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3-13 09:36:48
11.【答案】C。解析∶每个正方形的面积为375÷15=25平方厘米,边长为5厘米。周长为5×32=160厘米。
12.【答案】D。解析∶先放A,有3种放法,不妨设A放到了第二层,那么这时候再放B,也有3种放法,此时无论B放在哪里.C和D的位置都能确定,因此,不同的方法共有3×3=9种放法。
13.【答案】D。解析∶甲每跑100/9秒休息5秒,100/9+5=16又1/9;乙每跑半秒休息5秒,100/7+5=19又2/7。比较分析,结合选项,考虑出发后75秒时的情况,甲休息了四次,跑了(75-4×5)×9=495米;乙跑了400米。甲比乙多跑了95米,甲没有追上乙。所以甲追上乙的时间应大于75秒,只能选择D。
14.【答案】B。解析∶设弟弟当时的年龄为戈,则哥哥当时的年龄为狐,年龄差为戈。弟弟今年年龄为狐,则哥哥今年年龄为3戈,则2x+3x=35,解得x=7岁,因此哥哥今年3×7=21岁。
15.【答案】A。解析∶小王每算出80道题比小张少用2秒,那么小王算出1200道题时,小张还需要2×1200÷80=30秒,即半分钟算完所有题目,此时小张还有20÷2=10道题没有做。
16.【答案】C。解析∶原来的浓度是15÷(135+15)×1OO%=1O%。水蒸发以后,盐的重量没变,这时盐水的浓度是15÷100x100%=15%.浓度比原来提高了(15%一10%)÷10%=50%n
17.【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学生数除以4、5、6均余2,由代入法可以得到,只有B项满足条件。
18.【答案】A。解析∶小王工作5个月的酬金为1800-560=1240元,因此他工作一年的酬金相当于1240÷5×12=2976元,故洗衣机相当于2976-1800=1176元。
19.【答案】D。解析∶小王实际的步行时间为12÷3=4小时=240分钟,240÷50=4……40.因此他一共休息了4次,共40分钟,则小王12∶40到达目的地。
20.【答案】B。解析∶原式=1/31+2×101/31×101+5×10101/31×10101+13×1010101/31×1010101=1/31+2/31+5/31+13/31=21/31
21.【答案】A。解析∶其他选项的错误分别是∶B项引以为荣(光彩);C项电闪(突然显现或时隐时现)雷鸣;D项屡见不鲜(新鲜),于心不忍(忍心)。
22.【答案】C。解析∶A的错误在于语序前后不对应,应该是“理论上说明,政策上规定”。B属于语序不当,正确语序应该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D的“防止”“不”双重否定表肯定,与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相反,应去掉其中一个。
23.【答案】D。解析∶偶然∶超出一般规律的和常情的;偶尔∶问或;有时候。由①句句意可知强调的是“我和他”都在昆明,但是见面却不多。故“偶尔”适合,排除A、C。诚然∶确实实在;当然∶表示肯定,强调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④句划线处应填一个表强调的词语来肯定“包括所有人”,故“当然”较合适。本题答案为D 。
24.【答案】A。解析∶A的“丁卯年”指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4年。其他三项都是当朝皇帝的年号。
25.【答案】B。解析∶“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意思是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而不是无所顾忌的疯劲,故B错误。
26.【答案】B。解析∶根据文段内容,句子前后既不是转折关系也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假设关系,故只能选B。
27.【答案】B。解析∶由原文“学习任何一种艺术的过程都能够适当地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精通那门艺术的理论……”说明学习任何一门艺术都需要掌握它的理论知识,故B项“不是必要的”错误。
