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3-13 10:20:11
大西柏坡建设对全县城乡一体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了解,针对县内山区农民较多、居住分散、农村经济实力参差不齐的实际,平山积极探索在发展特色农业链条和推进新居民建设中创建联村党组织,建设城乡统筹基层组织新堡垒。而在人口集中,东西长约50公里、南北长约20公里的“一城三组织”城区覆盖圈,很多人已非传统的农业人口。比如过去不到1平方公里的温塘镇温塘村,现在已发展成近18平方公里的西柏坡温泉城,数万农民走进旅游企业,过上了上下班的市民生活。而核桃、黑木耳、玫瑰、中华寿桃等特色农业产业,不仅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新业态,而且还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采摘、钓鱼、吃饭、水上游乐园啥都有,我们正在建设旅游经济新农村。”在平山县孟家庄镇石板村,农民们发展旅游经济热情高涨:一边是刚建成的60亩养鱼池、垂钓场,另一边是正在建设的40亩水上乐园,而每一户村民的二层小楼都改建成了农家乐旅馆。在建设“大西柏坡”的思路确定之后,平山县像石板村这样以发展旅游经济为主的村子已有近百个。平山正把全县作为一个整体旅游目的地进行规划建设,加快旅游经济与各类产业的全面对接。
6.《燕赵都市报》2010年10月8日报道:国庆长假期间,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等主要景点游客络绎不绝,停车场里日日爆满,不得不增加临时停车位。
西柏坡纪念馆工作人员说:“在‘大西柏坡’开发建设的带动下,今年以来,西柏坡核心区客流量一直保持高位运行,长假期间达到峰顶。除京津冀晋传统客源市场和旅行社组团大幅增加西柏坡游客达18万人次,而平山全县游客达50多万人次,均创历史新记录。
正在西柏坡为拍摄动画片《西柏坡》做准备工作的上海美术电影制作长主创人员,看到川流不息的参观人流时,不由信心倍增:“红色电影动画片《西柏坡》一准能够获得空前成功。”
今年以来,平山游客流量已达480多万人次,超过去年全年56.9%。到西柏坡旅游的王先生说:“身临世界上最小的农村指挥所,耳听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民解放战争故事,畅游于柏坡岭和柏坡湖之间,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震撼和自豪!”
7.2010年4月18日,《宜春月?中华情——2009中央电视台中秋英文双语会》获得第43届休斯敦国际电影电视节最高荣誉,其举办地江西省宜春市也因此而扬名海内外。
有着“月亮之都”美誉的宜春市,已连续3年举办月亮文化节。2009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携手宜春月亮文化节,将古典文化与现代建筑融为一体,吸引了全球华人的目光。
几年前,宜春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明月上的优美风光、温汤镇的富硒温泉,并不广为人知。从2007年开始,该市以明月上温泉风景区为主题,挖掘月亮文化资源,做足月亮文化文章,打响月亮文化品牌,持之以恒举办月亮文化节,坚持一年一届,一年一个主题,在保留传统的中秋拜月、火龙追月、放荷花灯、放孔明灯等活动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作了清月相容、全月相印、农月相趣,婵月相通的“四星捧月”的崭新格局,“月度”品牌声誉不断扩大。
在明月旅游景点设计上,注重融入“月亮”元素,推出月亮文化旅游路线,按照“山上造月亮湖,山下建月亮湾,沿途有月亮景,处处彰显月亮情”的总体思路,近3年共投入资金10亿元,建设项目59个,从山脚到山顶打造了一条浪漫爱情之旅精品线:明月广场相遇、荷塘月前相识、咏月碑林相知、竹林月影相约、晃月桥上相牵、抱月亭中相恋、浸月潭中相印、月下老人相系、拜月坛上相誓、梦月山庄相拥。该市还巧妙地把月亮文化与当地的温泉文化、禅宗文化、农耕文化相融合在一起,展示宜春生态休闲旅游的独特魅力。
在打造月亮文化品牌上,注重高位推进扩大影响,力求借高端媒体树品牌、借品牌栏目打品牌、借名家名嘴说品牌。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宜春“探月”,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宜春“论月”,再到中央电视台举办“宜春月?中华情”中秋晚会,宜春呈现给世界一轮最美丽的月亮。月亮是世界的,而“月亮之都”是宜春独有的;文化是人类的,而月亮文化是宜春独具的。该市注重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注重在沪、浙、湘鄂等地进行推介,全力打造“月亮之都”的城市形象。
随着月亮文化品牌的高位推进,宜春旅游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该市相继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城市”和“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明月山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人文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旅客前来度假休闲。3年来,旅客总量年均增长66%,门票收入年均增长78%,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85%。
三、申论要求
1.依据给定资料,概括说明“大西柏坡”开发建设的意义。(2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2.依据你对“一抹红带出七彩”的理解,联系给定资料,谈谈“大西柏坡”开发建设都有哪些方面的工作内容。(20分)
要求:着眼于“做大”、“做强”。思考有整体感和层次性,不超过250字。
3.“大西柏坡”开发建设既要考虑经济上的投入产出,更要突出精神文化的传承追求。请参考给定资料,就如何挖掘和体现“大西柏坡”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提出自己的建议。(20分)
要求:理解准确,观点鲜明,条理清楚,切实可行,不超过250字。
4.结合给定资料,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源意识和品牌意识”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章。(40分)
要求:见解深刻,内容充实,层次清晰,表达生动,不少于1000字。
参考答案
1.依据给定资料,概括说明“大西柏坡”开发建设的意义。(2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第一,有利于充分发挥西柏坡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使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革命历史知识,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第二,有利于推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公务员考试题库大全]
