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系列重要讲话 “十三五”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B卷)(三)

时间:2016-03-12 14:49:5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特色突出、发展规模的乡村旅游格局,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争取每年新增乡村旅游就业30万人以上,间接就业150万人,每年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在全国建成具有乡村旅游示范意义的100个县、1000个乡(镇)、10000个村(即“百千万工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2009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发文,决定开展全国特色景点旅游名镇(村)示范工作。

 

2010年,国家旅游局根据《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092015)》和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的部署,下发《关于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

 

新西兰的旅游人类学专家科林·比姆在一篇论文中指出:“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就是这个地方的主要财富……如果你们有独特的建筑,那么就保护它们,并让它依旧是古雅的模样。如果你们有独特的音乐,歌谣或舞蹈,那么就保护它们,让它古色古香。如果你们有独特的耕作方法,那么就保护它们,并教给他人。如果你们有传统的文化信仰,那么就保护它们,并熏陶他人。千万不要破坏这些资源!”

 

一方山水,一方人文。文化是自然环境孕育的。离开文化尤其是离开本土文化的旅游是大有缺憾的,那些说唱艺术、表演艺术、工艺品、美术品等都融合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是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是时间的经年锻造,是具有垄断性,无法被复制的旅游资源,最受游客青睐和钟情,最有实力做乡村旅游的支撑。

 

不少地方的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和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104月,在上海举行的长三角乡村旅游论坛上,一项由联合国旅游组织旅游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世界旅游景气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大约有3%的国际游客是乡村旅游者,乡村旅游以年均增幅6%的速度攀升,高于旅游市场总体4%的发展速度。

 

到乡下享受大自然的精髓,是人们在传统都市旅游、海滨度假、人造景区以外的又一种旅游选择。世界旅游组织把乡村旅游解释为乡村文化为产品核心的旅游。构成乡村旅游最核心的三部分是自然、人和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类进步,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城市与乡村的和谐。近年来,乡村旅游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联合国旅游组织旅游专家委员会委员徐泛认为,乡村良好的自然风光,质朴的农耕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在度假过程中,游客有机会体验当地文化遗产和传统,购买当地产品和手工艺品,享受当地美食,参与村民们的活动。因此她建议,乡村旅游产品包装的关键是当地化和特色化;住宿设施有一定的闲居性,提供真实而质朴的旅游服务,防止过度商业化对文化和村民的侵蚀。

 

调查显示,在一些乡村,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和文化价值的影响,村民对以服务为导向的旅游业非常陌生,他们缺乏组织旅游业的专业技能,不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兴趣,不理解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关系,不清楚村落发展的承载力,导致盲目破坏性开发,牺牲了村庄的原生态环境,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的经营对象,破坏了“农”的环境,失去了“家”的氛围。专家认为,乡村旅游开发,要坚持生态性和有限性,不能一味强调经济性。

 

据了解,目前相当多的乡村旅游规划存在“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的优势在“农”字——农村风光,农家饭菜,农事活动。目前,整个国际乡村旅游实践,都表现出某些定位不准,装饰城市化,乡土环境氛围不足等偏差——乡村旅游存在的“城市化”倾向,降低了“乡村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有研究显示,在乡村旅游开发之前,乡村社区的一些独特文化和历史传统鲜为人知,处于逐渐衰微的状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发掘、包装和宣传当地的历史传承和独特文化,提高了乡村的知名度,增加了乡村社区的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当地政府总是会逐渐认识到乡村文化在旅游业中的核心作用而加以保护、开发。四川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就证明了这一点。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四川农民的文化意识逐渐增强,并意识到继承和保护本地文化特色的重要性。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更加注重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且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注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给定资料五】

安徽省旅游局“乡村旅游工作报告”节选:

 

2008年元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曾指出“要提高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安徽省旅游业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国家旅游局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导下,统一认识,围绕中心,立足省情,服务大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宗旨,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观念,以旅助农,借农强旅,把握机遇,乘势而上,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开展乡村旅游工作,加快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步伐。

 

一是制定了乡村旅游创建计划。20078月份,在全省旅游系统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电视电话会议上,省旅游局发出了建设县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动员令,就是要实施县域旅游发展工程“525”计划,即到2010年,全省建成50个旅游县(市、区),200个旅游乡镇,500个旅游村(星级农家乐),其中部分县(市、区)和乡(镇)村进入全国乡村旅游“百千万”行列。2009年,省旅游局制定了《20092012年安徽省乡村旅游行动计划》。以旅游强县、优秀旅游乡镇133家,旅游乡镇66家,优秀旅游乡镇总数达到248家。农家乐示范点124家,评选出全省星级农家乐583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30家,四星级75家。20103月份,安徽省有4个乡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共同命名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20113月,在北京召开的发布会上,由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评定的首批40家星级企业(园区)名单公布。经过专家实地试评、评审委员会审定、网上公示等各环节,芜湖怡龙生态园、安徽悬龙世界木屋村和安庆永顺植物园被授予三星级园区。

