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02 09:22:23
C. 107 D. 110.25
第一部分结束,请继续做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20题,参考时限20分钟)
阅读理解,完成16—35题。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或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对所给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满足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16. 发生在印度洋上的地震和海啸,再次让人类领略了大自然的威力。尽管我国的海区外围有许多成串的岛屿、暗礁环绕,形成了一道抵抗海啸的天然屏障,但依然要居安思危。我国由于距离海岸很远,有时深海发生的地震没有直接给我国造成损失,但地震引发的海啸却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海啸波可以以每小时800公里的速度在海洋中长距离传播,形成几十米高的涌浪。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论点是( )。
A. 地震和海啸警示世人瞩目深海大洋
B. 印度洋的地震和海啸警示我国要加深深海大洋研究
C. 地震引起的海啸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
D. 自然灾害是残酷无情的
17. 近代体育的兴起,促使希腊人产生了恢复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念头和行动。1859—1889年希腊人举行过4届奥运会。这时,德国一批学者对古代奥林匹克的遗址进行了发掘,对古代奥运会有了更多的了解,从而激起了人们恢复奥运会的愿望。1894年,由法国人顾拜旦发起,在巴黎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按照国际法,国际奥委会是一个具有法律地位和永久继承权的法人团体。
这段文字是说( )。
A. 国际奥委会是最具有影响的国际体育组织
B. 国际奥委会的历史悠久
C. 国际奥委会对奥林匹克运动会拥有一切权力
D. 国际奥委会有权选择和决定举办奥运会的城市
18. 古人说:“有恒产者有恒心。”为了确保农民享有土地的“恒产”,我国民法学者很早就提出了“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物权化”问题。现行的《土地管理法》没有将其明确为物权,《农村土地承包法》也没有将承包权明确规定为物权,《物权法》将土地承包权确定为物权,可以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这段文字论述的是( )。
A. 物权法是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基本法
B. 我国现有法律使农民的土地权力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C. 我国现有法律在保护农民土地权利方面仍有棘手的问题 [申论真题]
D. 我国现有法律难以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物权法》可弥补其不足
19. 红色旅游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创新方式。红色旅游,红色是内涵、资源、特色、品牌,旅游是实质,即红色旅游在实质上是一项旅游活动,而不能将其直接等同于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这段文字意在告诉我们( )。
A. 红色旅游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 [公务员考试]
B. 红色旅游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
C. 红色旅游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但首要的还是其旅游的功能特征
D. 红色旅游能够把旅游事业与经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20. 在一线劳动的工人、服务人员或进城务工人员是我们“人民”中的大多数。大多数劳动者主要是通过对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和用工单位的工资福利来感受社会制度的优劣。这部分的利益不能得到保护,自然会产生某些不满情绪,积累越长,反社会的倾向就越强烈。和谐社会应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要及时化解不满情绪,避免演变成对抗性矛盾,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论点是( )。
A. 让劳动者享有尊严
B. 劳资关系是当代中国城镇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C. 和谐社会要追求社会公正
D. 劳动关系需要转型
21. “信息”一词的拉丁语,有描述、陈述、概要等意,英语有通知、报告、消息、报道、情报、知识、资料、数据等多种含义。汉语“信”和“息”二字都有消息、音信的意思。将“信”和“息”造成一个词,最早见于唐代李中《暮春怀故人》诗“梦断美人沉信息”句。在日常用语中指音信、消息。
这段文字说明的是( )。
A. 信息概念的本质属性 B. 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
C. 信息概念的演变 D. 信息的内涵是变化发展的
22. “问题”通常指个体面临一个不易达到的目标时的情境,即通往目标的途中存在着
障碍,我们称之为遇到了问题。问题的一个根本特点是障碍,有障碍才会有问题。
但客观的障碍并不是问题本身,问题是遇到障碍的个体提出来的,它总是以一定的
方式被理解和表达。
上述文字表明问题的解决过程实质上是( )。
A. 实现由起始状态向目标状态的转化 B. 包括一系列的运算或者心理操作
C. 如何把握已有的或给定的信息 D. 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来进行
23. 环境学家十分关注保护濒临灭绝动物的高昂费用,提出应通过评估各种濒临灭绝动物对人类的价值,以决定保护哪些动物。此法实际不可行,因为预言一种动物未来的价值是不可能的。评估对人类现在做出间接但很重要贡献动物的价值是不可能的。
这段文字作者的主要论点是( )。
A. 保护没有价值的濒临灭绝的动物比保护有潜在价值的动物更重要
B. 尽管保护所有濒临灭绝的动物是必须的,但在经济上却是不可行的
C. 由于判断动物对人类价值高低的方法并不完善,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决定也不可靠
D. 保护对人类有直接价值的动物远比保护有间接价值的动物重要
24. 一个西方著名经济学家曾经说过,一个国家能有效地运作经济,就一定能创造财富而变得富有;而这样的一个国家要想保持政治稳定,它所创造的财富必须得到公正的分配;而财富的公正分配将结束经济风险;但是经济风险的存在正是经济有效运作的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