第三,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水平,从而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四,有利于充分发挥当地独特红色基地优势,打造精品景区,发挥窗口作用,提升河北形象。
2.根据你对“一抹红带出七彩”的理解,联系给定资料,谈谈“大西柏坡”开发建设都有哪些方面的工作内容。(20分)
要求:着眼于“做大”、“做强”,思考有整体感和层次性,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一抹红带出七彩”指在原有基础上做到继承和发展,扩展和延伸,打破地域、空间、体制的限制,不断扩大辐射范围和丰富建设内容。
首先,整合资源。以红色旅游为龙头,整合西柏坡及周边的资源优势,着力构建“大规划、大交通、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格局。
其次,丰富产品。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特色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资源,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出新的特色产品。
再次,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为当地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基础。
最后,破除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打破管理多头的混乱局面,建立新的管理模式。
3.“大西柏坡”开发建设既要考虑经济上的投入产出,更要突出精神文化的传承追求。请参考给定资料,就如何挖掘和体现“大西柏坡”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提出自己的建议。(20分)
要求:理解准确,观点鲜明,条理清楚,切实可行,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挖掘和体现“大西柏坡”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强软实力、软环境建设,全面加强市民素质教育,提高接待服务水平。
第二,挖掘历史文化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将西柏坡的文化特色与景区建设相融合。
第三,建立西柏坡红色文化体系,成立西柏坡精神研究会,把西柏坡精神作为一个文化品牌研究,大力弘扬和传承。
第四,整理、打造古代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形成各色文化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互为补充的大西柏坡文化格局。
第五,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和形象丰富红色文化产品的种类和内容。
另外,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强宣传。
4.结合给定资料,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源意识和品牌意识”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章。(40分)
要求:见解深刻,内容充实,层次清晰,表达生动,不少于1000字。
【参考例文】
发挥资源优势 塑造特色品牌
——从“大西柏坡”的开发建设谈起
西柏坡是全国的革命圣地,是红色文化的突出代表,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柏坡发生了巨大变化,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西柏坡的建设和发展,其历史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作用和影响越来越明显。根据新的形势、新的发展,河北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大西柏坡”的要求。
大规划、大整合、大交通、大旅游、大发展,一个“大西柏坡”呼之欲出。开发建设大西柏坡,打造国内一流红色品牌,已然是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共识和期盼,也必将成为石家庄市乃至整个冀中南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擎。在精心谋划和全力打造的同时,应该特别注重“大西柏坡”建设过程中的资源开发和品牌建设。
西柏坡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资源利用和品牌建设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的力度不够,尚未形成有效的区域与产业聚集,无法构建在国际国内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产品开发建设的创新力不足,没有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缺乏旅游精品,品牌建设水平低。因此,大西柏坡旅游开发建设需要牢固树立资源意识和品牌意识,做大做强“大西柏坡”这个品牌,实现“大西柏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是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西柏坡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做足红色旅游特色。首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大西柏坡”规划。大西柏坡开发建设将打破地域与体制的限制,以西柏坡红色旅游为龙头,整合平山县及周边的资源优势,着力构建“大规划、大交通、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格局。其次,充分发挥西柏坡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向富民强县目标迈进。
二是要强力塑造特色品牌。塑造大西柏坡红色旅游品牌,就必须在挖掘历史文化,弘扬西柏坡精神上下夫、做文章。首先,大力挖掘“大西柏坡”品牌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充分将红色革命文化、绿色生态文化、历史古迹文化、温泉汤治文化、特色民俗文化有机融合,形成西柏坡文化品牌的新内涵,并以此为引擎,丰富旅游文化内容、提升商业文化品位,全方位提升大西柏坡的品质和品位。其次,对“西柏坡”品牌形象进行系统性、专业性、国际性的宣传和推介,全面提升西柏坡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使“西柏坡”品牌形象得到人们的认可和信赖,塑造久负盛名的强势品牌。通过全方位的对外宣传,让“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一宣传口号叫响全国,走向世界,构建“大西柏坡”独特的文化标志。
进一步做大做强“大西柏坡”,一定要全面贯彻资源意识和品牌意识,依托西柏坡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全力塑造西柏坡特色品牌,努力将西柏坡打造成在国际国内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