉的爵士乐,可见其活力不减当年。当黄昏临近,与三五好友坐在店外遮阳伞下,痛快地喝上一杯德国生啤,或者吃上几块法式面包,旁边还有来自异国他乡的服务生……好像这一切天然就属于石库门,属于上海。

 

  田子坊是位于上海思南路东、瑞金二路西,建国中路南、泰康路北的一片民国时建造的街区。田子坊给人的感觉非常朴素,甚至有些破旧,但却散发着原汁原味的上海生活气息,完全就是一个鲜活的上海生活博物馆。在田子坊,楼下是别致的小店,抬头一望,空中还晾着衣服,蜘蛛网般的电线随处可见,厚重的铸铁下水管强烈地冲击着视觉……一切都很朴实,没有遮掩,但却很和谐。相比新天地,田子坊在复兴中进行了另一种探索。

 

  田子坊的发展主要源于民间资本推动。开始并不被政府重视,发展中几经拆除危机,最终民间力量获胜,得到政府认可。田子坊并没有像其他旧城区改造一样将原住居民搬迁出去,而是充分利用其独特的空间场景,引进了都市休闲功能,吸引了众多的文化创意人士、都市潮人、私营业者等新阶层的进驻,创造了一种新型邻里关系。新阶层的进驻不仅优化了原来的阶层结构,而且引进了现代都市文明,为街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使原住居民也分享到了现代都市文明的成果。田子坊的一些居民将底层楼面出租,穿梭在田子坊的里弄中,工艺品店、饰品店、服装店、酒吧、咖啡店……琳琅满目,这无疑增加了原住居民的经济来源,增强了中下层民众的生活保障。同时,这种对原住居民利益的关照,也减轻了街区改造的阻力。

 

  田子坊厚重的砖墙、浓烈的色彩、暴露的管道与电线……洋溢着浓浓的艺术气息,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就像一幅暖色调的油画。田子坊虽然处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但却闹中取静,深深的弄堂阻挡了都市的喧嚣,正好为艺术家构筑起一个清静精神家园。也许田子坊天然就是艺术的,是艺术家抒发灵感之地,知名艺术家陈逸飞、尔冬强的工作室相继进驻。众多艺术家的聚集,一方面在田子坊吹起了一股文化艺术之风,增加了田子坊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凭借艺术家这个精英团体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田子坊也名扬海内外,吸引着全球众多文化、艺术名人和观光者的到来。

 

  如果说新天地重构了石库门的街区功能,创造了一片新天地,那么田子坊则是保留,包括建筑、街区的保留,最重要的是将生活在这个街区中的阶层保留了下来。生活本来就是一个阶层在某个空间所发生的事,田子坊这种创造式的保留,才使得这个阶层在这个街区中的故事得以继续延续,原汁原味的上海生活才得以在现代都市空间中绵延。也许正是田子坊原汁原味的上海味道,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的游客光顾。

 

  20054月,田子坊被授予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如今已形成保护历史风貌、改善生活环境和发展创意产业和谐共存新模式。

 

  材料5:       [申论范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假如扬州不是绿杨城郭、二分明月,李白的诗句怎会如此诗情画意?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假如深巷不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陆游的诗句怎会如此含意隽永?遗憾的是,一些曾曾孕育无数文人墨客深情诗篇的民居,正在城市改造中渐渐消失。如果我们的后人,必须到博物馆中去寻找文化记忆与民族认同,我们何以向历史交代?旧城改造,必然意味着推倒重来吗?如何留住城市的,今年来始终是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这些年的大拆大建、大兴土木,使太多城市建筑失去地方特色。我到外地出差,不论身在何处,推开窗子一望,几乎所有城市都是一模一样的高楼大厦。某委员表示。现在的城市建设从外貌到文化都在走一条高度同质化、缺少独特性的道路。200310位院士专家,曾提出在历史文化名城停止原有旧城改造的政策建议。十多年过去了,千城一面还是让不少城市陷入特色危机。许多中小城市盲目模仿大城市,至今仍把高层、超高层建筑当作现代化标志,寄希望于短时间内拥有更多新、奇、怪的建筑,迅速改变城市形象,反而使城市面貌变得生硬、浅薄和单调。有委员在不同城市见过数个版本的山寨白宫后感慨:这实在是城市文化的悲剧。某建筑学家感慨,在欧洲很多城市,还能找到15世纪的建筑,甚至一整条街。而在我们这里,明代的房屋都已经很稀有了。有代表委员认为,在许多大城市,旧城区一般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多位于房地产商高价争夺的黄金地段,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旧城改造变成了大拆大建。一些代表委员将之归为某些领导者热衷政绩工程,而将文化遗产视为城市规划的包袱和障碍。2011年,我国的城镇化比例已超50%。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城镇化攀升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此种状况下,如何实现城市建设与城市文脉的和谐共生?

