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3-12 14:47:57
A.2002年 B.2003年 C.2004年 D.2005年
二、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121~125题:
2003年6月份,“国房景气指数”达到107.04,比5月份上升0.76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39点。具体的各分类指数情况如下:
6月份竣工面积分类指数为111.46,与5月份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7.42点。1~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81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4%,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20个百分点。
6月份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为108.47,比5月份上升2.41点,比去年同期上升4.68点。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达到5723亿元,同比增长48.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3.4个百分点。
6月份新开工面积分类指数达到108.91,比5月份上升0.17点,比去年同期上升3.44点。1~6月份,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为2.4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1%,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11.2个百分点。
6月份商品房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为97.71,比5月份下降1.23点,比去年同期上升3.73点。上半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424元/平方米,同比增长5.4%,去年同期下降0.1%。
6月份空置面积分类指数为96.52,与5月份持平,比去年同期下降0.05点。上半年,商品房空置面积同比增长8.4%。
6月份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为115.97,比5月份下降0.64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60点。上半年,完成土地开发面积71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2.7个百分点。
121.2002年的1~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的增幅是( )。
A.40.4% B.38.6% C.20.4% D.18.6%
122.与去年六月相比,增幅最大的指数是( )。
A.竣工面积分类指数 B.商品房销售价格分类指数
C.资金来源分类指数 D.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
123.与去年六月相比,下降的指数是( )。
A.竣工面积分类指数 B.资金来源分类指数
C.新开工面积分类指数 D.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
124.与上一个月相比,降幅最大的指数是( )。
A.资金来源分类指数 B.空置面积分类指数
C.销售价格分类指数 D.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
125.2001年上半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是( )。
A.2424元 B.2299.8元 C.2302.1元 D.2403.2元
三、根据下表回答126~130题:
城镇新就业人数单位:万人
项 目 |
1978年 |
1979年 |
1980年 |
1981年 |
1982年 |
1983年 |
1984年 |
| ||||
总计 |
544 |
902 |
900 |
820 |
665 |
628 |
721 |
| ||||
一、就业人员主要来源 | ||||||||||||
城镇劳动力 |
276 |
690 |
623 |
536 |
409 |
407 |
450 |
| ||||
农村劳动力 |
148 |
70 |
127 |
92 |
66 |
68 |
123 |
| ||||
大学、中专、技校毕业生 |
37 |
33 |
80 |
107 |
117 |
93 |
81 |
| ||||
其他 |
83 |
109 |
70 |
85 |
73 |
60 |
67 |
| ||||
二、就业人员安置去向 | ||||||||||||
全民所有制单位 |
392 |
567 |
572 |
521 |
409 |
373 |
415 |
| ||||
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 |
152 |
318 |
279 |
268 |
223 |
171 |
198 | |||||
从事个体劳动 |
|
17 |
49 |
31 |
33 |
84 |
108 |
| ||||
126.下面四个年份中的哪一年里,城镇新就业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 )。
A.1981年 B.1982年 C.1983年 D.1984年
127.下面四个年份中的哪一年里,城镇新就业人数比上一年减少了,但新就业者中来自农村的劳动力人数却比上一年增加了( )。
A.1981年 B.1982年 C.1983年 D.1984年
128.从1979年到1982年,哪一类人的就业人数增减变化与城镇新就业人数的增减变化趋势恰好相反( )。
A.城镇劳动力 B.农村劳动力
C.大学、中专、技校毕业生 D.其他人
129.城镇新就业者中从事个体劳动的人数增减率变化最大的是( )。
A.1980年 B.1981年 C.1983年 D.1984年
130.与1978年相比,1984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安置的城镇新就业者的人数比例大约减少了多少个百分点( )。
A.8 B.14 C.20 D.26
※※※ 全部测验到此结束 ※※※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数量关系
1.C 2.A 3.A 4.C 5.B 6.C 7.B 8.C 9.A 10.D
11.A 12.D 13.D 14.C 15.B 16.B 17.B 18.A 19.C 20.B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21.C 22.A 23.A 24.B 25.C 26.D 27.D 28.C 29.C 30.D
31.B 32.B 33.A 34.A 35.B 36.C 37.C 38.C 39.C 40.B
41.D 42.B 43.B 44.C 45.C 46.B 47.D 48.C 49.C 50.D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51.A 52.D 53.A 54.D 55.B 56.A 57.A 58.C 59.D 60.A
61.A 62.C 63.B 64.C 65.C 66.C 67.B 68.A 69.C 70.A
71.D 72.B 73.A 74.D 75.C 76.A 77.D 78.B 79.A 80.B
81.B 82.B 83.A 84.C 85.B 86.A 87.D 88.B 89.C 90.B
91.C 92.C 93.D 94.C 95.C
第四部分 常识判断
96.D 97.D 98.B 99.B 100.A 101.B 102.C 103.D 104.D 105.C
106.C 107.C 108.B 109.A 110.C 111.C 112.B 113.A 114.D 115.B
第五部分 资料分析
116.D 117.B 118.D 119.B 120.C 121.C 122.A 123.D 124.C 125.C
126.D 127.C 128.C 129.A 13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