28.【答案】A。解析∶由“为驾驭任何一门艺术,第三点也是必要的要素,即要使艺术精湛必须极其关心这一问题,在我的心中必须是∶没有什么比此艺术更重要的事情。”可推出A。
29.【答案】D。解析∶从“难怪乎没有谁来学习爱的艺术”的语气来看,作者对没人学习爱这种现象是持否定态度,也就是提倡学习爱,故D的“不学而成”与文意不符。
30.【答案】B。解析∶文章前后呼应,从开篇的“明确爱是一种艺术”到结尾的“难怪乎没有谁来学习爱的艺术”,中间则以任何艺术的学习作类比突出说明了作者的观点——爱作为一门艺术也是需要学习的。只有B提到“爱”这一关键词,故本题答案为B。
31.【答案】D。解析∶铅块和金属球的例子是为具体说明“而另一些事物放到漫长的时间里考察也会使模糊性突出显现”观点所举的,故D为答案。
32.【答案】D。解析∶比对原文第三段,D是为说明“客观世界模糊性”所举的三个例子中的一个。
33.【答案】C。解析∶比对原文第四段,C是为说明“人巧妙地利用自己建立的模糊概念”所举的三个例子中的一个。
34.【答案】C。解析∶A为无关项,短文没提及“模糊与清晰的矛盾”,文中引用“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是为了引出“模糊性亦寓于万物运动之中”这一观点。B与原文“模糊理论力图用较为精确的数学语言和概念来描述现实中的模糊现象以及人脑中的模糊概念”不符,排除。“人”能成为计算机的仿生标本”是因为“人的思维、判断是那样巧妙,人的经验是那样丰富……”,并且“人脑的模糊性大于客观的模糊性”在文中没有依据,排除D。故本题答案为C。
35.【答案】D。解析∶由全文最后一句话即可得到答案D。
36.【答案】D。解析∶由“我们宣称,如果有两个都可用来描述自然的方程,我们总要选择能激起我们的审美感受的那一个”可知基础物理学家主要探求的是“方程”,因此答案只能是D。
37.【答案】A。解析∶终极设计者指的是自然界,人是不可能设计宇宙的,A项错误。其他三项在文中均可以找到原句。
38.【答案】D。解析∶作者以“其实,审美事实上已经成了当代物理学的驱动力”来否定D的论述,强调物理学也是适用审美沉思的科学。
39.【答案】C。解析∶由原文“按古希腊人对球形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天体的完美性的雄辩论述,我还是要继续将对称等同于美”可得出C答案。
40.【答案】C。解析∶圆在绕它的中心时不论旋转多少度都是不变的,而正方形只有绕它的中心转90°、1 80°、270°和360°时才保持不变.可见圆的对称性比正方形高,故C错误。
41.【答案】A。解析∶孔子读《易》的故事是为了引出关于“韦”字字义的辨析,而不是论据。故答案为A。文中作者给出的理由“其一”部分可以找到BCD,皆可支持作者观点。
42.【答案】C。解析∶作者认为“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观点明确肯定,而不是“可能”,排除A。B为对划线句子的错误理解,原句只说是“被译为皮绳”,不能得出“是皮做的”。D表述错误,“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是《辞海》的解释,而不是史书的记载。本题答案为C。
43.【答案】D。解析∶D中横向、纵向正与文意相反,为答案。
44.【答案】B。解析∶由原文“现代的形声字”、“汉代文献”、“汉代许慎”、“汉代实写作‘从”’“司马迁”可知,B项的“汉人”为汉代人,而不是“汉族人”,而且“因为当时少数民族还没有使用简册”在文中找不到依据。故本题答案为B。
45.【答案】C。解析∶文章先提出观点“韦编三绝”中“韦”字解释为皮绳是错误的,接下来分“其一”、“其二”两个方面论证观点。故本题答案为C。
46.【答案】D。解析∶上一个图形顺时针旋转90。并增加一个小方块得到下一个图形,只有D满足题意。
47.【答案】D。解析∶题干图形均有元素“二”.选项中只有D符合。
48.【答案】C。解析∶题图中都有封闭区域,应选择C。
49.【答案】A。解析∶由左边的图形可知,A面和C面、B面和D面、E面和F面分别是相对的,不可能相邻,只能选择A。
50.【答案】D。解析∶每个图形中第一个图形元素依次在平面上顺时针旋转90。;第二、四个图形元素在立体上旋转90。,变化趋势完全一致∶第三、五个图形元素依次在平面上逆时针旋转90。。按此规律,应选择D。
