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系列重要讲话 “十三五”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08年宁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三)

时间:2016-03-12 16:08:1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国有控股投资

  C.与上年相比,2005年第二产业投资增加的总额低于第三产业

  D.2005年全年受理的国内专利申请中,绝大部分为发明专利申请

二、根据下表回答116-120题:

  城镇新就业人数(单位:万人)

  116.下面四个年份中,哪一年城镇新就业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

  A.1981 B.1982  C.1983 D.1984

  117.下面四个年份中,哪一年城镇新就业人数比上一年减少了,但新就业者中来自农村的劳动力人数却比上一年增加了?

  A.1981 B.1982  C.1983 D.1984

  118.1979年到1982年,哪一年、哪一类人的就业人数增减变化与城镇新就业人数的增减变化趋势恰好相反?

  A.城镇劳动力 B.农村劳动力  C.大学、中专、技校毕业生 D.其他人

  119.城镇新就业者中从事个体劳动的人数增减率变化最大的是哪一年?

  A.1980 B.1981  C.1983 D.1984

  120.1978年相比,1984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安置的城镇新就业者的人数比例大约减少了多少个百分点?  A.8 B.14  C.20 D.26

三、根据下面的文字材料回答121-125题:

  2004年,全国已有12个城市的GDP总量超过2000亿元,依次为上海、北京、广州、苏州、深圳、天津、重庆、杭州、无锡、成都、青岛和宁波。

  从固定资产投资率来看,“十五”以来,这12个城市平均投资率相对较低的城市有广州、深圳、青岛和无锡,均低于40%,分别为32.7%33.6%37.4%39.5%。除广州和深圳的固定资产投资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外,其他城市都保持了逐年上升的势头。

  从北京的情况来看,“十五”期间,北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3%,分别高于上海、广州和深圳7.5个、10.6个和4.3个百分点。从固定资产投资率来看,北京市4年的平均值为57%,是12个城市中这一比重最高的,高出12城市平均值15个百分点。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有效地拉动了北京市的经济增长,但也反映出该市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的问题。

  此外,2004年北京市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高达58.3%,存在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总投资比重较高的问题。在经济总量较大的5个城市中,北京这一比重最高,较上海、广州、苏州和深圳分别高出20.2个、24.9个、36.8个和18.7个百分点。

  121.2004年,12个城市GDP总量排在第5位的是:

  A.天津 B.重庆

  C.苏州 D.深圳

  122.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A.“十五”以来,青岛的固定资产平均投资率逐年上升

  B.“十五”以来,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率是12城市占比最高的

  C. “十五”以来,深圳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快于北京

  D. “十五”以来,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率逐年下降

  123. “十五”期间前4年,12个城市资产平均投资率是:

  A.15% B.18.3%  C.42% D.57%

  124.2004年,在经济总量较大的5个城市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总投资比重相对较低的是:

  A.上海 B.苏州  C.广州 D.深圳

  125.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算出:

  A.2004年上述12城市GDP总量  B.“十五”期间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

  C.“十五”期间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率的年均增长率

  D.2004年上海房地产投资占其总投资的比重(38.1%)

四、根据下图回答126-130题:

  126.20076月与2006年同期相比,网民数增加了:

  A.1400 B.2000万  C.2500 D.3900

  127.年底与年中相比,网民规模增长最快的年份是:

  A.2002 B.2003年  C.2004 D.2005

  128.2003年~2006年,网民规模的年平均增长率是:

  A.21% B.23%  C.32% D.34%

  129.20026月到20076月,网民的年平均增长数约为:

  A.1298 B.1948万  C.2324 D.2798

  1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2年到2007年,网民人数翻了两番

  B.2003年开始,网民规模年增长率开始持下滑

  C.2002年到2007年,每6个月的网民增长人数保持在800万左右

  D.若保持2007年的同比增长率,则到20086月网民人数将超过2000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1.【答案】A 。解析:第一句为中心句,后一句具体介绍了为什么说微波炉适应现代都市化职工生活的需要,A概括全面。BC属于细节部分,所表达的不是该段的主要意思。D文章未提到。

  2.【答案】B。解析:“因而”后面为文章欲强调的内容,制定政策法规的先行者都会遇到很多困难。A选项只是对“所有的政策法规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的简单理解。CD未提到。

  3.【答案】C。解析:A项“直接”使用不当。D项太绝对,文章并未说家长学会电脑是帮助孩子学电脑的必要前提,只是说“最好”C项全面的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意思。

  4.【答案】A。解析:短文第一句“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不服从经济条件”反映了经济对于君主制度的决定。下一句又进一步说明了君主制度下的立法也受到经济关系的制约。由此,可以得出本题的答案为A

  5.【答案】D。解析:由文可知,转基因作物是通过生物技术产生的,并非环境影响,故A排除。B曲解原文,原文是“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C项错在说转基因是“新的杂交作物”,细节误导。

  6.【答案】C。解析:第二句为中心句,总领全文,后面引用鲁迅杂文就是为了举例论证中心句。C概括了第一句。AB并非引文目的,只是事实陈述。

  7.【答案】A。解析:本段论述如果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就不会产生教师收入两极化和学校划分的两极化。A概括的最为全面。

  8.【答案】C。解析:本题关键句为“公平只能是相对的,特别是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B项“任何国家”绝对化,因此排除。A项本文并未提到。最后一句指出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提高才能更好的实现社会公平,意为经济发展水平上不去,就不能更好的实现社会公平,D项不合题意。

