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竭的综合资源。
而近几十年来,虽然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日新月异,但城市风貌特色塑造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千城一面”失去了城市固有的形象与魅力;满目俗套的高楼广厦使人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并足以消去“留恋”的情怀。“千城一面”不仅是城市建设的一大遗憾,也显露出割断历史脉络、忽视本土文化的一种短视。
材料七:
在中国的大城市里,可以看到大型的设施,可以看到新颖的设计,可以看到豪华的装修,就是难以看到和谐的布局,难以看到人性的关怀,难以看到文化特色的彰显。
北京前门大街的“复古”与央视新址的“前卫”,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城市发展的代表。北京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全国范围内争相兴建城市地标的热潮。
几年前,南京设计“1912酒吧街”,号称要弘扬民国文化,实际上处处在模仿上海的“新天地”。最终酒吧街只是绕着总统府盖了一圈时髦的房子,完全看不出有什么民国旧都的特色,弘扬的只是上海的二手怀旧。没想到的是,这个盗版的“新天地”又很快被二三线城市克隆,江苏各地就相继出现了“无锡1912”、“扬州1912”……
在深圳,我们看到了造价21亿元人民币的市民中心广场,却没有看到市民。广场上没有遮阳伞,没有休闲座椅,也没有小卖部;没有时尚的年轻人在那儿边弹边唱,没有老头儿老太太们在那儿跳舞,也没有市民在那儿散步纳凉。
前几年,青岛筹备奥帆赛,海边一带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越往城内走,建筑越来越破,可以看得出老城区基本没有从中受益。用当地人的话来说,“整个青岛就是一块镶着金边的抹布”。实际上,奥运会并没有改变青岛这座城市。新的设施跟原来的城市没有太大关系,老城和新城还是隔绝的,出行仍旧是个问题,作为游客,很难从老城舒服地走到海边。
材料八:
在八届三次政协会议上,毛海涛委员递交了《关于保护方言剧种,防止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缺失》的提案,同时还建议对全国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及所有方言剧种进行保护,以免这些具有地域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失。上世纪50年代的一项调查显示,当时我国共有367个戏曲剧种。此后几十年里,由于现代化进程加快,又有电影电视的冲击,人们宁可呆在家中上网、看电视、听音乐,而不再上剧院看戏休闲,这使得以方言为重要特征的地方戏曲剧种出现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截至目前已消亡了100余种。
近年来,在文化生产方面,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如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城市公园比例、图书馆藏书比例,都缩小到10倍以内,而电视普及率和世界文化遗产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更小。
然而与这些文化硬件的迅速提高相比,我们的文化消费却一直是软肋。根据2005年的统计,中国的人均文化消费是37美元,而发达国家则达到了2242美元,是我们的60多倍。在中国,一年中100人里只有9人次参观博物馆,而发达国家是66人次,是我们的7倍多。我国的人均信息支出是90美元,发达国家是2740美元,是我们的27倍。这说明,促进文化消费,推动文化生活现代化,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材料九: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传统课程最明显的弊病就是与儿童的个人生活与经验相分离,若要激发儿童在学习知识上的兴趣,必须改变他们的实际生活与课程之间的脱节状况。在他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中,历史教育就是从社区、乡土历史的讲授开始的。
据广州实验学校老师钟婉明介绍,早在十多年前,广州市教委就出版过一本叫《我爱广州》的教材,里面有许多关于广州的故事与人文、自然知识,老师们也采用这本教材授课。但从总体上来看,近些年乡土教育不被重视,更多的学校采用了全国统一的课本,乡土文化知识很少被提到。
广州五中语文教师严美芝谈到素质教育和乡土教育时,话语中充满着无奈:“从学生的作文和行为中,我感到了他们人文知识的欠缺。其实这在所难免。试想,孩子们天天忙着上课、考试,哪有时间学习乡土知识、了解本土文化?”她说,前几年广州市各中学要求学生必须到南越王墓、黄埔军校、农讲所等文物保护单位参观,接受乡土教育,但是由于许多东西与考试无关,也渐渐流于形式,学生参观时的态度根本不认真,属于典型的“到此一游”,因为学校关心的只是学生是否到过这些人文景点,而孩子们也只是拿着表格到这些景点盖个章就了事了。
材料十:
中宣部提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创新是繁荣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要积极推进文化内容形式创新,发掘历史文化的丰厚资源,立足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打造文化艺术精品,培育新的文化业态,不断推出文化创新成果,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培育文化创新主体,不断激发文化发展活力。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要积极推进文化传播手段创新,推动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加强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建设和管理,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创业创新的舆论导向。
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大力提高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促进爱国爱乡土教育事业的推广,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请根据上述材料,列出当前我国在文化发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15分)
要求:紧扣给定材料,全面,有条理,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200字。
二、假如让你参加材料五中所提到的“南天一柱”改名问题讨论,发表支持意见,请列出你支持改名的理由。(15分)
要求:紧扣给定材料,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200字。
三、请根据上述材料,就改善与加强我国乡土教育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20分)
要求:紧密结合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300字。
四、请结合上述材料,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
2.紧扣材料,视野开阔,见解深刻。
3.10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