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3-12 08:19:40
98.B。【解析】A项只是说明大西洋海水温度的变化与亚马逊雨林火灾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没有涉及太平洋,而题干表明的是大西洋、太平洋和热带雨林火灾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谈论的话题不同,无法加强;B项解释了海面水温的变化与发生火灾之间的关系,直接诠释了论点,为较强的加强方式;C项: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与题干无关,属无关选项;D项:北冰洋海面海水温度与“温度变化”并非同一范畴,另外,此选项试图以类比的形式来加强,类比论证是较弱的支持形式。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99.B。【解析】本题属于削弱论证类。论点为各种细菌在自己的地盘上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促进社会的稳定。B选项说细菌的生活极其单调,不在单独进食,就在自我繁殖,说明细菌并没有相互配合,能够削弱论点。选项A说细菌可以召集群体成员执行任务,说明细菌之间能够相互配合,所以属于加强;选项C说有最新的药物可以阻断细菌的交流,隐含的信息是说明细菌之间可以进行交流,有加强的作用,所以排除;选项D说霍乱、肺炎和食物中毒,实际就是各种细菌聚集的后果,也具有加强作用,所以排除。
100.B。【解析】本题属于平行结构类。题干“五岳归来不看山”属于不完全归纳的推理过程,即从五岳推出可以不再用观看其他的山,认为五岳比其他山风景都优美,但是从常识的角度,不可能将所有的山都观看到。选项B“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指桂林的山水风景优于天下所有的风景,也属于不完全归纳,所以选择B.选项A属于夸张的修辞手法、选项D属于比喻的修辞手法,不具有推理过程,排除;选择C“稻花香里说丰年”,这个推理过程隐藏一个前提“稻花开的好,一定会有丰收”,属于演绎论证,排除。
101.A。【解析】本题属于削弱论证类。论点为有了这项技术,各国医学院学生再也不需要去做人体解剖实验。A选项说该技术涵盖了绝大部分人体的解剖结构,即仍有一部分人体结构未被该技术涵盖,所以仍然有些情况需要进行人体解剖实验,所以具有削弱作用。选项B、C、D与题干论点无关,排除。
102.D。【解析】本题属于加强论证类。论点为不同的矿物种类可以有相同的化学成分,选项D说二氧化硅可以有12种不同的矿物结晶体,也就是有12种不同的矿物结晶体可以都是由二氧化硅组成的,所以能够加强论点。选项A二氧化碳和干冰不属于矿物,与话题无关,排除;选项B不同矿物晶体会变色,并未提到化学成分,属于无关选项,排除;选项C与题干论点无关,排除。
103.A。【解析】本题属于归纳推理类。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年收入10000以下,家庭成员幸福感明显增强;年收入10000以下,家庭成员幸福感增强很缓慢,两种家庭增幅不一致,因此可以推出存在一种可能,即年收入10000以下的家庭幸福感要强于年收入在10000以上的,根据可能优先原则,选择A选项。选项B是对题干的直接否定,排除;选项C说幸福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由于题干提到的是增幅的不同,不能确定是正比的关系,排除;选项D提到年收入10000以上的家庭将面临幸福感危机,题干中也没有相关信息,所以排除。
104.B。【解析】本题属于削弱论证类。论点为“手机控”往往很少活动,对身心健康更为不利。选项B说电脑背景光更容易引起使用者视力下降和头疼,体现了相比与手机而言,电脑更容易产生伤害,具有加强作用,所以选择B.选项A电脑发出电磁、电离辐射,是否具有对人体的损害并未明确说明,排除;选项C说明使用手机与脑瘤和癌症无关,题干中并未提到,根据话题一致原则,排除。选项D说长期使用电脑人群容易患鼠标手、颈椎病等“电脑病”,并未体现出电脑和手机对人的伤害的对比,排除D。
105.A。【解析】本题属于归纳推理类题目。题干中提到选择原谅冒犯者,类似的冒犯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降低,A选项说被冒犯者原谅冒犯者,将可能感化冒犯者,根据“可能优先原则”,所以可以推出;选项B“必然”的表述过于绝对,另外根据充分条件的逻辑性质,否定前半句不能得出必然结论,排除;选项C减少自己被冒犯的可能性,题干中没有相关信息,根据话题一致原则,排除;选项D“唯一”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106.B。【解析】该企业资本额超过5000万元,且最近两年获利能力都超过2%,符合上柜市场要求。因此,本题选B。
107.B。【解析】本题考查比重的整体计算,结合表格数据,21.352÷1.34%=1593.43兆新台币。因此,本题选B。
108.D。【解析】本题考查倍数计算,结合表格数据,(20789/809)÷(154/285)=47.55.因此,本题选D。
109.C。【解析】本题考查基期计算,注意单位,(20.789+2.987+.0.154)÷(1-23.38%)=31.232兆新台币。因此,本题选C。
110.C。【解析】总市值排名和比重均不变,成交值排名不变,排除A、B、D.因此,本题选C。
111.D。【解析】2011年全国国内旅游收入为22706.22÷(1+17.6%)=19308.01亿元。因此,本题选D。
112.C。【解析】本题考查比重,农村居民比重为(29.57-19.33)÷29.57=10.24÷29.57=34.63%.因此,本题选C。
113.B。【解析】俄罗斯、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属于欧洲,592.16×11%=65.14,只有德国和俄罗斯超过。因此,本题选B。
114.C。【解析】2012年美洲以及美国和加拿大的入境旅游人数增长率都很小,故总量和2011年很接近。则可得317.95-211.81-70.83≈35,只有C与之很接近。因此,本题选C。
115.C。【解析】A选项,观察可知,韩国为最多,可以推出;
B选项,观察表格中国家,有12个属于亚洲,占20个国家的六成,可以推出;
D选项,观察表格,很明显得到越南增长最快;2012年,越南是入境旅游人数增长最快的客源国
C选项,非洲入境旅客比重为52.49÷(1664.88÷61.2%)=1.92%,不能推出;
综上所述,只有C不能得到,因此,本题选C。
116.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人口增长的理解,全年的增加人口即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135404-(1635-966)=134735万人,直接计算尾数即可。本题选C。
117.B。【解析】2012年全国就业人员比2011年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增加了1188万人,所以乡村就业人员减少,1188-284=904万人。本题选B。
118.B。

119.C。【解析】A选项,根据常识可知正确,但并未在材料中体现,故本说法不对;
B选项,增长量比较只需比较现期量×增长率即可,明显前者大于后者,故本说法不对;
C选项,该选项设置了一个转化点,2026年相对2012年过了14年,其中1-14岁的区间转化为15-59岁的区间,这部分应少于0-14岁区间的22287万人,结合45-59岁区间转化为60岁以上区间,则必少于22287万人,故该说法正确;
D选项,此时没有考虑出生和死亡人数,如果乡村人口中出生人口多于死亡人口,则转移为城镇人口应多于净减少人口1434万人,故该说法不对。
120.A。【解析】用0~14岁的人口减去新出生的人口,得到的就是1~14岁人口的数量,即22287-1635=20652万人。因此,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