A. 一个国家政治上稳定和经济上的富有不可能并存
B. 一个国家政治上的稳定和经济上的有效运作不可能并存
C. 一个富有国家的经济运作一定是有效率的
D. 在一个经济运作无效的国家中,财富一定得到了公正分配
E. 一个政治上不稳定的国家,一定同时充满了经济风险
25. 在大型游乐园里,现场表演是可以用来引导人群流动的。午餐时间的表演是为了减轻公园餐厅的压力;傍晚时间的表演则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目的,鼓励参观者留下来吃晚餐。表面上不同时间的表演有不同的目的,但这背后,却有一个统一的潜在目标。这个统一的潜在目标是( )。
A. 尽可能地减少各旅游点的排队人数
B. 吸引更多的人来看现场表演,以增加利润
C. 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游客出入公园而引起交通堵塞
D. 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餐厅的作用
E. 尽可能地招揽顾客,希望他们再来公园游览
26. 在一些学术问题的讨论中,总有人为了引人注目而故作惊人之语,哪知道,学术界的肝火是很盛的,保不齐惹恼了谁,会群起而攻之的。殊不知,这却钻进了别人设下的“连环套”,也许人家会嬉皮笑脸地说:“小子不才,一不留神,您抬举了我。”
上述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
A. 有些人为了引人注目而故作惊人之语,殊不知,却钻进了别人设下的“连环套”
B. 学术界的肝火是很盛的,但有时只是为了借机抬高自己
C. 学术界对某些故作惊人之语的人群起而攻之,哪知道,人家却不把这当回事
D. 有些人设下“连环套”,用故作惊人之语以引来别人的批评来抬高自己
27. “诚”在中国儒家哲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天道的范畴,又是人道的范畴。从天道方面来说,“诚”是宇宙的本体、属性和功能,是宇宙的生命和动力。孟子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从人道方面来说,“诚”是道德生活的准则和至上的价值目标。荀子指出:“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儒家把“诚”提高到政事的高度来认识,其政治伦理在当代也具有警世作用。“诚”又有真诚、诚心、立诚与精诚之分,下列表现属于“精诚”的是( )。
A. 大公无私、情动于衷 B. 坚持不懈、不断进取
C. 不计利害、不绕弯子 D. 信守诺言、说话算数
28. “敬”有恭敬之意,有慎重、郑重之意,还有警惕、戒备之意。儒家强调要“执小敬”,就是要人们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要保持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因此,“敬”也就成为成就“君子”道德人格的重要手段。但儒家讲“敬”,并非死板而失去活泼之气,而是“恭而安”,即这种恭敬,让自己觉得舒服,也让别人感觉舒服。
基于上述观点,下列说法对“敬”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言一行都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B. 对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要保持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
C. 在外貌上“整齐严肃”,在行事上“认真专一”
D. 保持敬畏之心,冷静地反观自身,及时地调整自我、净化自我
29. 尽管在最近的选举调查中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说:“他们分别忠于两个主要政党的其中之一。”但是在两个主要政党的每个政党中有过三分之一的选民说,他们对这两个政党的施政纲领已不再着迷,如果有第三个政党成立,他们将会加入这个党。然而,即使这个调查反映了全体选民的观点,新成立的政党,也没有机会在全部选民中吸引走三分之一的选票。
上述这段话意在说明( )。
A. 现在,选民对这两个主要政党的施政纲领已不再着迷的程度是空前的
B. 对这两个主要政党的已不再着迷的选民,被很不相同的施政纲领吸引
C. 大多数被调查者,过高估计了对这两个主要政党已不再着迷的选民的比例,他们说这个比列超过了50%
D.在所有的被调查中有接近一半的人报告说,他们更有可能对这两个主要政党都不投票,而不是在这两个主要政党之间进行改投
E.任何新政党的成立,将会激发从来没参加过投票的公民,加入投票行列并成为他们经常性的行动
30. 2004年11月26日,胡锦涛主席在出席亚太经济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见了美国总统布什。关于台湾问题,胡锦涛指出,当前台海局势复杂敏感,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政府愿尽一切努力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绝不容许“台独”。布什表示,美方理解台湾问题的敏感性,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遵守三个联合公报,不支持单方面改变台湾现状和宣布“独立”的言行,不会向台湾当局发出不一致的信号。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会见外国领导人时,当外国领导人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独”的立场后,中国领导人往往会用到“感谢”一词,但在这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中国领导人无不例外地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对于上述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一种实力的体现,是一种自信的体现,是一个大国外交态度的绝对转变
B. 由感谢到赞赏,由被动到主动,由凤毛麟角到大势所趋。台湾问题,已不构成一个影响中国对外展示强大实力的阻力
C. 说明中国对世界多方面的巨大影响力不断加强,也说明中国是改善和稳定世界格局状况的重要力量
D. 中国政府坚持台湾问题是中国自己的内部事务,所以对布什政府的做法表示不满,希望布什政府能够言行一致
31. 在与中美关系和台海局势有关的重大问题上,美国政府必定都要迅速表态。在中国制订的《反分裂国家法》的问题上,也毫不例外。从3月8日开始,白宫发言人、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以及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国务院官员、美国太平洋司令和国务卿,先后就“反分裂法”发表看法。大致内容包括:对该法表示不安,认为立法是个错误,与海峡两岸最近关系回暖趋势不相符;该法对解决台湾问题没有帮助,很明显是在提升紧张;呼吁中国重新考虑这项法案。
对于上述这些表态,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美国官员的表态没有太多实质性内容,大多是不痛不痒地做点样子。他们的用词都很克制,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