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05 08:50:34
39. B[解析] 文段中强调,在西方社会中,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资格和条件才能够成为团体里的成员,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B。
40. A[解析] 文段中,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明确表示,每届奥运会的举办,都只是各具特色而已,没有最好的、最大的之言,奥运会举办城市之间不应该互相攀比,奥运会成功与否主要看其主办城市是否能够营造出独一无二的氛围,故A选项是正确的。罗格并没有对伦敦举办2012年奥运会持悲观态度,同样也没有表现出乐观心态,故B、C两个选项都是错误的。另外,罗格强调了举办奥运会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是在“主办城市营造的氛围” ,因此,D选项中有关资金投入的说法不正确。故本题应当选择A选项。
[点评] 结合时事常识可知,作为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态度为反对盲目攀比,而并非对之悲观或乐观。D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它作为文段最后一句的简单复述,只是对前面“做好伦敦”的支持性材料。
41. C[解析] 文段首先批判了妄断与盲从的危害,之后,引用实例论证了现实状态下人们的依赖行为,提出了信赖实质上是对系统、规则、制度的信任。与C选项描述相符,故本题应当选择C选项。
42. D[解析] 黑格尔在《美学》里指出,康德理解的艺术美只存在于人的主观概念里,而席勒认为艺术美不仅存在于主观概念里,而且也存在于客观的存在中,说明席勒比康德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与D选项说法相符,故本题应该选择D选项。
43. D[解析] 本题中“贵一些”的含义仅表示相对价格的高低,与电子邮件这种相对来说零成本的方式相比,打电话、发短信略贵,但是就绝对属性而言,其并不算很贵,且与身份、地位、财富无关,A错误。B、C两种说法过于绝对,因此也不合适,D选项的说法符合文段描述,故本题应当选择D选项。
44. B[解析] B选项中提到的“基础设施差”并未在文段中明确提及,因此,不符合文意,故本题应选择B选项。
[解题误区] 本题考查筛选及归纳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细节的判断,须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仔细对照。原文说“中国正在忙于构建一个现代化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却没有欧洲生产质量的传统”,B选项为“基础设施差”,隐藏在语句中间容易被忽视,细节题尤须谨慎。
【2010年11月6日四川行政能力测试真题讨论】片段阅读:第44题 请别忘记,要想真正成为清洁 http://bbs..com/read-htm-tid-12437217.html
45. C[解析] 由文段可知,基层公务员的成长并不存在“一步登天”式的捷径,而是需要基层公务员不断地接受挑战,不断地充实自己,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故C选项正确。
【2010年11月6日四川行政能力测试真题讨论】片段阅读:第45题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公务员 http://bbs..com/read-htm-tid-12437211.html
46. D[解析] 文段中表面上只是在用天气预报来说明经济学家预测的不准确性。实际上是通过揭露经济学家的错误预测方式来提醒大家不要盲信经济学家。
[解题误区] 本题易误选C,但是忽视了本文的最终意图是为了告知大家不能盲信经济学家,而不是为经济学家的错误预测开脱。C选项的意思可以表述为经济学家预测不正确是属于理论允许范围之内的,是可以被理解的。而事实上文章是从根本上对经济学家的预测方法报否定态度,不是宽容,而是否决。
【2010年11月6日四川行政能力测试真题讨论】片段阅读:第46题 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格曼曾今 http://bbs..com/read-htm-tid-12437630.html
《请为经济学家脱下预言家的神袍!》10月31日文章阅读与11月6日片段阅读原文 http://bbs..com/read-htm-tid-12445295.html
47. D[解析]
【2010年11月6日四川行政能力测试真题讨论】片段阅读:第47题 企业竞争在市场上 http://bbs..com/read-htm-tid-12437207.html
48. B[解析] 文段指出“半个世纪以来,浑善达克沙漠化土地增加700多万亩”,意思是沙漠化土地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700多万亩,并不是B项所述“增至700多万亩”,故B选项的理解是错误的,本题应当选择B选项。
49. C[解析] B选项只是原文第一句话的完整重复表述。但是并没有完整的涵盖本文所有内容。C选项不但说明目前的碳排放没有对中国进行限制,同时也预示了中国即将受到碳排放的压力。是对文章的完整表述。
【2010年11月6日四川行政能力测试真题讨论】片段阅读:第49题 按照《京都议定书》 http://bbs..com/read-htm-tid-12437204.html
50. C[解析] 文章并没有直接将父母与孩子两者对孩子对“无聊”的恐惧进行对比,属于过度推测和擅加命题。
【2010年11月6日四川行政能力测试真题讨论】片段阅读:第50题 教育心理学家建议那些被孩子们 http://bbs..com/read-htm-tid-12437188.html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一、定义判断
51. A[解析] 根据归纳、演绎和类比三种推理形式的定义,例证中①将敲击酒桶和诊断类比,为类比推理;②是从个别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③不属于这三种推理中的任意一种。