 

  面对城市的快速进程,今天文化遗产保护正处于危险而紧迫的关键历史阶段。文化遗产资源是一座城市珍贵的资产,在城市文化的公共性、公益性日益加强的今天,文化遗产不应该仅仅是专业工作者呵护的对象,而应融入社会生活,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进一步诠释和丰富它们的综合价值。应关注文化遗产对于提升民众生活质量、创造城市文化环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文化遗产不应排斥对齐合理利用,而且合理利用恰好是最好的保护。20079月,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教授在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提出了积极保护,整体创造的理论观点。积极保护,即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统一起来,不仅保护文化遗产本身,还要保持其原有的生态和环境,新的建筑可以并且也需要创新,但应遵从建设的新秩序,而不是就建筑论建筑就保护论保护整体创造,即通过建设过程中的不断调节,追求城市组成分之间成长中的整体秩序,把各方面的问题综合起来考虑,化建筑的个别处理为整体性创造,既保持和发展城市建筑群原有的文化风范,又使新建筑赋有时代风貌,实现有机更新。

 

  材料6: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城镇化,既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

 

  三、作答要求

 

  第一题、概括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

 

  要求:语言精炼,层次要点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

 

  第二题、结合给定资料,简要论述沪语保护和传承的必要性。

 

  要求:表述准确到位,语言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300字。

 

  第三题、结合给定资料,分析上海提篮桥区域保护与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瓶颈问题。

 

  要求:准确简明,语言精炼,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300字。

 

  第四题、结合给定资料,比较并说明新天地与田子坊地块改造模式的共性与差异,阐述如何进行旧城区的改造与更新。(20分)

 

  要求:概括准确,条例清晰,观点明确,语言精炼,字数不超过350字。

 

  第五题、阅读给定资料,以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3)总字数800-1000字。

 

2015年上海公务员《申论》真题及解析B

 

  第一题、概括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

 

  要求:语言精炼,层次要点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一)表现:沪语和提篮桥历史文化传随保护面临危机,新天地和田子坊则以整体保留原貌方式进行创新改造。

 

  (二)原因:1、文化多样性和开放性增强,传统文化受到冲击;2、政府和民众的重视和保护意识不足,逐利而为心理严重;3、传播和教育的缺失;4、城市规划布局不合理。

 

  (三)对策:1、采用市场运作、政企合作的模式;2、拓宽融渠道,引入民间资本;3、创新文化传随模式,合理规划布局,进行有机更新。

 

  第二题、结合给定资料,简要论述沪语保护和传承的必要性。

 

  要求:表述准确到位,语言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沪语保护和传承的必要性包括其自身重要性和遭遇危机两方面:

 

  一、自身重要性:

 

  1、上海话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出古代江东文化信息。

 

  2、上海话汇入了各种语言和方言,是中西文化交融和勇于创新的文化。反映了现代文明在上海的渐进。

 

  3、上海方言文化与上海近代建筑等物质文明相融合,是上海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勤奋的遗产。

 

  4、上海话与海派文化有机结合,是海派文化的重要根基。

 

  二、遭遇危机:

 

  1、沪语的生存状态严峻,沪语传承遭遇断层危险。

 

  2、家庭教育重视普通话,忽视沪语交流。

 

  3、学校教育忽视沪语学习,学生不会说沪语。

 

  第三题、结合给定资料,分析上海提篮桥区域保护与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瓶颈问题。

 

  要求:准确简明,语言精炼,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缺

 

  第四题、结合给定资料,比较并说明新天地与田子坊地块改造模式的共性与差异,阐述如何进行旧城区的改造与更新。(20分)

 

  要求:概括准确,条例清晰,观点明确,语言精炼,字数不超过350字。

 

  【参考答案】

 

  (一)共性:均经历由拆到留,并采用整体保留方式进行创新式改造。

 

  (二)差异:1、新天地主要采用市场运作,政企合作的方式,未引入原住居民参与,经不断调整,打造为商业区;2、田子坊则引入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成绩快速提升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 公务员考试信息汇总 ★ 
 ★ 公务员考试试题汇总 ★ 
 ★ 省市县导航及其他考试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