51.【答案】D。解析∶CBA比赛是职业比赛,而不是一种在余暇时间进行的身体活动,因此不属于娱乐体育。A、B、C三项都符合定义。故答案选D。
52.【答案】A。解析∶B、D两项中的两者都没有确认为亲戚关系,C项中两者没有经过法定程序。只有A项经过法定程序确认其为亲清朝。《三国演义》是小说,《三国志》是史书,且两本书记载的事件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70.【答案】D。解析∶白色污染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来源之一,生物降解有利于环保;工业废气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来源之一,余热发电有利于环保。
71.【答案】A。解析∶高中生、大学生和研究生是并列关系,且按时间顺序排列;青年、中年和老年是并列关系,且按时间顺序排列。B项中的骄阳形容酷热的阳光,而不是专指某个时间段的阳光,且晨曦和骄阳都指阳光,而夕阳指的是太阳。
72.【答案】C。解析∶题干是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对应关系。等号两边是对应的两个词。C项等号两边也是对应的两个词。
73.【答案】A。解析∶青花瓷属于瓷器,官窑指古代的贡器,属于古董。
74.【答案】D。解析∶油画的原材料之一是松节油,牙雕的原材料之一是象牙。
75.【答案】D。解析∶出版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发行,编辑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勘校。
76.【答案】D。解析∶商业伦理调查员的观点是∶大仓号古董交易所夸大宣传,实际上一些古董是比较常见而且很容易得到的。而大仓号古董交易所的回答只列出了自己的优势,而没有对商业伦理调查员进行反驳,D项恰当地说明了这一点,故答案选D。
77.【答案】C。解析∶由“劳动老师和李老师爱打篮球”可知,李老师不教劳动,排除B项;由“数学老师比手工老师岁数大,比王老师岁数小”可知,王老师的年龄最大,其次是数学老师,年龄最小的是手工老师,又“张老师最年轻”,所以张老师教手工,排除A项;再由“三人中最大的老师住得比其他两位老师远”和“自然老师和劳动老师住同一个宿舍”可知,王老师不教自然和劳动,排除D项。故答案选C。
78.【答案】C。解析∶设男性参加者为戈人,女性参加者为y人,14x+8y=1O(x+y),解得,y=2x,可知,女性参加者比男性参加者多,故答案选C。
79.【答案】B。解析∶题干论证认为通过动物的异常行为来预测海啸是没有根据的。对A项的回答可以说明动物的异常行为是否与海啸有关,有助于评价论证;对C项的回答可以说明有异常行为的动物是否占多数,如果是,则说明预测是有一定根据的,如果不是,则说明没有根据,所以对C项的回答也有助于评价论证∶如果大部分异常行为没被注意,则说明即使有异常行为,用其来预测海啸也是很难的,对D项的回答也有助于评价论证。只有B项.不同类型的动物是否有相似的异常行为并不重要,关键是是否有异常行为。所以答案选B。
80.【答案】D。解析∶题干观点认为,博物馆可以通过海内外的捐赠来改善经济状况,以扭转办展费上涨的趋势。如果D项为真,说明博物馆对捐赠款项的使用是有限制的,可能无法以此来改善经济状况,从而削弱了题干的结论。A项加强了结论,B项是无关项,C项也说明这种方法对一些大型博物馆是可行的,对题干的削弱程度不如D项。故答案选D。
81.【答案】B。解析∶假设不把说话者计算在内,则共有1 5名。要满足条件(1),要求护士至少应有8名;又要求满足条件(3),则男护士至少有5名;再由条件(2),男医生至少有6名;结合条件(4)可知,医生至少有7名,则护士至多8名。所以,要满足条件,只能是护士8名,其中男护士5名,女护士3名,医生7名,其中男医生6名,女医生1名。加上说话者后,要仍满足条件,说明说话者是护士,且只能是女护士。故答案选B。
82.【答案】C。解析∶由(1)可知,老王和李玲不是一家,且两家的孩子都是女的,由(2)可知,老张的女儿是小梅,且老张和李玲是一家,排除A、B两项;由(3)可排除D项。故答案选C。
83.【答案】A。解析∶由小玲的话可知,小玲在小丽之后回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