【2010年11月6日四川行政能力测试真题讨论】定义判断:归纳推理就是从 http://bbs..com/read-htm-tid-12437180.html
D[解析] 本题属于关键信息类问题,题目给定定义的关键信息为“一类事物”、“部分对象”。根据关键信息可作出以下判断:①对全部对象进行了考察,不符合定义要求;②属于类比分析,没有提到对部分对象某种属性的分析、判断过程,不符合定义要求;③元素的排列、天体的运行、四季的交替、生物的进化、社会的发展等都属于部分物质的运动形式,符合定义;④法医选择了溺水死亡者尸体中的几具作为分析对象,找出了其具有的某种共同属性,从而得出了凡溺水死亡者,其内脏都有硅藻反应的结论,符合定义;⑤麻雀、燕子、鸽子、喜鹊、老鹰、海鸥为部分鸟类,属于一类事物,由它们具有“飞翔”属性推断出鸟类都会飞这一结论,符合定义。故③④⑤是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陈述,故本题选择D选项。
【2010年11月6日四川行政能力测试真题讨论】定义判断:第52题 完全归纳推理就是根据 http://bbs..com/read-htm-tid-12437169.html
53. A[解析] 本题属于关键信息类问题,关键信息点为“社会结构空间”、“地位”。根据关键信息可作出以下判断:①旅游过程中旅游者的身份仍然是国家公务员,其社会结构空间没有发生变化;②王志由节目主持人角色转换为丽江市副市长,由职员变为政府领导,属于社会流动;③三轮车工人由工人变为在校硕士研究生,其身份由工人变为了学生(即知识分子),在社会结构空间上发生了地位变化;④这名工人调换了工作岗位,其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属于社会流动;⑤张某迁居到另一座城市,只是在地理空间结构上发生了变化,社会地位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社会流动。②③④符合定义描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评] 多定义判断在国考中没有出现过,但地方公务员考试已经多次涉及,故参加地方公务员考试的考生需要加以了解,掌握一一排查的答题要点。
54. B[解析] A选项,幼小儿童用对待家人的行动来对待客人,混淆了家庭成员与社会人之间的角色,属于角色混淆行为。B选项,为父母者未尽到教育好子女的责任,即没有充分认识到父母对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导致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属于角色失败,并没有角色混淆行为。C选项,某科研所研究员常常在家中与家人谈论科研中的问题,混淆了亲情关系和同事关系,属于角色混淆行为。D选项,在非工作场合,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演变成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故D项属于角色混淆。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解题误区] 本题容易误选D选项。尤其是在我国,很多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便是在非工作场合,上级仍然是下级的领导,只要不发生工作变动、调整,这种领导和被领导关系都是存在的,因此时刻保持对上级的尊重。但上下级关系是在职场的特定称谓,到生活中这种约束或指导关系已不复存在。故D项混淆了工作角色和生活角色。
55. D[解析] 城市某社区业主与物管的纠纷问题只是个别问题,不涉及城市中的大多数人,因此不是社会问题,②不对,排除A。农村人口众多,农村的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③正确。大面积爆发甲流已从单一的卫生健康问题上升为社会问题,①也是正确的。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56. D[解析] 本题属于代入定义类问题。A选项,甲怂恿乙去打丙乙并没有答应,乙与丙发生争执并将其打伤属于个人主观行为,因此不构成共同故意,不属于共同加害行为。B选项,只有一个花盆砸伤行人丙,故甲、乙两家并不存在共同过失,其行为并未造成同一损害后果,不属于共同加害。C选项当事人只有两人,甲车车主和乘坐乙车的丙,甲的行为造成丙受伤,不符合两人以上共同行为,不属于共同加害行为。D选项,丙起到了散布甲的言论的作用,虽然他并没有与甲同谋,甲也没有授意其去散布,但二者的行为结合后造成了乙名誉受损,符合共同加害行为的定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57. A[解析] A项为典型的反报行为,注意反报的特点是“不礼貌、不友好但不违法”。B项中的行为主体不是国家;D项中的行为属于自卫;C项中乙国的行为是禁止进口,但甲国的行为只是加征高额关税,故C错。
58. A[解析] 乙作为公众人物,其在非公开露面时,有权拒绝拍照,甲坚持拍照的行为侵犯了乙的肖像权,但乙为制止甲当众将饮料泼向甲,侵犯了甲的人格尊严权。肖像权和人格尊严权均属于人格权,故A选项正确。
[点评] 法律相关的定义题近年来有比例下降的趋势,但部分地方公务员考试仍保持每卷两道的考查率。做定义题,需要提炼定义的关键信息,并逐一进行符合性验证,属于实抓实拿分的题型。
59. C[解析] 本题的关键信息点为“公海” 、“授权” 、“有从事公约所列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嫌疑”。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公约法》中规定了船舶的航行制度,任何国家的船舶都可以悬挂其旗帜在公海中自由航行,其他国家不得加以干涉和阻碍。在公海上航行的船舶必须在一国进行登记并悬挂该国国旗。在公海航行的船舶必须并且只能悬挂一国旗帜,悬挂两国或两国以上旗帜航行或视方便而换用旗帜的,可视为无国籍船舶。此时,其他国家军舰发现可登临检查。根据上述规定,本题C项中的“斯芬克斯号”应被视为无国籍船舶,丙国军舰有权行使登临权。A项,事件发生在乙国港口附近,没有进入公海水域,不符合定义描述;D项,登临权适用范围不包括登临他国军舰或享有豁免权的船舶,因此,乙国无权登临甲国军舰。
[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