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8-15 10:11:20
C.6.32‰ D.6.54‰
(二)请根据下列图表资料,回答136—140题:
2005年中国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情况 单位:亿美元
国家和地区 出口额 比上年增长% 进口额 比上年增长%
美国 1629 30.4 487 9.1
欧盟 1437 34.1 736 5.0
中国香港 1245 23.4 122 3.6
日本 840 14.3 1005 6.5
东盟 554 29.1 750 19.1
韩国 351 26.2 768 23.4
中国台湾 165 22.2 747 15.3
俄罗斯 132 45.2 159 31.0 136.根据表格资料,下列国家和地区,与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最大的是( )。
A.中国香港 B.日本
C.韩国 D.俄罗斯
137.根据表格资料,一FN‘国家和地区,中国与之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和地区是( )。
A.欧盟 B.日本 C.美国 D.俄罗斯
138.根据表格资料,下列国家和地区,中国对其出口额增长最快的是( )。
A.英国 B.日本 C.东盟 D.俄罗斯
139.中国对欧盟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出口额增长率比进口额增长率( )。
A.高29.1 B.低29.1
C.高29.1个百分点 D.低29.1个百分点
140.中国从表中8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进口额为( )。
A.597亿美元 B.650亿美元
C.453亿美元 D.516亿美元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1.B【解析】(1)句中,“窜改”是指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篡改”是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根据语境,应选择“篡改”。(2)句中,“驱除”指赶走、除掉(蚊蝇、邪恶等);“祛除”指除去(疾病、疑惧等)。因此第二个空应填入“祛除”。(3)句中,“融解”意为融化;“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根据词义,第三个空应填入“融解”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项。
2.C【解析】第一句话中知识与能力并是列关系,第二句话是个假设关系复句。正确答案应为C项。
3.D【解析】“两手都硬起来”是“两个文明一起上”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用“只有……才能……”合适。后一分句是转折关系复句,用“虽然……但……”合适。故正确答案为D项
4.A【解析】(1)句中,“灌注”指浇进,注入;“注入”与下文的“身上”明显搭配不当;“倾注”指(感情、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贯注”指集中,连贯,贯穿。(2)句中,“淡薄”有(感情、兴趣)不浓厚之意;“淡泊”指不追求名利;“淡漠”指没有热情。(3)句中,“未免”指实在不能不说是;“不免”指免不了;“难免”指不容易避免。综上所述,正确答案应为A项。
5.A【解析】“委任”和“出任”语意庄重,不适合语境,排除C、D两项;根据下文的“身份”一词可知第二个空用“以”恰当。最后两空用“接触”和“尊重”符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A项。
6.D【解析】“没有解决”与“变得严重”是递进关系,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项。
7.B【解析】根据《马太受难曲》的曲名和“仿佛是在教堂里倾听圣歌”可知第二个空填入“神圣性”最恰当。《马太受难曲》是巴赫的宗教名作。故正确答案为B项。
8.B【解析】《论贵粟疏》是晁错的作品;由诗句含义可知描述的是商人。故正确答案应为B项。
9.A【解析】最后一空填入“至少”最恰当,其他都不合适。故正确答案为A项。
10.A【解析】“全面”和“广泛”明显不合语境,故C、D两项排除。“周密”指周到而细密;“缜密”指周密,细致(多指思想)。文段中指企业内部,“周密”最恰当,故正确答案为A项。
11.A【解析】中年后新陈代谢开始“停止”明显不当,应该是“放缓”;“皮肤松弛”是常用搭配,“松懈”不合适。故正确答案为A项。
12.B【解析】A项电视、广播、影像、媒体、信息五者并非并列关系;C项“打造成”之后缺少宾语;D项“能否”是两方面,而之后的意思只有一方面。故正确答案应为B项。
13.C【解析】A项“建立”和“工作”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应该将“鉴于”放在句首;D项介词搭配不当,应该将“在……中”改为‘‘从……中”。
14.A【解析】在内容上,③承接上文解释为什么选用德国列车,并以句首的“德国”一词与上文呼应;④紧接③的“研究”并以代词“其”与上句呼应;①②与下文同一层次,围绕“TR”系列介绍相关情况,而②置后,正好与下文的系列型号相接。故顺序为③④①②。
15.D【解析】A项语序不当,“更”应放在“让人不愉快的事”之前;B项中“很”字多余;C项中“既然…………”搭配不当。
16.C【解析】A项“悬殊”和“一半多”不能连用,应该去掉“一半多”;B项“正”不能和“了”这一表示完成时态的词连用;D项“成就”用词不当,应该用“成绩”。
17.D【解析】A项语序不当,“研究”和“听取”的顺序颠倒,可改为“听取并研究”;B项中的”数学对于我就不感兴趣”不符合语言习惯;C项“人群”不能用数量词修饰,可改为“群众”。