 

二是                 2006年年初,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旅游乡镇活动,317日,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优秀旅游乡镇活动的意见》(皖政办〔200619号),在全省启动安徽优秀旅游乡镇创建工作。20083月,制定出台了《安徽省乡村旅游实施意见》;4月份,召开了全省乡村旅游现场推进会,对全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把好脉”、“开好方”,决定充分运用“三农”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全面拓展农业的功能和领域,积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大部分市县乡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也相继出台了发展乡村旅游扶持政策和安排乡村旅游发展资金。近年来,省旅游局还先后与省农委、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体育局等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一批“农家乐”、“森林人家”、“水上人家”应运而生。

 

三是                 200410月安徽省旅游局会同省发改委,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安徽省《创建旅游强县实施标准》,在全省开展旅游强县创建活动,奏响了“大旅游”与“大农业”相融合的序曲,2006年年初,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安徽省创建优秀旅游乡镇评定标准》,后又相继制定了《省“农家乐”评定标准》,《“农家乐”等级划分与评分标准》,在农家乐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市也开始着手规范农家乐旅游。合肥市、黄山市、池州市分别制定了《合肥农家乐评分标准》、《农家乐(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池州市农家乐服务质量通用要求》标准化的建设,提升了旅游产品质量,规范了旅游经营行为、服务管理,保障了旅游者合法权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                 。从90年代开始,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旅游开发扶贫”工作,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涌现出一批“旅游扶贫、旅游富民”的典型,如:位于黄山脚下的汤口镇农民依托黄山风景区,放下锄头从事旅游,开餐馆跑客运,从昔日偏僻的穷山村,变为现今名闻遐迩的“旅游专业村”。颍上县八里河镇,坚持政府主导,围绕改善农业生态条件,不断壮大产业链,以生态农业景区劳动乡村旅游发展,走出了一条“农民动手办旅游,荒滩变明珠”的成功之路等;合肥市包河区大圩乡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由一个“负债乡”变成了一个“富裕乡”,“国家4A级风景区的旅游乡”,肥西的三岗更是通过苗木花卉、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探索出了一条都市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好路子;蚌埠市怀远县禾泉农庄通过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创办出了一条特色化农产品销售产业链,农庄每年产值近5000万元,成为我省皖北乡村旅游的一颗明珠,根据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市场需求,在全省进行推广与交流,并要求各市结合资源条件和人文实际,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分类指导,鼓励探索条件不同的旅游开发经营模式与管理模式。

 

虽然近年来乡村旅游在安徽省有所发展,社会经济效益有所增长,但总体来看,除极少数有长远规划外,大多数尚属于朦胧模仿自发开发,在发展思路、经营管理、保障机制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三、申论要求

 

(一)请根据给定资料,用精炼的语句给“乡村旅游”下一个准确定义。(6分)

 

(二)【给定资料五】总结了安徽省乡村旅游工作的做法与成效,请仿照“一是制定了乡村旅游创建计划”,在填空线上依次归纳其余三方面。要求:动词不能重复。(9分)

 

(三)【给定资料三】介绍了国外乡村旅游的经验,请归纳国外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要求:语言简洁,每条一句话。(12分)

 

(四)假定你是【给定资料二】中的那位记者,请将表格中的统计资料和说明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意见,用“建议书”的形式反映给当地村委会。要求:1.篇幅500字左右;2.只写主文内容,抬头和落款省略;3.语言简洁顺畅、条理清晰、结构完整。(23分)

 

(五)请根据给定资料,紧扣“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10001200字的议论文。写作要求:1.不能另立话题、不要照搬给定资料;2.观点明确,论证有力;3.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语言准确、简练、流畅。(50分)

参考答案

(一)答案提示

   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泛指发生在农村区域的,以城市居民为客源主体,以乡村文化和农村区域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为主要资源的,涵盖田园农业、民俗风情、农家乐等旅游模式,兼具区域性和综合性的新型旅游业。

(二)答案提示

一是

二是下发了乡村旅游实施意见和具体政策扶持

三是出台了规范乡村旅游经营行为的各项标准

四是树立了一批乡村旅游扶贫、富民的先进典型

(三)答案提示

1、制定严格的管理乡村旅游的法律法规,为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完善的政策保障

2、组建乡村旅游协会,规范旅游经营行为,进行乡村旅游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标准,组织绿色旅游活动

3、重视经


首页 上页 2 3 下页 尾页 3/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成绩快速提升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 公务员考试信息汇总 ★ 
 ★ 公务员考试试题汇总 ★ 
 ★ 省市县导航及其他考试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