  9.【答案】C。解析:同样的话出自不同人的口会有不同的效果,有的会赢得掌声,有的会招致批判,原因在于“前者已经用自己的行为为自己赢得了讲话的资格,而后者却没有。”“用自己的行为为自己赢得了讲话的资格”表明说话人的言行一致,因此,本段文字主要抨击了言行不一的作风,C项为正确答案,其他三项不合题意。

  10.【答案】D。解析:根据“从众”定义中的一句“从众,即群体能产生压力,使人们的思想在压力下趋于一致。”可以看出从众是在压力下放弃或违背自己的意愿。AB两项文中未提及,C项过于绝对。

  11.【答案】C。解析:短文大意是体育在国际化的同时也因为某些原因而背离初衷,一旦背离,那么体育也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所以C体育的发展要为人类进步做贡献是支持观点。A认为发展体育的初衷是“体育是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是细节性误导。CD段落未提到。

  12.【答案】C。解析:本段文字主要意思在后一句中的内容,“我希望每一项新的惊人的技术突破都会遇到……其他各种专业人士的怀疑主义的质难”总结这句话的意思在于新的技术突破必然伴随被广泛地质疑。D提到必然受到质疑,与原文不符。AC并非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13.【答案】B。解析:“这个风气影响到他对题材、体裁、风格的去取,给予他以机会,同时也限制了他的范围。”说明文艺风气对艺术家的影响机会与制约并存,选项B只说明是“影响是消极的”较为片面,因此本题选B

  14.【答案】C。解析:“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素质的劳动者,”AB仅是对这一句的片面概括。C是上一句的另一种表述。D是对本段的误解,本段提到大学生缺少劳务型、操作性的岗位所需的素质,并非说这些岗位不适合大学生。       [公务员考试真题]

  15.【答案】A。解析:文中仅提到甘蔗、甜菜、木薯可以发酵制成酒精,C将概念扩大化为“植物”,不精确。B使用“完全”这个词,文中并未提到。D属无中生有。

  16.【答案】B 。解析:本题关键把握两点:第一、允许第三方实验;第二、对“相得益彰”的理解,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和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这一句话是说如果一个企业能够以开放的姿态让第三方参与进来,那么就能使得创新性更好的展示。因此选B

  17.【答案】C。解析:关键句在后两句话,“目光决定不了位置”,但位置却以目光为标准。然而,“即使我们处于一个确定的位置,目光却仍然可以投往任何一个方向。”目光也在变化,那么,这种变化告诉我们人的目光永远是变化的,关键是要把握好自己,真实地认识自己。

  18.【答案】A。解析:本段文字意在说明想象的价值,“不仅能引导人们广开思路,最终还能帮助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可以说明想象力拓展探索的思路,帮助人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A项符合。

  19.【答案】D。解析:“人畏惧时间,而时间畏惧金字塔”,用这句话表达人畏惧时间,因为时间漫长,而时间畏惧金字塔,意思是金字塔更加久远。AB属于无中生有。阿拉伯人的这句话是说明他们了解金字塔历史久远的特点,但C并不是文字强调的部分。

  20.【答案】C。解析:本段第一句讲任何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存在问题。第二句讲不能因为问题小就不去解决,否则问题会越积越多造成灾难性后果。意思是应该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以防止问题的爆发。

21.【答案】B。解析:包罗、包括,指大范围;包括:含总括的意思;囊括:全包罗在里面;概括:归纳总结。根据题意,人的类型多种多样,千差万别,不能用几种归纳出来的类型加以认识。而这四个词中只有“概括”含有归纳总结的意思。因此选择B项。

  22.【答案】B。解析: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天赋,文中将“天赋”看成是“埋藏的金矿”,与之相对的应是“平淡无奇”。

  23.【答案】C。解析: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显然,此空是用来形容信息的,而不是人。A项排除。汗牛充栋:指藏书太多,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用在此空也不合适。纷繁芜杂:多而杂乱,没有条理。在这里可以形容网络信息很多,需要儿童有辨别能力,故选择C。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用来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而本题对信息的描写需要选择一个繁多复杂的词,而浩如烟海是用来形容丰富。故排除D.

  24.【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固定词语的搭配。“陷入”与“回忆”搭配。因此,本题选D

  25.【答案】A。解析:面对“强大的敌人”,应该表现出从容的气魄,这是一种“无畏”的气概,选项BCD与“气概”不搭配,。

  26.【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人与人相处需要有一些“空间”,而“空间”与选项中的“分寸”相对应。并且常用搭配词语有“有失分寸”一说。因此,本题选C

  27.【答案】C。解析:紧凑:连接很紧,没有空隙、间隔或多余的部分,符合题意,选择C。紧密指十分密切,多而连续不断,用在此处不合适。

  28.【答案】D。解析:用来填一个与“标志”近义的并列词语,选D

  29.【答案】C。解析:相见恨晚: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如释重负:像放下重担那样。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比喻人在解除某种负担后轻松愉快。醍醐灌顶: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根据上下文,选择C项。

  30.【答案】A。解析:根据“不是……而是”可知,选择一对反义词,C排除。“消极”和“积极”通常用来形容态度,而不是一种状态。“紧张”与“放松”与原题意思不合,故选A

  31.【答案】A。解析:词语习惯性搭配在选词填空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题干中两个词都属于习惯性搭配,维护——治安,受到——重视。

  32.【答案】D。解析:坐收渔利是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这里并没有提到什么矛盾,因此排除A。一本万利:形容本钱小,利润大。由此可知,一本万利用在这里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6/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成绩快速提升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 公务员考试信息汇总 ★ 
 ★ 公务员考试试题汇总 ★ 
 ★ 省市县导航及其他考试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