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3-12 14:30:10
A.一个民族只要继承自己的传统,自然就会有凝聚力
B.一个民族要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凝聚力,首先要加强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教育
C.一个民族要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凝聚力,首先要发展经济,“财大才能气粗”
D.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已扎根于民族成员之中,不需要外界的努力也能为其成员所认识
20.自然界是人的生命发展和延续的环境。同时,作为人与自然物质交换过程中介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起点,人们在加工自然物质的劳动中,才结成了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并由此形成民族的、阶级的、家庭的等复杂的社会关系。这句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
A.人在自然面前只有被动地适应,才能生存并发展
B.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之上
C.人的社会关系具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可以独立地存在和发展
D.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为人也是动物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21—25题。
知识经济的发展无疑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机遇(如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缩短工业化阶段的进程,即发挥后发优势),但同时也使这些国家面临严峻挑战。
挑战首先来自“知识”这一生产要素本身。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指出,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而正是在这两点,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这种差距虽然使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选择和应用方面可以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但同时使得他们与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因位势的不同形成垂直分工的关系,因而处于不利地位,甚至随着新的技术壁垒的形成而形成新的“中心——依附”关系,加大贫富差距。例如,有迹象表明,近30年来,在全球的收入分配方面,情况逐渐恶化。从1960年到1980年代末,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44%到1989年的55%。又据统计,世界最富的20%的人口的收人与最穷的20%的人口的收入比从1960年的11.1:l增加到1989年的17.1:1。可见,全球增长的好处并没有平均扩散到所有国家,贫富差距还在加大。正如托夫勒所说:“知识的分配比武器和财富的分配更不平等。因此知识(尤其是关于知识的知识)的重新分配更加重要。它能改变其他主要权力资源的分配。”
挑战更来自自身准备的不足,因为知识经济对于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顺理成章;对于首先要通过工业化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意味着要不甘落后、抓住机遇,就必须将工业化与知识化两步并作一步走。即如果说在上一个百年,后发国家还有可能通过加速工业化过程追赶发达国家,那么在当今新的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转化为经济增长的过程不断加快,后发国家已经没有了从容实现工业化的可能。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显然更加严峻。
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这使得在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加速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完成制度的变革,因而任务异常艰巨。
我们初步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正在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与前两步战略相比,第三步战略不是自己和自己的比较,不是要达到“温饱”、“小康”这样相对明确的指标,而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一个更加开放的指标,因而也是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题,就全国范围而言,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不到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5%,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5%,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服务贸易出口不到全部出口的土10%。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就整体而言,由于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东部沿海地区某些大城市在某些方面还是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的。
21.根据作者的观点,知识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主要来自:
A.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
B.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本方面落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多的制度问题
D.发展中国家自身准备不足
22.与知识经济比较而言,工业化经济发展最大的弊端是:
A.消耗稀缺的资源、污染环境 B.造成了全球贫富差距过大
C.形成了技术壁垒 D.无法拉开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23.文中谈到发展中国家从对待机遇的角度看,应当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A.注意知识的积累 B.工业化和知识化并进
C.发展新型经济 D.快速实现体制改革
24.下列说法,文章中没有提到的一项是:
A.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核心在于创新
B.知识经济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
C.当代经济的发展紧密地依赖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
D.知识的知识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对其他资源具有强大支配力、控制力、渗透力
25.下列对我国的现状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东部广大沿海地区某些大城市已经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某些有利条件
B.我国只有西部地区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
C.我国西部地区没有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的新型经济
D.中国部分地区已经初步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26—30题。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加密技术的进步,开始出现了电子现金这一新的货币形式。电子现金是一种通过电子方式进行银行署名的数字信息,它同信用卡不一样,信用卡本身并不是货币,而只是一种转账手段;电子现金本身就是一种货币,可以直接用来购物,但它又和金币、纸币不一样,是种没有物理实体的货币,仅仅通过数据的交换便可实现现金的功能。
电子现金是种数字信息,它和纸币一样,本身并没有价值,所以有被伪造的危险,为此就要使用电子签名等加密技术。从技术上说,电子签名比纸币上使用的水印更难伪造。但电子现金和其他数字信息一样容易复制,因此,需要防止电子现金持有者将其复制,然后向多家店铺支付。另外,电子现金的匿名性会给来路不明的钱财提供洗钱的方便,这点需要防范。
电子现金蕴藏着创造巨大数字商品市场的可能性。所谓数字商品就是在交易中不用真的商品在场,只是把有关商品间的信息列出供选购,到提货时才取出真正的商品。在数字商品市场中,靠电子现金和数字商品的信息交换完成交易,无论生产地和消费地相隔多远,都可以一样进行交易,交易所花的费用几乎为零,所以今后它将得到巨大的发展。
26.为了防止伪造电子现金危险的发生,就需要:
A.使用电子签名和水印 B.使用电子签名等加密技术
C.使用电子签名和数字信息 D.使用网络技术和加密技术
27.完成“数字商品交易”,依靠的条件是:
A.依靠电子现金和数字商品间的信息交换
B.依靠有关商品的信息列出供选购
C.依靠生产地和消费地不管多远都可以进行交易
D.依靠电子现金蕴藏的创造巨大数字商品市场的可能性
28.对于“电子现金本身就是一种货币,可以直接用来购物”和“电子现金本身并没有价值”两句话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A.电子现金是没有物理实体的货币,仅仅是一种数字信息
B.电子现金这种数字信息,要通过电子方式进行银行署名
C.电子现金是没有物理实体的货币,仅是通过数据交换实现现金功能
D.电子现金通过电子方式进行银行署名,实现数据交换功能
29.下列选项中,对电子现金的优势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电子现金的使用过程中商家不再承担假钞的风险
B.电子现金是绝对不会丢失的
C.用电子现金购物可以免费送货
D.电子现金的使用帮助人们实现无地域限制和无时间限制购物
3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交易中把有关商品信息列出供选购,提货时才取出真正的商品,这就是数字商品
B.电子现金这种新的货币形式的出观,反映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加
密技术的进步
C.电子现金在向多家店铺支付前,先要防止电子现金持有者将其复制
D.电子现金这种货币形式和信用卡不一样,它本身并不是货币,而只是一种数字信息
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
(共15题,参考时限20分钟)
本部分包括两种类型的试题:
一、数字推理。共5题。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
1, 3, 5, 7, 9, ( )
A.7 B.8 C.11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