18.B【解析】A项句式杂糅,有两个主语,可将“在”提至“梵高’’之前;C项不符合语言惯,可改为:“中年人对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名字是熟悉的”;D项中“更”字运用不当,可改为“最”。
19.A【解析】B项中犯了“一面对两面”的错误,应去掉前面的“的”,在“生命力”之前加上“是否有”;C项用词不当,“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平等对待,这里用来修饰人不恰当;D项表意不明,应去掉“内”,可改为“订阅本刊全年的读者”。
20.A【解析】B项“价值”与“推广”搭配不当;C项“大多”与“为主’’语意重复;D项“当务之急”与“头等大事”语意重复。
21.C【解析】C项的意思是“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表示期盼将来相聚之意。
22.C【解析】“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句意: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句意: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句意:送信的大雇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你身边,送信的鱼龙能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你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昨日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句意: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根据语意,C项表达了相思无法传送之意。
23.D【解析】“杯弓蛇影”是指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用在此处不恰当。“抱头鼠窜”是指抱着头,像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用在此处与“节节败退”搭配不当。“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或承受灾难,在这里修饰“抢着去干”不恰当。“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根据句义,D项使用更恰当。
24.D【解析】D项实事求是,且言语恳切,适合作为复信开头。
25.C【解析】从“回家吃晚饭”可以看出是一家人,因此③是关系最亲密的;④的语气特别正式、客气,因而是关系最疏远的。因此正确答案是C。
26.A【解析】文段第一句话是重点.谈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归位,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
27.A【解析】文段主要谈了无所不在的公路对大型动物种群和较小动物种群的影响,即公路发展造成了动物生存状态的改变。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
28.B【解析】文段中主要写了作者在北极看到的在冰面上行车的景象和听到的有关说
法。因此,B项概括最全面,写出了地点和事件,且有“见”有“闻”。其他三项概括均不恰当。
29.B【解析】文段主要指出的是传统的司法程序由于受到传统思想影响,而对公民权
利造成伤害,并且这种伤害缺少必要的保障和弥补机制。只有B项指出缺乏保障机制,因而B项能由文段推导出来。
30.A【解析】文段的重点是最后一句。此句的意思是,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结论。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
31.D【解析】D项的致辞既褒奖了年轻人又没有贬低自己,是最好的。A项毫无特色;
B项以长辈自居,不风趣;C项有“自夸”之嫌,没有体现风趣睿智。故正确答案为D。
32.D【解析】A项不合适,客观的真理性不能多种探索都具有,否则就矛盾了;B项不合适,“极为难能可贵”从文段中看不出也推不出来;C项不合适,文段明确指出探索的目的是构建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路径,那么这些观点应该几乎是同一时期提出来的;D项恰当,因为这三条路径有一定的可行性,当然也就有一定的合理性。故正确答案为D项。
33.B【解析】“没有……不是”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意思是所有的都是,与B项“怎能没有”的意思相同。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项。
34.D【解析】文段是“人们可以立刻进入到一个不同的时空”,不是“既可以在这个空间,又可以在另一空间”,因此D项说法不.正确。
35.A【解析】由下文的“否认有什么事物……”可知A项最合适,不仅衔接流畅,而且在内容上是并列的。故正确答案为A项。
36.D【解析】文段是“一块不够时尚但又熟悉味道的水果糖”,而D项说是“一块时尚又熟悉味道的水果糖”,显然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有出入的,故正确答案为D项。
37.B【解析】A、C、D项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只有B项运用的是排比。
38.B【解析】原句换句话说,可以是“只要是不受制约的权力就会产生腐败”,或者是“没有产生腐败的权力肯定是受到制约的”。因此B项是正确答案。
39.C【解析】“是”字后面是说话人要强调的内容,①句强调“受话人”——